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兩連升

上月「龍之天地」這地盤,月總瀏覽數字達到新高,本來這個月不存厚望,但數字至今已經超越了上月的水平,所以這個月總瀏覽量無疑再會創一高峰。

之前每隔一段時間,不知為了什麼原因,「龍之天地」瀏覽數字飆高後,到了下個月,那些新訪客彷彿又消失了,瀏覽數字又會回復到和平時差不多相同的水平。───簡單來說,就是「一切回復正常」了。

這次可得個「兩連升」當然高興,但也不會盲目地以為之後數字還會繼續攀升的。說到底,這兩個月的新訪客來源,至今都不清楚,所以新來者又告退了,也能夠是不明所以的,數字真是下跌時,坦然接受便好。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生死念記

側聞某文學雜誌正計劃一個專輯,因為時近一位已先遊作家的生日,即是若那作家未死,便將會是其 XX 歲的生日云云。

報章雜誌或電視台、電台、網台要設定一個特定話題,再借題發揮,衍生節目,那個題材便常叫人搜索枯腸;「生」和「死」是常被利用的兩大主線。

有個電台音樂節目,當遇上某歌手生日的一天,便會專門只播那歌手的歌曲,不過有時因為某著名歌手的死忌到了,不少人都會憶起那歌手時,推出類似的「專輯」,「生」和「死」的觸發都有。

不論是「生」也好,「死」也好,還能在目標消息者心中存有份量的,還能吸引到目標消費者支持,從而協助到商品的銷量、票房、瀏覽量、生意等等,皆可利用,並無不可。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久別重遇,沙糖夾餅 (2/2)

關於「沙糖夾餅」 ( 據說正式應叫「潮州冷糕」 ),一直都有人說在澳門及馬來西亞兩地,是長期有店子在售賣著的,但在香港則有著「斷斷續續」的情況。理論上有一定數量的人懷念,有基本的長期需求,全香港起碼應該養得起一兩家專門店吧?連缽仔糕及「炸油臍」( 蘿蔔絲餅 ) 這些多次聽過說已「絕跡」的食品,現在都已不算十分難找到了,相對來說,「沙糖夾餅」的情況相當奇怪。

在香港,最近的一浪,是介紹紅磡的一家小店。我聽到這消息時,已經躍躍欲試,不過也要拖延了一段時間才實行,因為住處距離太遠,交通亦不算很就腳。

該店門前招牌上文字包括「麒麟正宗傳統小食 - 夾餅 - 雞蛋仔 - 臭豆腐 - 傳承飲食文化遺產」,不知有否什麼正式的店名。至於地址,根據該位置左右兩鄰的店子地址推測,店子的地址應是「九龍紅磡德民街 29 號德民大廈地下 M3 舖」,待確定。

若要前往,不論何種交通工具會對自己最就腳來說,最易定位便是從「地下鐵路黃埔站」的 A 出口,沿德民街前行不遠,在「海天堂」處右邊入內街,便可找到這店。


若這店可長期營業,但害怕「海天堂」這地標會轉變,也可以該段德民街的「恒生銀行」作指引,內街就在銀行的斜對面。

說到最後,食評如何?個人而言,有點兒得到滿足,也有點兒失望,因為基本上是可以得回記憶中情懷的,食品味道及口感亦不俗,不足者是冷糕比印象中細小───非只是指店主把餅切得細小,而是整個餅的直徑應該都是不如昔日版本,再加上餡料中的花生碎及芝麻不足,相對而言,變成沙糖味道太重,香氣不足。

總體來說,以滿足懷舊的目的來說,已然足夠。不過光顧之前,聽聞售價是 HK$18,到我買時,則是 HK$20,到底是實際加了價,還是新春假期間的特別安排呢,便沒詢問了。


( 1/2 <--- 前文 )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久別重遇,沙糖夾餅 (1/2)

童年時的食品,選擇沒有現在的多樣化,用簡單叫法, 已經是大家明白何所指,不過當時大家慣稱「夾餅」的,則有兩款:一是常可在雞蛋仔攤檔中買到的那種,現在大家加幾個字,稱為「格仔餅」者;二是銅鑼般大小的一種,大家要作區分時,則叫它做「沙糖夾餅」。

