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科技與應用
對於一些人來說,「3D 列印」都是前所未聞的一種技術,更別說它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了。現在有人把「3D 列印機」擴大很多很多倍,應用到建屋方面,在極短時間便可以「建」好一幢房子,更是叫人看傻了眼。
科學家研究一些專門命題,有時怎也想不通可以用來作什麼;到真的想到可以具體地造成什麼機器,已經是十分突破的一步了。而面世的機器,它的應用還是可以沒有疆界的。
剛看到另一則新聞,有人把「3D 列印」用於設計心臟手術之上哩。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測風雲
美國紐約風雪比預期中弱,政府早前作出的保護措施變成失著,惹來市民埋怨,說「雷聲大,雨點小」。
外國可能沒有「天有不測之風雲」的說法,但在這句話流行的香港,不是很長時間之前,有過一個預告為歷來威力最大的熱帶氣旋逼近,事後大家感覺威脅不如預期,也有給說話給天文台聽。
埋怨歸埋怨,試問誰人可以百分之一百預測到天氣的每個變化?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軟件更新
平板電腦中安裝了的軟件,每隔一段時間,系統都會提示進行更新。
通常打算繼續使用的軟件,我都會亳不猶豫地接受更新的,但之前一次 WeChat 更新後,竟然令我再也進入不到某個群組了,結果是經過一番功夫,才把問題解決了,經此一役,對於這些軟件更新,便不再閉起眼睛接受了便算。
側聞類似的即時通訊軟件,不少都會逐步收緊監控,所以若一直更新下去,能進行的活動有可能變得愈來愈少了,所以若說不少朋友都會像我那樣,盡量保留現有版本採用,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大概情況就像某些朋友,故意關掉電腦的防毒軟件,免得工作時會受到系統窒礙一樣。
通常打算繼續使用的軟件,我都會亳不猶豫地接受更新的,但之前一次 WeChat 更新後,竟然令我再也進入不到某個群組了,結果是經過一番功夫,才把問題解決了,經此一役,對於這些軟件更新,便不再閉起眼睛接受了便算。
側聞類似的即時通訊軟件,不少都會逐步收緊監控,所以若一直更新下去,能進行的活動有可能變得愈來愈少了,所以若說不少朋友都會像我那樣,盡量保留現有版本採用,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大概情況就像某些朋友,故意關掉電腦的防毒軟件,免得工作時會受到系統窒礙一樣。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由「風雲」結局談起
出版已有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港漫「風雲」完結了,有個活動,在網上看到資料,赴會的行內猛人甚多,赴會的港漫讀者圈猛人也甚多。
這長篇漫畫告終,因為尾段情節而感興奮的讀者,看來極少,聽到的網上留言,多是覺得舒一口氣。既然一本漫畫的完結,會令大家有「甩難」的感覺,即是在閱讀之時,有種「捱」的味道,那為何還要繼續購買、閱讀下去呢?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除了馬榮成的「風雲」,還有黃玉郎的「龍虎門」,都是讀者閱讀時滿口怨然,但仍能維持一定銷量的。通常的解釋是:讀者有份情意結,多年感情,不想跟故事和書中的角色分手。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一直支持著上官小寶的「李小龍」,多年間多次「期望──失望──再期望」之後,「李小龍」也終於完結了。自問當年在該書的低潮時期,也頗積極地寄信給作者,直指書中的不足,提出改善的建議;而也有過一些例子,意見在書中看到得到反映的。
眼中所見,對「風雲」和「龍虎門」失望的讀者,有些索性放棄了便算,連提意見的興趣也沒有;有些讀者仍然掏腰包支持,甚至與作者成了朋友,但這樣一來,可能更不會大力針砭有關作品了。長此下去,那些漫畫也只得死路一條了。
這長篇漫畫告終,因為尾段情節而感興奮的讀者,看來極少,聽到的網上留言,多是覺得舒一口氣。既然一本漫畫的完結,會令大家有「甩難」的感覺,即是在閱讀之時,有種「捱」的味道,那為何還要繼續購買、閱讀下去呢?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除了馬榮成的「風雲」,還有黃玉郎的「龍虎門」,都是讀者閱讀時滿口怨然,但仍能維持一定銷量的。通常的解釋是:讀者有份情意結,多年感情,不想跟故事和書中的角色分手。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一直支持著上官小寶的「李小龍」,多年間多次「期望──失望──再期望」之後,「李小龍」也終於完結了。自問當年在該書的低潮時期,也頗積極地寄信給作者,直指書中的不足,提出改善的建議;而也有過一些例子,意見在書中看到得到反映的。
眼中所見,對「風雲」和「龍虎門」失望的讀者,有些索性放棄了便算,連提意見的興趣也沒有;有些讀者仍然掏腰包支持,甚至與作者成了朋友,但這樣一來,可能更不會大力針砭有關作品了。長此下去,那些漫畫也只得死路一條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