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節」中主題,我只對「漫畫」一類感興趣,而且喜歡的題材極狹窄,另外的「動漫」和「電玩」環節,極為陌生,不過現場所見,主流的是後兩者;若是單憑「漫畫」一項,而要令活動重現大家常掛在嘴邊那種「逼爆玻璃」的熱鬧,十分困難了。
我是在最後一天才趕及的,從元朗經鐵路到達「會展站」,沿途愈見愈多「角色扮演者」 ( 英文是 Cosplayer 或 Coser )。我知道今年大會有提醒「扮演者」不要衣著太暴露的通告,因在從前的「香港書展」中也見過小量「扮演者」站定擺姿勢讓傳媒拍攝的場景,以為只是小眾興趣,誰知今年「動漫節」所見,原來有興緻參與的人也不少。
看見人流頗盛,即使是已到了最後一天,只有數小時的展期,還陸續有人買票進場,所以場地雖大,也並不感覺冷清,不過重心是在「動漫」和「電玩」而非在「漫畫」上,則明顯可見。今年因有資助計劃,有 15 種各類原創漫畫同時推出,集中一起宣傳,各出版社/漫畫家都有駐場,除了展銷,還有即場簽名、親繪的安排,所以還可有一定的存在感,若只單憑個別漫畫出版社或畫家參展,場面會如何,便更難以想像了。
純粹目測,香港的「動漫行業」是有發展潛力的,但是傳統的「香港漫畫」,要以什麼面貌、模式才可在這行業中存活下去呢?我知道,這些年來,思考者眾,但答案似乎尚未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