兩種都是甜食,「格仔餅」內塗抹花生醬、煉奶、牛油等,加上沙糖;「潮州夾餅」內也夾雜沙糖,內有花生及芝麻等。前者現在仍很普及,至於後者,有人考究,說正名應叫「潮州冷糕」,在香港則經常瀕臨絕跡。

聽電台及網台節目時,有好些題材是長期深受歡迎的,「懷舊食品」是其中之一;「沙糖夾餅」很多時都會被提及,不過講述之時,往往需要對它的外貌加以形容,但年輕的主持人通常是聽了都不明白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見過。


既然有那麼多人懷念,應該有市場可以容許「沙糖夾餅」重生的,就算攤檔可能沒雞蛋仔店那麼多,難道一個數百萬人口的現代都市中,對它感興趣的「小眾」真的少得連一家專賣店都支持不到?

在旺角,有小食店長期售賣一種日式夾餅,和「沙糖夾餅」貌似而細小,必要時可以頂頂癮的,但吃起來,感覺又真的和「沙糖夾餅」聯想起來。聞說在鑽石山區也層有過售賣「沙糖夾餅」的店舖,且更有不同口味,不過我並未幫趁過。在我個人而言,對上最後一次在香港進食的「沙糖夾餅」是在油麻地買的,攤主依附在一家藥房門前,經營不定時,要光顧也不易,而且我買的那時也是多年前了,該攤檔應該早已結束。

直至近期,才再有新消息。


( 待續 ---> 2/2 )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漆黑

要從大街前往一條內街,貪圖快捷,穿過後巷,遇上久違了的漆黑環境。

該後巷沒有政府或私人安裝的街燈,也沒有任何從周邊建築物中透出的光線,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漆黑。把隨時備在背囊中的小型電筒拿出來,亮著,才可一直照住看清前路,否則在視覺全廢下,怎敢踏前一步半步?

有時晚上在街燈照明不足時,利用手電筒輔助,電筒的光芒顯得無謂,但是在漆黑之中,電筒光芒下,視野由零而至清晰,幫助程度極大,有一種吐氣揚眉的痛快。

現今香港,只要不是深郊野嶺,就算是沒什建築物的地點,也會裝有街燈照明,所以跟「漆黑」實已久違。童年之時,新春時候,和家中往親戚家拜年,那時從公路到親戚居處的一段村路,都沒街燈,而那段路的兩側,都是大草地,更無照明裝置,所以太陽下山之後,會漸漸變得「伸手不見五指」。

凡是有這種漆黑環境的地方,若在「中秋」之時,單只提著一個燃點蠟燭的傳統燈籠而行,能看到的只有面前三幾步路,剛走過的道路隨行隨消失於視線內,會甚有氣氛哩。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爆坼

網上看到的資料說「皮膚爆拆,可寫做爆擦,正字『㿺㿭』。因為皮膚乾燥導致痕癢難耐,更嚴重可能會令皮膚龜裂」云云。正字不正字也不理了,在這裡,我會用「爆坼」二字。既然「坼」字有「裂」的意思,如此使用,應是「雖不中,亦不遠矣」吧。

近期香港天氣,除了寒冷,濕度也低,加上風吹,臉上手上的皮膚,會出現爆坼,傷口疼痛。我在這方面,問題已經不大了,不過有一兩根手指的邉緣,也有些小傷口───短短的一小道破口,沒流血,但手部活動時總有輕微痛楚,令人不能忽略它們的存在;埋口需時,但又不會怎樣惡化,長久存在。

平時常聽到的「主婦手」也是類似的問題吧?我在家中洗碗碟也多,亦不戴手套,不過幸好,暫時雙手仍沒有什麼爆坼。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文體

回望「龍之天地」這個地盤, 網誌性質有兩大類,一是「記敘文」,一是「抒情文」。

因為在生活中看到某些人或物,又或是遭遇到什麼事情,而有感想,把想法和感受寫出來,便算是「抒情文」。這類網誌寫起來可以就手些,心中想到什麼便寫出來,略為組織一下文章的結構已經可以貼出發表了。

寫「記敘文」常有個主題想發表,所以在網誌之中,要有那主題的介紹,描寫主題中的一些細節,又可能要兼及個人有關那主題的經驗記錄,通常篇幅會較長,內容會較豐富,而且內容要細心組織,層層遞進,網友看時才能讀得明白,所以便較花時間及精神。

像近日想寫一篇飲食經驗的網誌,就因為製作需時,一延再延,已經幾天了,還未可張貼出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