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反轉再反轉

翻譯界別中,有一種方法,叫「回譯」 ( Back Translation ) ,即是將譯文再次翻譯回原文的過程,目的為確認譯文的準確性。不同系統就是不同系統,絕無可能百分之一百完全對應得到的,所以在「一來」和「一往」之後,出現錯誤的例子並不新鮮。

平時利用 Word 軟件的文書處理中,把文章「繁轉簡」之後再「簡轉繁」,也不難給出容易出問題的情況,例如把「頭髮」、「然後」轉換成簡體,會得出「头发」和「然后」,之後再把這兩個詞轉換成繁體,可能只會得到「頭發」、「然后」而非本來的字。

周作人的「知堂書話」中引述過清代汪曰楨的「湖雅」該書中,名為「引蚊」的一節文字,汪氏的朋友開玩笑地模仿「山海經」的語體,把蚊子形容為「虫身而長喙,鳥翼而豹腳」,說若別人嘗試按照這樣的語句把蚊子畫出來的話,定會得出「身如大蛹,有長喙,背上有二鳥翼,腹下有四豹腳」的「非虫非禽非獸」的怪物;汪氏補充說,還可加上「晝伏夜飛,鳴聲如雷,是食人」等句哩,然後兩人拊掌大笑。

這種「錯摸」,是很可能出現的。近代有人推斷,古書中的「麒麟」,真身可能是「長頸鹿」。設想如上例,我們以古人的詞彙來描述長頸鹿這種中土罕見的動物,再由不知情的人利用那些詞彙繪畫出來,會否真的畫出如傳統所講麒麟的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