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內臟調理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手提回歸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個人作品談
黃玉郎先生有個展覽,網上因之就「個人作品」的概念出現一些爭論。
香港的連環圖漫畫長期都是集體創作,與電影行業相近,雖也有事無大小包辦「一腳踢」的創作人,但極罕; 有人喜歡追捧同一監製作品來看,有人追捧導演,有人追捧演員,見到某名字出現便定會觀看。明言是「XX 導演」的作品往往也有「執行導演」分攤工作,分攤比例可以十分懸殊,但亦不會因執行導演功勞最大,便把主打換上他的名字去賣埠的,這是人所共知的機制,行內行外都了解,但亦因這種運作模式存在,有時明明某部分作品是名家手筆,只因效果不如捧場客之預期,堅持是他人替工時,便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
黃生今次展品,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在不同地方,都流露出一些所謂「玉郎味」之個人創作特色。我相當肯定彩色不是黃生所填的,人物角色身體上那些「肌肉紋」也不是他的手筆,但若說硬要追求「純淨原味」,要把那些元素都剔除掉,才叫「黃玉郎作品」,屆時那些畫作的吸引力又自不同,想付錢買入收藏的人數恐怕亦會下降了。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新區新規劃
香港住屋土地供應緊張,在比例上,是舊區重建者少,新發展區多。天水圍及將軍澳兩區,幾乎都是由零開始發展出來的,在「嘉湖山莊」出現前,及在港鐵「將軍澳站」啟用初期,周圍空曠之至,極目所見,建築物寥寥可數,與現今面貌,猶如兩個世界。
所有新區的初代住客,都有種「開荒牛」的心態,生活配套設施需要時間陸續改善;同樣商舖市場也如是,不論是商戶設店營業,或是投資者買入舖位打算長線收租或轉售獲利,都要捱過一段蘊釀期,才有望收割可觀的成果。
由零開始規劃而成的新住宅區中,舖位供應以發展商全資擁有的大型購物商場作主導,有時輔以「領匯/領展」或政府的傳統形式街市,相比再發展的舊區,在這些新住宅區中,平時我們口中所說的「街舖」比例很低,甚至沒有。
大型購物商場本身業權統一,便利管理,發展商自然不會拆售賣散,所以一些新區,人口大幅增加下,雖然會吸引到愈來愈多商號租戶進駐,但獨立舖位投資者,則難有機會持有自己的物業,來分一杯羹了。
新舊區的商舖存在結構性的差別,有時會變成個別區份的優勢或劣勢。例如元朗市中心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元朗發展得早,而且久已是周邊地區一個定期趁墟的集中地,所以本身已經具有根深柢固的消費圈基礎,而較早期發展的天水圍一帶,以及較後期啟動現正開始興起的凹頭、錦田一帶住宅群,都是缺少「街舖」的,於是這些新區的住客也會集中到元朗市中心逛街消費,令到元朗擁有一個難以替代的地位,至今不衰。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轉賬限制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勝者為王?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港漫第一人
致力在香港推動「當代藝術」的「經藝聯」,邀請到香港漫畫宗師黃玉郎舉行個人畫展。港漫主流製作模式是「集體創作」,黃生亦已多年鮮少親筆進行編繪,展出之作品起碼助理功夫我也相信是有人協力的,所以便惹來一些冷嘲熱諷的聲音,我則認為,只要是喜歡「港漫」的朋友,或曾經喜歡「港漫」的朋友,都不應批評黃生太甚。
所謂「港漫」,常有一個較狹窄定義,但即使是廣義些的「香港漫畫市場」,情況也一樣: 畫畫的人不少,十分勤力努力去把自己作品做好者,並不多; 在盡心自己畫作之外,會努力打造一間成功漫畫公司者更少; 在發展自己公司之餘,會投放時間、精神在發展漫畫行業方面的,半個世紀以來,可說只得黃玉郎一人。
我們一代,所謂「港漫」的許多標準,其實就是前輩努力的建成; 在我們沒能力推陳出新進一步發展市場,陸續退出時,前輩則還是堅守初心,在繼續努力,如此情況下,我們還怎好意思冷語太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