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沒有綜藝節目的日子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預期與現實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引路人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一循環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劍傲中華
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隔別四分之一世紀,香港再次取得金牌;張家朗獲得「男子花劍」冠軍,全城反應熱烈,在 Facebook 上看到的賀詞、賀圖、賀畫甚多。
西洋劍擊又是快捷的一類運動,我的眼力跟不上,難以欣賞到它的妙處,亦投入不到觀看賽事。據我微薄的知識,「花劍」是以刺中對手衣服上特定範圍來得分的。若只是看哪位先刺中對手,我也許還可勉強看得明白,但評判給分時,又要先哪方是先進攻、大家的肢體動作是否合乎規例等等,加了那麼多的指引,我便看得頭大了。
對陣兩人,衝前攻守,那比賽台能有多大?很快已經接近、進入攻擊範圍了,更兼常常已經衝過了對方,而在那時候還想刺到對手得方,手便要向後拗、劍便要向後刺了,肢體間中扭曲著,看來有少許死纏爛打的味道,有點不雅。
著名漫畫「中華英雄」中,主角華英雄創出了一套名為「中華傲訣」的劍法,共分「東方浩然」、「龍跨千山」、「虎嘯神州」、「劍氣長江」及「劍傲中華」各式。在探索新武功方向時,主角受過的其中一種啟發是「劍法不必求好看,實用就好」,結果,創出的各劍式,還是傳統大路、使用者帥氣有型的那種武功,當時看到,是有些失望的。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三及第文字
在香港存在一種撰寫文藝作品的用行方式,人稱「三及第」。───或者,應說「存在過」會較合適?因為現今已經很少見了。
初時使用「三及第」的叫法,所混用的文書,應是文言文、官話白話文、粵語白話文,所以應是早在文學大家推廣人民採用白話文以替代文言文的時代,已經出現;到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一輩,在日常報刊雜誌及課堂讀本中,白話文已是主流,而運用文言文已不是必需技巧,理諭上應已不會再遇上所謂「三及第」的作品,事實卻又不然。
因廣府話中,並非「我手寫我講」,同是使用白話文,也有書面語及口語兩種,所以到了近代的「三及第」,便變成了結合官話白話文、粵語書面語、粵語口語三者。看過有些小說,主體內容是以常規書面語撰寫,凡是寫在引號內的直述對白,皆用口語化廣府話,不過這些例子,總在小數。
我年輕時接觸到的「三及第」作品,主要是本土漫畫,黃玉郎的「龍虎門」和上官小寶的「李小龍」使用起來,渾然天成。一般情況下,旁白用的是正統白話文,但有時又夾雜了廣府話俗語,或一些套用到書中後,也還要加上備註解釋的市井俚語;到了對白,也可能因應角色性格,有些用書面語,有些用口語,不統一卻又不混亂,反而更突出了角色的不同性格,我們作為讀者,閱讀之時理解上亳無問題,亦自然接受了。
港漫看多了,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作用,若真要我運用少許「三及第」的技巧,應也 OK 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