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畫,從「小流氓」及早期的「龍虎門」,到後期的「龍虎門」,之前的拳術搏擊和後來的強大氣功,有不同的捧場客。在日本,「龍珠」前期的傳統打鬥,到後期的超能力對戰,銷量是爆發性提升的,但我相信,也有人是喜歡早期多於後期;在香港的另一例子,「賭聖傳奇」前是賭書後是「龍珠」格局的內容,情況類似。
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共 3 冊,打個譬喻,首集是在打「虎鶴雙形拳」,之後一集已經變成誇張許多的「易筋經」、「金鐘罩」等氣功,但幅度變化之大,遠不及再到最後段落,達到「蜀山劍俠傳」的格局,那麼幾冊內容,對於不同的讀者來說有不同的吸引力,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