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例子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當作者並不是親身把草稿填上顏色時,填色前後,圖畫的感覺可以很不相同。尤其是在人物面相方面,著色前後,甚至連樣子或者也不相像。我個人以為,若是出現了如此的差別變化,無論著色者的技巧有多高超或動人,因為不能保存原畫的真味,不算理想。
昔日有些在木石之上雕下的書法,寫字者和雕刻者往往並不是同一批人,本來寫出來靈氣十足的字樣,經過雕刻家之手後,大家看到完成品的感覺,如何可以保證和看到原書法的感覺相同?也許刻字之後,觀者感覺會更勝原作的,但若刻字的初心是想保留書法的原味道時,結果卻令它的效果更佳時,到底算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