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金曲榜節目之謎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訪客訪情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出書頻率書本篇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出書頻率漫畫篇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年代
近年多看了些討論文藝的書籍,當中一些,把過去在香港的文藝狀況及作品,逐個年代去分析。一個「年代」是指十年,這個意思大家應無異議,但若要精確地劃分,又涉及所謂「植樹問題」了。
跟我差不多時間出生的一輩,聽著「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如此叫法,自然也知道會有更早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但更早些呢?「十年代」?「一十年代」?聽起上來,皆感覺奇怪。難道像我們現今的新潮叫法,用「一零年代」?抑或其時根本未有這種「年代」的叫法?真是愈想愈糊塗。
又,每十年一數的那十年,自何時起迄?追溯到曆法開始時,我們是沒有所謂「公元零年」的,一開始便是處在「公元一年」,之前那年便是「公元前一年」;到了「公元二年」的元旦起,才是第二年的開始,那麼直到「公元十年」的最後一刻,才是活足 10 年,所以第一個「年代」,是「公元 1 年至 10 年」。
以此類推,「20 世紀 60 年代」,指的便應是「公元 1951 年至 1960 年」了。這和很多人心目中,直覺上那「公元 1960 年至 1969 年」的定義,很有距離哩!
順帶一提:「20 世紀 60 年代」這結構的說法,才最正確,可惜當我們要引用的年份會跨過不同世紀時,說話及行文會變得累贅,現在,「1960 年代」這樣的用法,已被普遍接受。約定俗成,大家溝通得到,也無不可。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杜漸的驚險小說
很早已開始看倪匡的奇情小說。本來有種「珠玉在前」的效果,其他作者的同類型作品,比對之下,吸引力定然稍遜───事實也確然如此,但即使這樣,也還是有些這種小書,十分鍾愛。
當中兩本,都是小巧玲瓏的設計,其中之一以前已寫過,是「華靈山神州傳奇」之「活佛」;另一本,是李芃的「成吉思汗之寶藏」,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7 年 4 月出版。
「成吉思汗之寶藏」屬於「時代圖書有限公司」發行的「驚險小說叢書」之一,作者「李芃」即是知名的杜漸;封面用個「譯」字,版權頁用「著」字,但據許定銘先生所講,這書實是杜漸原著,而同系列的其它各本,才是翻譯。故事是個相當簡單的尋寶故事;略有曲折及懸疑,但情節也相當大路而易猜,不過不知為何,年輕之時,跟「活佛」同樣,一看再看,而且絕不考慮出讓。
杜漸這系列小說共 6 本,我只有其二;「成吉思汗之寶藏」是昔日一手買入持有至今的,「人蟻戰爭」則是近年二手買入。「人蟻戰爭」扉頁上有作者贈書給許定銘先生時寫的文字及簽名,而「成吉思汗之寶藏」上的作者簽名,是我託人趕及在他參與 2019 年「香港書展」後乘飛機離港前請他簽署的,兩款相比,簽名風格已大不同。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熟稔歌詞
很多情況下,在家中使用電腦工作時,都會找些電視台或電台的音樂節目,弄些聲音作伴。
平時聽歌,若是完全陌生的作品,不能跟隨著唱幾句的,趣味通常會差一些,但當歌曲是作工作時背景襯墊之用,反而歌詞不熟稔更佳,免得自己不自覺地哼唱起來,影響了需要構思文句的工作。
在要用電腦撰寫文稿之時,甚至外語歌曲,甚至是純音樂,比起廣東話歌曲,用來陪伴,是更佳的選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