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員遇上的情況,並不是個別的,而是這一世代的普遍情況:好像所有產品的設計師都覺得用作標示的文字有礙觀瞻,總是把它們縮得小小的,放在最角落,而且絕不高調突顯。
在雜誌封面而言,這些「無關痛癢」的文字包括售價、期數、出版日期等;在電器上,每個按鈕,可能只是標上設計師認為飾氣又易明的圖案,而不再在開關掣旁標上「開/關」之類;在電腦或手機開啟了軟件,一些功能鍵平時都未必會顯示,要在鼠標或手指移近時才出現,若你想單憑肉眼看清鍵鈕位置後才按上去,可能十年八年也找不到。
新潮的雜誌,打開後,排版清麗,顏色悅目,天地各方邊緣留白其多,看上去叫人舒服,換來的代價則是內文字體微小,只佔版面細小面積,令人看得辛苦;有時淺色文字印在淺色紙張上,更是挑戰個人的視力。今期的「美紙」內容確係豐富,而且還有多個部分都是我感興趣想閱讀的,但有點兒覺得書太大太厚太重,捧不好捧,翻不好翻,讀不好讀,暫時試過兩次,都未能把想看的內容讀下去。
這本實體「美紙」用了 HK$68,現因為有想看的內容,而不能舒服的看到,若多花 HK$50 再買同一期數的電子書版,那麼在閱讀器之下,減除了原書的種種不便,也許,便可享受到內容了?或者值得考慮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