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靜默冷鋒


家人提問,我有存疑,查證過後,發現果然:居住區份元朗,居然氣溫只有不足 13 度!

早已有預告知道天氣在這幾天是會更寒冷的,不過沒聽過會低至這個水平,也未察覺原來實際已到了那個水平的寒冷。奇怪的是個人感覺上,並不覺得有那麼冷。

本來身在室內,關實門窗,可以感覺不到外面的冷熱,並不稀奇;打開窗子,探手在外,雖也覺得寒涼,但讓我猜頂多也只會猜是 15、16 度左右,不會猜到 12、13 度的水平。

回想之前低至 12、13 度的經驗,通常都是刮風的───不論是大風細風,吹在臉上,令人五官都乾涸難受,而這次好像是靜悄悄的,純粹只是溫度的下調,也許,就是這次「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相差甚大的主要原因?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玻璃物

現在的科技之下,許多物品,看起來已經很像是以玻璃製造,到拿上手掂掂,才能確定原來是由塑膠之類其它物料所製。

物品若用以載物,什麼物料製作的都可以;有些物質可能會溶解某種塑膠,也可找到其它的塑膠適合,還是不必定用玻璃的。但是在可不用玻璃而仍用玻璃的情況下,使用玻璃,那額外的重量,會帶來一份「儀式感」,令人有種放心的舒適。

當然,玻璃製作物和塑膠物之間比較,最大的缺點,是容易破碎。玻璃碎裂,容易傷人,而且粉屑迸散,亦不易清乾淨;當然,還有,價格通常都會高得多。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清節目

離港幾天,沒有如常收聽那些固定捧場的電台節目及 YouTube 視頻,於是回港後,便要陸續清理堆積的內容。

那些節目,主要都是每周一更新的,只有當中的一二更新得更頻密,但即使是每個地方只一集新的來計算,結合起來,也都不少。而且還有繼續如常推出的新集數哩。

有些工作要以電腦操作,便最好以那些可以只聽不看的節目伴隨,可是還要那些工作是較機動性的,假如是要用腦構思創作,聽得節目來分了心,效果便不好了。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胃納

在香港及台灣都試過,想要進行「掃街」,即在街頭巡逛,在不同的攤檔中,購買不同的小食,陸續品嘗,但都失敗。

台灣的小食店,基本上都維持著「一店一味」的格局,每處都是只賣自己專長的食品,在香港,很多時找到的只是「XX 美食」之類,基本上,只要能盈利的東西全都有售,魚蛋、燒賣、雞蛋仔、牛雜、煎釀三寶、炸大腸、潮式鹵味、炒粉炒麵、鮮榨果汁等等,在一處便可全部買到,不必到處巡逛,便失去「掃街」的精神。

雖然在台灣「掃街」,理論上可以「原汁原味」些,但又太抵食了,很多東西只買最小的份量,也已不太小,只恨胃納卻小,吃了三兩種東西後,已經飽了,再看見其它食品時,被勾起的食慾亦低,連繼續逛看的興趣也弱了。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留書

現在購買的的香港漫畫已不多,不過遇上離港時間較長時,還是要先作些安排。

曾經有次,在離港之前已買了那個星期的漫畫,行程不足一周,現今市道那些書又不會賣斷市的,心想回來時再在報攤上尋找購買也不遲,結果因為現在的報攤數量大減,各報攤又不一定天天營業的,而每報攤取貨可能也少,一番走動也買不到需要的那書那期;過得一天,新的期數又開始發售了,於是離港時的那期,便缺失了。

這次找到間規模大些的報攤,事先付款,預購書本,託代收留,我回港後便去領取,整個過程,十分順利。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追趕

從外地乘飛機回港,在原定時間個多小時前,接到消息說航班會略有延誤。我的遠遊次數小,不論是飛機、火車或海路工具,在現今的科技下,已經多年沒有遇上過這種正式延時了。

幸運的是,時間上有多近半小時的寬裕,而等候的地方,仍是原定的那處。等候之時,聽到廣播涉及另一班機的消息,登機閘口改到另一處,那才容易造成問題。聽起來,閘口改動後只是相差兩個號碼,那也要上上落落的頻撲;萬一正忙著其它事情,忽略了廣播的,嚴重起來,錯失班機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許,受到更改登機閘口影響的人,要慶幸事情發生在閘口相當集中的機場內,換成在歐美的一些機場,從一個閘口走到另一個閘口都已要花長時間了,沿途若不大力追趕,都害怕會和班機錯過了的,生理壓力大,心理壓力也大。

在火車站,類似的趕車情況更常見:往同一目的地的連續兩班車,在不同月台出發,而月台之間往來,是需要先上一條通道,去到另一樓梯再走下去的,有時目送一班車走了,移師另一月台之時亦費時,可能趕到過去,第二班車又差不多要開了哩,不追不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