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九號。到了明天,日子的十位數字加一,感覺上會有一種邁向月底的感覺。
───當然,其實不論是在每個月的一號,或是二十一號,都是正在邁向月底之途,正如每個人都有一死,而不論是初生嬰兒或是耆英長者,每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步向死亡的途中一樣。
在十進制之下,「九」這個變化升級的臨界點數字,常令人敏感。不少朋友都有類似的感覺,當年歲的個位去到這個數字時,當年歲的十位數字會增長一級時,感慨特多。
這其實是很自然的。想一想,年紀能到九十歲,算是長壽了;而鮮有人會在十歲前關注自己年齡增長。所以常遇到的年紀十位數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個分級中升了一級,實屬大事。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熟悉的陌生人
一位網友,在 Facebook 上寫及他的多年相識,所述的雖然都是我並不認識者,但又猶如認識,因為網友從前在漫畫行中工作,在撰寫專欄之時有提到有關的朋友,所以誰人是誰,我們作為讀者的,未至於完全不知;有些在專欄中常被提及者,我們還可能有熟悉的感覺。
不時會聽到一句話,結構像:「我也認識 XX 的───只是 XX 不認識我。」當中的 XX,便是所謂公眾人物,可能是政府官員,可能是明星藝人,也可能是富豪紳士。前文所述情況其實有點兒類似,不同者是我們對那些陌生人的認知,是透過我們也知道的中間人,所以便有種「朋友的朋友」之感覺,似乎更熟落一些。
有時聽到這種熟悉的陌生人生病或離世的新聞,感覺上,也會比一般的陌生人傷感的。
不時會聽到一句話,結構像:「我也認識 XX 的───只是 XX 不認識我。」當中的 XX,便是所謂公眾人物,可能是政府官員,可能是明星藝人,也可能是富豪紳士。前文所述情況其實有點兒類似,不同者是我們對那些陌生人的認知,是透過我們也知道的中間人,所以便有種「朋友的朋友」之感覺,似乎更熟落一些。
有時聽到這種熟悉的陌生人生病或離世的新聞,感覺上,也會比一般的陌生人傷感的。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利事封顏色
公司有派發免費的利事封,每同事數包,每包十數個,分成三種顏色。同事可以額外訂購,但包裝相同,也是一包包的買,每包分成三種顏色。
吾等行事,傳統得很,派的收的利事,封套以紅色的最王道、最穩妥;有些印成金色的,因和新年布置顏色吻合,又可以有金磚銀塊的聯想,也可以接受。其它的便比較有保留了。
可能因為有句日常語叫「大紅大紫」,形容人之成功,所以市面上的利事封顏色,除了深紅,還有深紫;此外綠色的我也見過。如此顏色,無論設計多美、紙質多佳,可以的話,我都不會選用,但若手上有些免費獲贈的,不用出去,又如何消耗掉?這真要想想了。
當然有朋友會說:重要的是「內涵」,外表如何都沒相干。我知道。
吾等行事,傳統得很,派的收的利事,封套以紅色的最王道、最穩妥;有些印成金色的,因和新年布置顏色吻合,又可以有金磚銀塊的聯想,也可以接受。其它的便比較有保留了。
可能因為有句日常語叫「大紅大紫」,形容人之成功,所以市面上的利事封顏色,除了深紅,還有深紫;此外綠色的我也見過。如此顏色,無論設計多美、紙質多佳,可以的話,我都不會選用,但若手上有些免費獲贈的,不用出去,又如何消耗掉?這真要想想了。
當然有朋友會說:重要的是「內涵」,外表如何都沒相干。我知道。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屈膝
現今香港食肆,地方珍貴,桌子與桌子之間距離小,座位空間也只是起碼;一些廂座說是四人位,也只是堪供四人貼身而坐,進食之時,手肘有撞中別人之虞。
這種情況出現,也還能理解,叫人難明的是普遍椅桌都那麼低矮,我坐著時大小腿保持不到九十度角,於是膝蓋和腳眼位置,都屈壓著,無論食物如何精美,整個進食過程都不能暢快享受,十分可惜。讓桌面和天花板之間的空間增加了,難道可以幫助店舖節省成本了?
事實是每次在外用餐後,離開桌子時,都要先站定一會,讓血氣通暢了才舉步。
常記得「元朗廣場」樓上有家「肯德基」,用的是設計簡單之至的實木椅,可說是一條曲線都沒有,上面也無軟墊,亦不能調校高低,但坐在上面,舒服得不得了。現在該分店早就結業,其它「肯德基」的分店也有著不同的座椅安排,所以那些椅子,格外令人懷念。
這種情況出現,也還能理解,叫人難明的是普遍椅桌都那麼低矮,我坐著時大小腿保持不到九十度角,於是膝蓋和腳眼位置,都屈壓著,無論食物如何精美,整個進食過程都不能暢快享受,十分可惜。讓桌面和天花板之間的空間增加了,難道可以幫助店舖節省成本了?
事實是每次在外用餐後,離開桌子時,都要先站定一會,讓血氣通暢了才舉步。
常記得「元朗廣場」樓上有家「肯德基」,用的是設計簡單之至的實木椅,可說是一條曲線都沒有,上面也無軟墊,亦不能調校高低,但坐在上面,舒服得不得了。現在該分店早就結業,其它「肯德基」的分店也有著不同的座椅安排,所以那些椅子,格外令人懷念。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流感之時
就算是國際大人物間的會議,以天氣作開場白比較容易,這在我們普羅市民之間,又何嘗不是?昨天看到朋友在 Facebook 上撰文,比較去年同一天的天氣,當時是多麼冰冷,今年是多麼悶熱;到了晚上看天氣預告,再過兩天,便會又有雨、又有北風、又寒冷了。
出入如何穿著,真考起人,大家唯有小心謹慎,自求多福。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並不爽快的冬天
說是冬天───事實上也真是冬天,但是香港的濕度仍然很高。從前書本中形容秋天,常用「秋高氣爽」來形容,現在連秋天也已過,仍然不爽。
家中的抽濕機一直勞動,也不是因為房子建築潮濕,卻是為了清洗了的衣物。
住處地方淺窄,清洗了的衣服就掛在廳中一隅,臨近窗口,借些日光乾衣;但是這種日子,只靠太陽明顯不足,若沒有機器輔助,衣服根本乾透不及。而又沒有許多許多的衣服可作後備,穿一兩個月都可以不重複,讓衣服有多些時間變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