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重陽何來
昨天早上乘升降機,遇鄰居,閒聊談起原來重陽已至,鄰居說「這是災難性的一天」,又說我可能不知道;我聽到後的確一時間並未想起所有細節,但腦海中已憶起個大概,立即答道:「我讀書這典故還在課程內,現在則未必了。」
什麼典故?便是重陽的典故了。主角二人,姓氏都僻,所以事隔多年,仍清楚記得,他們一個叫桓景,一個叫費長房。───「桓」字音「緩」,「費」字作姓氏時便不讀成「廢」,而是讀成「臂」。
相傳東漢時,桓景的師父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他的家中會有災禍,須帶備特定物品,登高避禍,桓景照辦,最後登高後回到家中,所有雞犬都死去了,於是人人效法,造成了「重陽登高」的習慣;而既要登高,便順便到祖筅墳墓去清掃拜祭,成了現今的傳統。
好像說現在的小朋友連中秋節傳說與什麼人相關,也講不出,又何況重陽。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熟悉老包裝
從前產品包裝都很古樸,若是留存至今而仍然生產著的,絕大多數都會重新設計,加入潮流新意,童年之時常見的款式,已經鮮見;這次一下子看到那麼多「老朋友」,真是驚喜!
昔日的小店,就算是雜貨舖,貨品種類也不會如現今藥房那麼多,加上當時商店地方夠大,物品都可以平放在櫥櫃中示人,不像現在的藥房要在細小的地方擺放數以千計種類藥品,所有盒裝,都只可以看到側面。
另一個商品種類更多,地方也更大的,是百貨公司。從前逛百貨公司,是日常消閒活動之一,所以有些他們常備的貨品,包裝設計我們便會日見夜見,如何不眼熟。有一隻盒裝的「竹蔗茅根精」盒子綠色,現在原來還保留著;記得那時候內有一包包密封膠袋的小顆粒,倒進熱水中攪拌溶解,便可有一杯甜甜的飲品了,不知現在內裡包裝,卻還是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