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的資料說「皮膚爆拆,可寫做爆擦,正字『㿺㿭』。因為皮膚乾燥導致痕癢難耐,更嚴重可能會令皮膚龜裂」云云。正字不正字也不理了,在這裡,我會用「爆坼」二字。既然「坼」字有「裂」的意思,如此使用,應是「雖不中,亦不遠矣」吧。
近期香港天氣,除了寒冷,濕度也低,加上風吹,臉上手上的皮膚,會出現爆坼,傷口疼痛。我在這方面,問題已經不大了,不過有一兩根手指的邉緣,也有些小傷口───短短的一小道破口,沒流血,但手部活動時總有輕微痛楚,令人不能忽略它們的存在;埋口需時,但又不會怎樣惡化,長久存在。
平時常聽到的「主婦手」也是類似的問題吧?我在家中洗碗碟也多,亦不戴手套,不過幸好,暫時雙手仍沒有什麼爆坼。
正字部首均從「皮」,係專指皮肉。但既已指明「皮膚」,則用「爆坼」應該也無問題
回覆刪除好極好極,哈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