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特別的清明

又再準備掃墓,到要考慮穿著的衣服時,才突覺原來今年的「清明」相當特別。

根據天文台的預測,「清明」正日仍然比較陰涼,所以一件風衣必不能少。回想過去十多年的「清明」往掃墓,都只是在底衫外穿件襯衣,至於襯衣可能是長袖或短袖,但總不會很厚;有時是下雨天,卻不會令人覺得陰涼。

今年的「清明」既然是較低溫,而掃墓的過程中,又要幹些體力活,也許,會特別舒適?有點兒期待。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寒天記舊

香港近日,又是寒天,就連剛從歐洲回港的親友,也說覺得香港比起有下雪的外地更寒冷,實在利害。

這兩三個月家中的水費及燃料費用都高了些,感覺合理,因為天冷的日子多了,每天洗澡的時間長了,就連飯後清洗碗碟,也多了用熱水。

童年時在家中還沒有熱水器,洗澡是要煲開水的,煲開了的水倒到浴盆中,絕不可能把全身都浸住,而且水也冷卻得快,脫衣清洗掃乾穿衣整個過程,都要迅速,過程之中,幾乎都是顫抖著進行的;成長了些後家中有了熱水器,也是儲水式的,熱水開始時充足,但時間一拖長便開始熱力不足,想要在寒天中享受多點也不能。

從前真是十分寒冷的日子,別說小朋友躲懶,就算是成人都會體諒,有時會接受不洗澡的,不過也總會抹身清潔。不洗澡,很大原因應是避免寒冷之下脫衣服的一環吧?當然,天氣冷大家少動作,不會流那麼多汗,便可清洗得簡單些。

現在,家中熱水器可以隨時開啟,之後長時間使用而水的熱度不衰,身體包裹在熱水中,完全不想停下來,用量便放肆了。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歌再起時

是因為主人公本身的魅力,也是因為日子容易記得吧?這一天,四月一日。

因為 12 年前這一天的悲劇,之後每年到了同日,周圍───收音機上,網上社交平台上,個人的音樂播放清單上───都可找到張國榮先生的歌曲。

若他仍在生,也許有人會不像從前那麼支持他;現在,他已去世,在大家的心目中,便再不衰,已成不朽。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問「炸一」

到舊時通稱「為食街」的「元朗炮仗坊」去,光顧了「國記」,付款時幸運地遇上老先生在座鎮,便冒昧問了個久藏心中的問題,得到了答案。

年紀較大少許的朋友,可能也知道,往日的粥舖,除了現在可見的「炸兩」───或更空泛地叫做「炸腸」───外,還有「炸一」和「炸二」,當中「炸一」我也有緣見過吃過,至於「炸二」之說我亦只是聽人提過,從沒親眼在任何食肆的餐牌上看到,沒想到這日的一問,居然同時得到了解答。


有人說過,炸兩是以腸粉包住原裝的一孖油條,炸一是把一孖油條分拆開後,以腸粉包住其中一條,但這講法和我所見所聞並不符合;據老先生說,兩款食品都是把油條拆開後才包裹腸粉的,只是炸兩以兩條奉客,炸一只有一條的份量,如此區分而已,簡單直接。當然,這是「國記」自家的做法,不過以它的規模及年資而論,應該甚具代表性。

本來我只有上述問題,也已得到解答,得到滿足,沒料到老先生主動告知,一開始時他們的價錢牌上,寫的是「炸一」和「炸二」,不過說話時那「炸二」則講成「炸兩」;那時有些人寫「炸兩」的名稱用了斤兩的「兩」字,「國記」在更換餐牌時,隨俗改用了,之後便繼續用「炸兩」這寫法至今,再沒「炸二」的影子了。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助力與成就

「人工智能」 ( AI ) 技術日新月異,每每令人驚嘆。新的科技可以幫助世人甚多,在創作方面,就算只有創意,也可以利用口述描寫「告訴電腦」,讓電腦自行產生出美圖、動畫等成品,而且效果還往往不俗;若能先有自己的初步版本,交給電腦作加工,又可在成品中融入個人風格。

那麼說,在 AI 的輔助下,是否會出現大量的文字、圖像、影音製作成品呢?理論上應該是,但我不認為如此。

例如在電話和電郵面世之前,人們的遠程聯絡,除了親自拜訪,便只有靠書信;有了電話和電郵之後,大家聯絡可以方便了那麼多,大家之間的日常溝通連絡,是否真的頻密了許多?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情況及周圍的所見所聞,應該也可說出答案。

在 AI 這種大效益的工具輔助下,大家應該可以更快地完成更多工作的,只恐怕到時又會有各種藉口,去解釋為什麼沒去做某些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