泰國一班少年被困山洞,我從開始至今,都只是斷斷續續地聽取到消息,所以只知個大概,甚至到了執筆此刻,也還不知道一開始時他們是如何被困的。
接觸到比較多有關這新聞的資訊時,救援人員已經找到被困者,而且更有食物救援,又有電話對談等,看來似乎沒有多大風險,但又聽到說想把他們救出來,可能要歷時數月,極為驚詫。很慚愧地,當時我曾想過,是因為泰國當地的技術水平低,所以才要這麼長的時間,若是在所謂「先進大國」中,可能不多久便可把人救出了;現在回想當天,真是叫人臉紅。
看到的資料更多,知道了救援的道路多麼曲折、中途的通道多麼狹隘,單程前往據說也要五小時,那可能還是有經驗人員所需,被困者可能需時更長;而且中間有些通道之狹窄,可能不容攜帶太多的先進輔助工具。
把鏡頭向太空外移,抽離又抽離,看看人類在地大地之上,一經比較,和微塵並無差別,都是不能看得到的;而在這塊偌大的地上,只那麼一小段的道路,已可把人困住,進退維谷。「人定勝天」一句話,愈\見識得多,愈不能盡信。
最新消息,知道有救援人員遇難了。希望那位救援人員離去時沒受到很大痛苦,也希望所有人盡快得救。
網頁
▼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暈車浪
身體有點不適,乘坐巴士,有少許暈車浪的跡象。沒遇這情況久矣。
年輕之時,長居元朗,只間中到旺角逛書店,所以乘坐長途巴士的機會甚少,乘坐之時,暈車浪的機會很大。長大之後,所有上班地點都在市區,最遠路途,家住元朗,公司在筲箕灣,每天來回,天南地北,十分費時;在這種訓練下,乘巴士而暈車浪者,已很少出現。
坐巴士容易顛簸,會暈車浪的日子,可以選擇的話,都不會坐倒頭座位,現在反而成為首選,即使是第一位乘客登車,所有座位任君選擇,也會即時坐在車尾處的倒頭座位。
只要身體受得住,坐倒頭座位頗有好處,最大優點,便是減少受車輛行走之時影響身體前仆後跌。坐倒頭車,行得暢順時固然可以安坐,萬一遇上司機急剎,乘客都會因慣性前仆時,倒頭座位上的人只會更壓住座椅,所以若打算在途中睡覺,選擇倒頭座位便可安心大覺睡了。
年輕之時,長居元朗,只間中到旺角逛書店,所以乘坐長途巴士的機會甚少,乘坐之時,暈車浪的機會很大。長大之後,所有上班地點都在市區,最遠路途,家住元朗,公司在筲箕灣,每天來回,天南地北,十分費時;在這種訓練下,乘巴士而暈車浪者,已很少出現。
坐巴士容易顛簸,會暈車浪的日子,可以選擇的話,都不會坐倒頭座位,現在反而成為首選,即使是第一位乘客登車,所有座位任君選擇,也會即時坐在車尾處的倒頭座位。
只要身體受得住,坐倒頭座位頗有好處,最大優點,便是減少受車輛行走之時影響身體前仆後跌。坐倒頭車,行得暢順時固然可以安坐,萬一遇上司機急剎,乘客都會因慣性前仆時,倒頭座位上的人只會更壓住座椅,所以若打算在途中睡覺,選擇倒頭座位便可安心大覺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