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類比之火

因為相片的「類比」 (Analog ) 和「數碼/數位」 ( Digital ) 之分,寫了幾篇網誌;日常在廚房烹煮食物時,也有如此之分。

家居之處,本是用「明火」的,不過因為廚房通風欠佳,用煤氣爐煮食時,爐是一個熱源,煲又是一個熱源,產生溫度加倍,令人辛苦也加倍;尤其夏天,更如是。於是買來鐵架把煤氣爐頭蓋住,又買來小型的電磁爐,實行「無火煮食」。

不用煤氣,而用電力,工具上的熱力便只會是預早設計定下的,頂多是在級別之間再作細分,給出更多的火力級別,但預定級別和級別之間,再想有個中庸一點的,便做不到。

在我們家的使用例子,火力夠高的話,來個 120 和 140 差別不大,不會硬要來個 130 的;但若最高的級別都未達所求,或最低級別都已超出所需,那便沒法了,所以有時一些湯水想以極小的「蚊眼火」維持保溫狀態,也因電磁爐的最小火力也已超過「蚊眼火」的水平,而沒法做到,令到食物的質素和味道,未必能盡如預期哩。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相片動態

電腦程式近年進步驚人,我們把一張拍有人像的相片輸入,可以輸出一段動畫,顯示了本來的那張相片中人,肢體會有動作,頭部亦會轉動,臉上會出現表情,而且表情的顯示,還會跟頭部搖動和肢體動作相配合,看不出破綻。

把一張模糊相片變成清晰,那些由電腦的填充物說得明白的,皆係虛構,如果要把本來只有一個角度呈現的人臉相片,顯示的角度增加許多,而且那些不同角度的呈現之間還是能夠流暢接續的,當中要補上的填充物,數目是何等龐大,那些填補上去的,也還都是虛構之物啊!

我們看到某人的相片上,他可能是帶著笑意的,但微笑相近的人,大笑起來的樣子卻是可以十分不同的,那麼相片上的那人,笑容擴大時應選擇哪個可能呢?當我們什麼都沒告訴電腦,電腦卻仍可給出回答時,很明顯,那些回答只是碰巧輸出的。

新生代見慣用慣這種「由靜變動」的電腦技術時,輕易地接受了有關結果為「真相」,據此作出決定,及據此作出行動,實在危險之至。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相片修改

需要替家中長輩準備大張相片,手上根本沒有可選的,極其量只能在集體照上裁出要的部分,再放大輸出,但這麼一來,解像度便低,得出的圖片會很模糊,不能接受。

在網上找到些免費的服務,上載相片後,程式會把它的細節補上,令到內容更完整細緻,解像度更高,不過一試再試,多個網站所給出的,都不滿意。現實世界中,我們接收到的許多資訊都是「類比」( Analog ) 的,在絕對強弱的兩端之間,是連續不斷的持續變化:在 1 以下 0 以上,會有 0.1、0.2、0.3等,而在 0.2 及 0.3 之間又可有 0.21、0.22、0.23等,在 0.21 及 0.22 之間又包含 0.211、0.212、0.213 等等,無限細分;電腦給出的資訊則是「數碼/數位」( Digital ) 的,最差的情況只有 1 和 0 之分,進一步便再在之間細分多一次,在間隔之間再細分多一次,這種細分,次數可以有很多很多,但理論上則不是無限的。

就以上述修改相片的情況為例,程式把那些細分的間隔兩端加強了,所以對比更強烈,圖像更清楚,解像度更高,但是間隔之間的細節都被忽略了,相片中的人臉上,少了許多皺紋、斑點等,也許在某程度上有人會說是「漂亮了」,但更重要的是,十分「失真」,那便不是相片此物面世的原意了。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假扮真

