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步步為營

因為家中事情處理過,也因為天氣甚好,所以今年「重陽」便開始重回「正常」的「拜山」活動。

我們家中祖先墓地,主要集中兩處,都是在小山坡之上,現在先人周圍的「鄰里」墓地都以水泥打造好地台,踏過一處又一處石屎地借路而過,便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

不過似乎墓地和墓地之間,總不會無縫緊接的,而且彼此之間也會有水平落差,所以移動之時,也要小心。因為幾年前一次掉以輕心,在山頭滑倒過幾次,雖沒明顯受傷,心理也有陰影了,這次掃墓的過桯中,全程抱著步步為營的心態。

其實也不算是過份小心的,這次重陽,沒遇上下雨,一路的草地都不算濕滑,但是山路泥地因為各種原因,變得凹凸不平,若不是留意著步步踏實地走,踩到一個洞穴處時,便可以失足、跌倒、扭傷、撞損甚至有生命危險啊!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隱晦曲折

現今任何文字的運用,寫得直白,便被視作過時老土,於是為流行歌填詞時,同一意念,化成文字時,便變得愈來愈隱晦和曲折。

我們用外語時,若認識的詞彙不夠多,表達不到心中的意思時,便會盡量利用現成認識的詞彙配合其它如手勢、表情等,盡量傳達。之前聽過個因此而造成的笑話,外國人不懂「坐」字,便說「把屁股放到椅子上」,是同理。

從前,會直說「喜歡你」、「Marry Me」、「請你嫁給我」、「隌著你走」,現在「害羞」起來,講「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將故事寫成我們」、「做我內子/任你作主」,隱隱藏藏的,曲曲折折,不利記憶。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碎碎唸

據說本是閩南語中的「踅踅唸」,喋喋不休之意,後被人音譯而成「碎碎念」,於日常使用。

這一兩年代中的流行曲,歌詞比起早一兩年代之作品,更難叫人憶記及背誦,我本以為是我個人弱點,但十多廿年間,聽到愈來愈多人談到相同的經驗和感覺,那些朋友的學識及成就之高都是不庸置疑的,我便放心些,知道這現象是確實客觀存在。

現象存在,但原因是什麼呢?有否方法改變?綜合多年所見所想,認為主要原因,是大家行文用字,變得隱晦和變得零碎有關。從前的歌曲,用三句說話表達三個意思,是合理之舉,現今卻被人批評冗贅,一句歌詞十個字,頭三個字後四個字尾三個字,可能已是在說幾個不同的內容了,填詞人以為自己寫得豐富且又已足夠清楚,但是唱的聽的,一來可能根本不明其中某些詞彙何所指,明白了也記不及那麼多訊息,背誦困難。

同樣情形在影視作品中也存在。一鏡到底的長鏡頭被視為老土,某個訊息,可能用三幾秒鐘的動作或對戶便可交代到,製作人便以為那便是最時尚最好的選擇,那些數之不盡的碎片,當看成宣傳 Trailer 來看可能還有足夠吸引,正式來看便是水過鴨背般欠缺張力,結果別說新的經典出現不到,作品更可能被列為失敗,費心勞力。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哪有不掉


在超級市場可以買到種「麥餅」,形狀和日本古代錢幣相近,但更大更厚;以乾麥皮碎壓製而成,一個一個放在袋子中再放在盒子中。食用之時,拿一兩個出來,放到小碗中,倒入一小杯飲料甚至開水,冷熱皆可,讓麥皮汲收了足夠濕度後,連飲料吃光,便可充饑,相當方便。

不過也有不便,便是這種麥皮基本上還是保留著細屑的狀態,看來形成塊狀,只是受壓後一時的行為,很易便會碎散,拿動時甚至存放時,用力不小心些,也可能令它們散開。或者說,只要想拿起一塊麥餅來,便沒有不掉屑的,只是視乎力道,大力大散,細力細散。

北方有句老話,叫「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身居香港這南方小島,少有吃燒餅作為早餐的習慣,不過那種「吃燒餅總掉芝麻」的醒覺,可在食用這種麥餅之時,同樣獲得。遇上這種食物多年來,從沒有過完全不掉碎屑的例子;當一盒子吃光時,之前拿走的每塊麥餅留下來的細碎,累積總加,常有起碼半塊餅的量哩。

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歌唱節目中,參賽者唱出來,不論是演繹方法或表演技巧水平,都和原唱者相若,這在過去,也許是獲得高分的原因,漸漸地,比賽的那些評審好像有了不同的想法;初時那些評審似乎只是不再因為參賽者唱歌和原唱相似而加分,久而久之,有些評審更會因此而扣減參賽者的分數,即是不加反減。

許多年前看書已讀過兩句話,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兩句話,驟聽起來便像有大道理,但若要我仔細向人解釋當中的意思,恐怕我亦辦不到。

很多人都同意,任何學問,開始認識之時,都脫不了「模仿」一途,不過當已經掌握到個基礎後,只追求和原作一致,便會影響本身特色的發揮,也變相地設了個發展上限,若沒有「原作」的框架,任意發揮,也許能得到更好成績的。

───大概而言,這兩句話的道理,也許便是這樣吧?

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歌者歌單

聽電視台的歌唱比賽,參賽者唱的又是張學友的作品,所得成績,不過不失。與家人同時想到,以參賽者的低厚聲音來說,若選唱一首鍾鎮濤夏韶聲的歌曲,也許能更唱出味道,及取得更高的分數。

歌唱比賽中,張學友和陳奕迅的作品,加起來所佔的比例甚高,若再加上譚詠麟張國榮二人,所佔的大餅便更誇張了;但在另一邊廂,一些過去名聲及受歡迎程度也不低的歌手如許冠傑林子祥、鍾鎮濤、夏韶聲等嗓音甚易辨識者,作品卻鮮見於歌唱比賽中。

上述那些「遺珠」的歌手之作品,在一般「新秀」的舞台上,因為參賽者年輕而不熟悉,所以連人也不知道,更何況歌?不過在像「中年好聲音」那樣的比賽中,也甚罕見,這個情況,便很耐人尋味。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戰四方

現在各國各行業各公司,不論是做生意還是進行比賽,已經不太分得清楚界限。從前可能先求在本地成為贏家,之後逐漸擴闊戰線,和更多別處的競爭者比併;現今,許多平台都是全球性,透明度亦很高的,大家不參戰則已,一出戰,已經是和全球所有的競爭者直接比對了。

所以現代的勝負,也很像數碼化的環境,彷彿都是在「0」和「1」之間極端定性;從前在「國際」之前,還可以有「班際」、「校際」、「區際」、「全港」等等不同的階段性勝利的。

既然賽道變得單一,不能靠著爭取其中的階段性勝利來激勵自己,便只好在冗長的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決心和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