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碟中儲存了一些照片,當時是隨心拍下的,覺得所拍的景物,可以寫到網誌之中。───之後便忘記了。以下是其中的一張。
這照片拍於幾時,不去翻查了,總之已有一段時日,涉及的髮廊現今情況如何,亦都不知。
這家髮廊,欠缺人手,不能提供某些服務,這一點,顯而易見,但到底欠的是什麼呢?現在寫的是「人手不足 洗剪吹暫停」。若是洗頭、剪髮、吹髮三項中,不能提供的是當中任何一項,具體地寫著欠那項便是;如此類推,即是上述三項服務,都是不能提供的?
一家不提供洗頭、剪髮、吹髮服務的髮廊?難道真的只提供照片中所見,電髮、染髮、直髮等服務而已?匪夷所思啊!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同店?異名
香港的超級市場兩大「陣營」是「百佳」與「惠康」。
在「百佳超級市場」之外,有些店名的變奏,如「百佳超級廣場」、「百佳購物廣場」等,用字檔次好像有些差別,大家都知是同一家店。
此外,又有不少看來截然不同的名字,都不帶中文字的,在中產區份中出現,確然貴氣一些,初時不知,以為是兩大以外的挑戰者,後來才知,原來又是同一集團以下的分枝,這些品牌,包括「FUSION」、「TASTE」、「INTERNATIONAL」、「GOURMET」、「GREAT」、「SU-PA-DE-PA」等等。
從前,不少作家由於各自的原因,在不同地方使用著眾多不同的筆名,寫的是差不多的作品,現在的超級市場也做著這種事情哩。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沈西城「舊日滄桑」新書發佈會
沈西城兄的回憶文章常覆蓋香港影壇、文壇最繁華時期的人事物,已結集出版了幾本書,都十分好看。現又有新書了,且有推廣活動,謹此分享。
沈西城「舊日滄桑」新書發佈會
日期: 2018 年 6 月 30 日 ( 星期六 )
時間: 2:30 pm ─ 4:30 pm
講者: 沈西城先生,吳思遠先生
地點: 創 Bookcafe
地址: 中環域多利皇后街 9 號
中商大廈 2 樓 ( 港鐵中環站 C 出口 )
活動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條款及細則:
● 如天文台於活動前兩小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或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活動將會取消。
● 講師如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報名活動所收集的資料只會在是次活動上使用。
● 如有任何有關此活動的爭議,三聯書店將保留最終權利。
電話查詢及報名: 2138 7814 。 詳情及網上報名: https://goo.gl/zFWVio
沈西城「舊日滄桑」新書發佈會
日期: 2018 年 6 月 30 日 ( 星期六 )
時間: 2:30 pm ─ 4:30 pm
講者: 沈西城先生,吳思遠先生
地點: 創 Bookcafe
地址: 中環域多利皇后街 9 號
中商大廈 2 樓 ( 港鐵中環站 C 出口 )
活動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條款及細則:
● 如天文台於活動前兩小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或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活動將會取消。
● 講師如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報名活動所收集的資料只會在是次活動上使用。
● 如有任何有關此活動的爭議,三聯書店將保留最終權利。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治療奇夢
公眾假期,偏抱微恙,常要往洗手間跑,晚上睡覺時間,亦要奔波。
發了個十分複雜的夢,情節長又亂,其中卻有一個很清楚明顯的訊息:夢中的兩個人之遭遇不同,因一個喝的是普通水,另一個喝的是電解水。
夢醒之後,猛地想起:有不少朋友身體不適時都會找電解水喝的!
起身再去一次洗手間後,弄了杯電解水喝下,之後問題雖沒完全解除,卻已明顯改善了。
奇哉此夢。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節日之食
是日端午,節日的食物當然是粽子。
今年已吃過粽子,是特地在住家附近小店購買的兩隻梘水粽,以解家人的懷念,一隻純淨,一隻豆沙餡料,只此而已,而那隻淨梘水粽,當然是中間沒有放蘇木而沒有形成「一點紅」的;在市面上當然看到許多地方有其它種類粽子售賣,至令尚未幫趁過,連在食肆中進食亦沒有。
早上上班時,常見路旁有老婦所賣的自家製品,包紮方式十足是圍村慣見的枕頭般結實一團,很是吸引,多次心動想要購買,終於亦沒成事。從前所住圍村,一班婦人會約同紮粽,再輪流利用柴火及大鐵桶把粽子烚熟的,這方式恐怕已漸成絕響;現在在家中廚房也可小量製作粽子,但家中舊日製作者已體力不支,想食的便要外購了。
執筆此刻,家中雪櫃又有兩隻粽,是別人所贈,留待進食。粽子若有知,如果知道在它的「樓上」有隻同住的月餅,已是上年遷入定居者,不知有何感想?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靜靜地「世界盃」
原來又到每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要不是間中會作網上重溫的電台節目因而暫停兩周,也不察覺。
這幾天所見,友儕之間,在每場賽事之後,於 Facebook 寫上一些個人感想,數目也不算少,但在開賽之前,生活中周圍觸目所見、耳之所及,大家或相約一起看直播,或預測賽果,或公佈得分進程,那些年的那種舖天蓋地的感覺,今天好像完全消失了。
當然,這和我常交往的人士中,球迷多否,是有直接關係,此外,從前訊息所來的渠道,如報章、雜誌、電視廣告、鐵路車站廣告等等,現在生活中的接觸程度,也大大減少了,亦是一大原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