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許多舶來品一樣,本來外文的名稱,初時中文譯名是「各師各法」的,之後漸漸,優勝劣敗,總有一個叫法能夠保留到最後,其它種種,漸漸便被人淡忘了。
還有現在通稝「蜘蛛俠」的「Spider Man」。若說有人把這角色譯名為「蜘蛛人」,應該也容易理解,但到了今時今日,還有多少和我同一時期成長的朋友,記得有過一個「飛天蠄蟧」的名字?
現在以「飛天蠄蟧」這詞到網上查找,可查到一部在 1950 年代上畫的粵語電影,是本土拍攝的超級英雄製作,曹達華主演,角色造型高度致敬外國的「Batman」。那時候,「Batman」面世已有約 20 年,而「Spider Man」則要遲至 1960 年代才出現,所以後來把「Spider Man」稱為「飛天蠄蟧」的朋友,反而是借用了本地電影的元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