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噓」

外國詞彙,根據發音翻譯之後,在使用不同中文的地區,會有不同的用字,這是自然不過的事;一些日常生活中會聽到的響聲,寫在文章中,那些「形聲字」自然也會因應地區不同,而有異。

在包括上述的情況下,一些在香港使用了很久的詞彙,接近回歸之年,開始漸有改變;當採用新方法的人愈來愈多時,仍會有很多人不習慣,更會有很多人不高興。

例如 George 這名字,一定是「佐治」比起「喬治」接近廣府話發音,而且使用已久,只是若要減少混亂,全國地看,大一統的話,便必然是選擇「喬治」會較多人感到方便。

從小看小說,若遇上要叫人肅靜時,書中角色常會把根食指豎在唇前,然後吹出「噓」的一聲。為什麼是「噓」呢?我總是想不明,因為我們生活中如有這種情況,發出的總是接近「殊」音,何來一個「虛」字發音?香港的小說中所見,凡有這類情節的描寫,幾乎都是沿用「噓」字的,若真是要用純正廣府話撰文,這一個音,也應要尋找替代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