現在有很多借助電腦「提升圖片質素」的技術,其實只是一種「以假亂真」的處理。當愈來愈多人接受了這種「電腦圖片」為真相,是會產生問題的,不過為此而擔心的人似乎不多。

看新一代的很多推理劇集,偵探過程中都會利用電腦協助;常見那些探員查看閉路電視的記錄,找到某些用得上的片段時,吩咐一聲:「把那車牌/那人的樣貌放大些。」之後操作人員把局部畫面拉大許多倍,然後本來模糊難辨的內容和細節,又會漸變漸清晰,從而得出可以追查下去的線索,讓故事可以再說下去。

我們一輩,初使用的圖像處理電腦軟件,便是「小畫家」,別說早期的版本沒有放大縮小的功能,即使後來的版本有了如此選項,也只是把本來很小的一格一格畫面,變成較大的一格一格畫面而已,不會得出怎樣更清楚了的圖像。

從前拍的數碼相片,解像度低時,可能根本分不清例如某數字是「0」、「6」、「8」還是「9」;若真可借助電腦,大概也只是計算那幾個可能性間,各自的或然率多大多小,作為參考。現在的所謂「人工智能修復相片」,可能只是預設了在如上述的情況下,便以或然率最高的那選項作為定案,這在處理舊相片、舊影片作收藏時可能還可接受,若真是拿那「結論」來查案及判刑的依據,真沒問題麼?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祝賀時差

愈來愈多朋友移居外地,而且每逢公眾假期,又有不少正在外遊者,所以當向朋友發出一些電子賀訊時,到底是以自己身處地的標準來計算,還是因應對方所在地的標準來安排呢?

本來,收者為大,應該是遷就收件人的情況來作出安排的,不過很多時我們記憶應做事項,在行事曆上標明了作提示,都是以自己身處的時區為準的;因為時差而把行動延後十個八個小時執行,很多時忙著忙著便忘掉了,比起對方收到訊息時不是最佳時機,其實更糟。

不過這種時差,有時也有好處的:事實是我忙著事情,遲了才補發賀訊,對方所在地因和香港有時差,所以對對方來說,便剛好是正日,錯有錯著。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打造景點

元朗的一個市政街市,某年開始,個別店子所售的傳統燈籠受到關注,關注者再經互聯網廣告,令到愈來愈多人知道其事,也前往「打卡」拍照留念,再作廣傳;因為有心人的持續配合,每年中秋將至已經努力把展示的規模打造得更好,令到這條小小的「燈籠街」成了個固定的時令景點。

傳聞已久,近期聽說落實了,成立已經多年又成績不錯的「錦上路跳蚤市場」會在今年結束。類似的運作,之前多區也見過有多次嘗試,但都不能持久,錦上路這個市場難得成效不俗,可惜卻不能繼續保留。

有人說過,政府對於民生設施的支援,一怕太少,二怕太多。「太多」的情況,是規管太多,那些規管,不少看得出是「好心」的,但也可能「做壞事」,令到設施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完全失敗。出現這種問題,可能在規劃設計的層面,已出現「不夠貼地」的問題,提供的根本不是受眾想要的,也可能是在執行的層面,遇上了障礙,而受制於官僚行政,想要繞過或修正那些障礙十分費時,項目等不及已經終結了。

見過很多成功的「旅遊景點」,都是民間力量下自然生成的,以成功率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哩。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內地假期

友人問到,我還一直抱著舊思維來回答,以為中國內地的公眾假期,還是基上只集中「春節」、「勞動節」、「國慶」的幾個所謂「黃金周」的長假期,不放則已,一放驚人,原來這種「知識」已經落後,內地也有些節日,已有了法定假期。

因談及兩地通關的緊張程度,我以為「中秋」只是香港人有假放,不知原來現在,內地朋友亦有「中秋假」了。不過安排不同,中國內地的中秋節法定假期是在正日,而在香港,假期則是「中秋節翌日」。設計上是香港的考慮較周到,因市民慶祝「中秋節」,都是享受晚上的活動,日間閒了未必幫助很大,但次日不必上班上學,卻可讓人更開懷暢玩了。

其它的節日,現在「清明」在內地有假,「重陽」便沒有;而「聖誕」這等完全西方的概念,更兼有宗教氣息的,當然更沒有放假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