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略談兒書

有朋友問過我是否有興趣把一些小說改寫成「青少年版」,我婉拒之;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我自己寫東西,也有些心魔,僅為了充字數而摻入一些可有可無的內容者,便感不安;而我在書店中翻看過由倪匡先生科幻作品改成的「年輕版」,那種處理,覺得有點沒事找事幹的味道,並不認同。

把原來的故事架構簡化,把一些內容刪減,把行文用字都再變得顯淺些,我都可以理解,但在此外,純粹因為想版面變化多些、色彩多些,硬要挑些字改大、粗體、插入圖案或符號等等,都甚無謂。




我幼時看「西遊記」,除了文字版外,還有環環圖的版本,那些「小人書」上的文字旁白,當然濃縮精簡了許多,不過把那些文字串連起來,也是一篇正常的小說而已,不必再加上什麼古怪元素的。至於文字版,我看的是「大字足本」的原文,就算有時看不明某些文字、詞彙、情節,都無礙我掌握故事的發展和閱讀的樂趣,絕無需要再給我特製什麼「青少年版」。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死路

在城市規劃之下,莫名其妙地,存在一些「死路」。

大廈和大廈之間,有些通道,只有一個出入口,繞進去後,除了從原路離開,再無別法。這種俗語叫做「掘頭路」的,又有「死路」、「死巷」、「窮巷」、「絕路」等別稱。

個別大廈的建造,多無溝通協調的,各有各建,大廈之間有些空隙是司空見慣之事,所以如上述的「掘頭巷」不算奇怪。本文一開始所說「莫名其妙的死路」,卻是會出現在主要道路處,某一道路,初看並無異樣,只是眾多去路選擇之一,但是本來正常的道路,卻會愈走愈窄,而且到了某個位置時,路人會發現再前行無路,要想離開,可能需要違反交通規則,又可能根本連這選項都沒有,唯有原路折返的一途,到時這一來一往,可能已令路人浪費了數分鐘以至十數分鐘了。

道路上留有一些「死路」絕非怪事,但那些明顯是掘頭的道路,為何在開端處不加以封閉,或至少加個警告呢?這便是難明之處了。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他人之慨

現今在香港,外賣平台很是普及,平時在街頭上,看到各服務供應商的員工騎單車往來的情況甚多。我自己倒是從未用過,連幾個大外賣平台的軟件都沒安裝。

看外賣平台的廣告,訂購食物常有很大的價格優惠,而且折扣還相當吸引。認識的一家食肆老闆,早前參加了某個平台,加強客人買外賣的安排,便好奇問過到底效益如何,老闆所講,因平台要求他們給與大折扣,若他們照辦便難有利潤可言,若不給優惠平台便不予以大力宣傳,食肆平時不在平台用家視線範圍內出現,便難和對手競爭,很是兩難。

似乎那些外賣平台的「賣大包」優惠,也只是「慷他人之慨」而已。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寫錯字

有了老花眼,而且程度也漸高,平時看文件,問題便大些;尤其是比較細小的阿拉伯數目字,「6」、「8」、「9」、「0」等數字,不時看錯,叫人不得不多加提防。

連中文字也是。在家中使用手提電腦時,用「倉頡」及「速成」輸入法打的中文,軟件生成,比較正確,到身在外面,通常使用平板電腦時,我以「手寫」的方式來打中文字,便常錯漏。有時是我寫錯了字,有時是系統錯認了給了我另外的字,而我漏看了錯用了。

有件物品我放了在網上拍賣出讓,已經刊出有段日子了,這兩天才發現,原來有個「若」字一直用錯了個「岩」字,真是失禮。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改編高手

改編作品,不論被認為是「改編」、「抄襲」或「致敬」,都有機會遇上高手。改編者二次創作出來的作品,就算講明了是借鏡自哪部原作,大家都感覺不到有如何借鏡的,真是高手。

電視台「香城浪子」那男主角救人後額留傷疤的點子,甚明顯來自日本漫畫「愛與誠」,至於「京華春夢」到底是來自「雷雨」還是「家。春。秋」,因為後者兩部都已成了一種經典故事架構,沒有當事人講明的話,旁人要想加以證明前者是後者改編而成的,並不容易。

另一邊廂,電影「賭聖」眾所周知原意是想惡搞「賭神」而來的,不過該戲的原創元素太過強烈了,是原作沒有的,所以大家把兩部電影都當原創看待,沒認為哪部是「二創」的。就算「賭神」這電影,創作人也自認是有參考的,說男主角失憶的情節,是由舊電影「非夢奇緣」得到啟發,但融合得自然,創作人不說,觀眾都很可能不會察覺其事的,是高明的例子。

著名電影「午夜凶鈴」系列我沒看過,一直以為只是由驚嚇小說改編成驚嚇電影的程度而已,但聽了 YouTube 的「碌斌深夜粵語廣播」頻道新節目後,才知道原來竟是改編自鈴木光司大部頭小說系列「環界」的,科幻故事改成經典驚嚇作品,高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