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某友人,在網上平台多次就別人的留言動氣,我勸告說不必上心,他自己也說以後不會上心,好像很想得通、看得開似的,但之後類似情況一而再的出現,一些嘮叨的帖子也還是一而在的貼出,於是我知道,那些嘮叨其實也是勾引大家留言支持及鼓勵之用,我實不必再多事。
另一友人,是位漫畫書商,因應情況,一手漫畫及二手漫畫的交易都沾手,但因現今的新漫畫推出,同一內容常有許多版本的選項,各自又附帶不同組合的精品,令到訂貨及整理付運時加倍困難,於是常聽到對方說「以後只做二手買賣」之言。這個決定要實行不難,但是卻見始終沒有落實,只是時不時都見到在網上平台寫帖,月旦一手漫畫的出版安排及買家的麻煩,我便再沒搭訕了。難道要又重覆之前所講,再贊同「只做二手」的決定不成?
所以嘮叨歸嘮叨,對方其實並不需要真的具體建議者,想明白了這點,我的留言,自然便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