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天氣輪迴?
香港天氣近日有些變化,溫度高了些,濕度高了些,局部地區還有些雨。
回想剛剛一年前,又是農曆三月廿二───「天后誕」的前夕───天氣也是有所變化,而且頗有點兒「異變」的味道。那天我沒有在場,不過有親友到大樹下「天后古廟」去趁翌日大型巡遊的前期工作之熱鬧,突然風雨交加,怪風吹起令到雨水中夾雜著白色物體落下,如「飄雪」般打向人群及途經的汽車,市民恐是「落雹」,冒雨爭相走避,尋找物件遮頭避雨,結果,發現原來白色物體非係落雹,而是木棉花。
難道剛好一年,怪異天氣又輪迴再現?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白字處處
「稍候」寫成「稍後」,情況之常見,令我意外,這個例子,
之前
我也寫過。
近日看電視節目、網上視訊等地方的字幕,有不少應該都是由電腦系統自動生成的,所以很多錯別字,明顯是因為任何原因,而錯用了同音/近音字的;就算是由人手製作的字幕,也會因為處理的人不明白某些字眼,而用了錯別字的。
例如近期看到的一個例子,應是是「鬼見愁」的說法,成了「鬼見仇」,大概是處理者之前少聽過這用語,更少看到這詞彙的書面寫法吧。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錯別之障礙
時間安排上多了些彈性,也多了些時間調動,再次閱讀些較厚的實體書。挑選的第一本,以「絕響古龍」為名,收錄的是我最喜歡的
古龍
小說中「五大」之一───「大時代系列/短刀集」匯成的全系列故事,更兼及作者另一我未看過的「遺作」,本來吸引力十足,買回來到手後已經想開卷,卻又中止了,隔了頗久,現再嘗試。
當日開始閱讀後很快擱置下來,可能是因為之前網誌中
提過
,現在已沒那麼習慣看直排的中文書,也可能因為我很快便在「絕響古龍」中,看到好些錯別字───肯定的和疑是的,所以一面閱讀一面心有戚戚然,不能投入。
這次再嘗試閱讀該書,進度尚算滿意,不過心中戚戚然的感覺,仍是揮之不去,始終有個衝動:不如把內容打入電腦中,修改好,自製個令自己開心的版本。
這個衝動,是否會有實現的一天,未能逆料,起碼不會是在可能的將來了,當然。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語言限制點餐
到外國旅行,若是語言、文字不通,到食肆去想要點餐,常會遇到困難,也看過不少電影或電視劇中,描寫因此而引起的諧趣內容了。現實生活中,許多食肆把餐牌弄得圖文並茂,又把各種食物編上號碼,客人點餐時只要說出數字,已經大家清楚了,是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時候,不是因為語言或文字障礙,而是從食物的名稱中,看不明白到底即時什麼食物;有些是食物本身的叫法已奇特,如「狗不理」、「過橋米線」之類,另外也有很多情況───幾乎都是出現在華人社會中───食物只有個華麗的名字,毫無解釋,叫人難明,像什麼「大展鴻圖」、「螞蟻上樹」、「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貼心的食肆,雖把食物名稱弄得神秘,也附上個備註,介紹一下到底那時怎樣款弍的食物,那當然最好不過了。
到中國大陸,光顧了一杯叫「白霧紅塵」的飲料,名字高深莫測,幸好在餐牌上,名後還加了括弧,備註明其實即是什麼茶種。網上有台灣朋友分享,說遇上類似情況,但那餐牌上並沒以中文加上任何額外資訊,卻是因為有英文翻譯,而英文沒去理會那華麗的名號,只直率地列出各種食材,幸好懂得點英文,才知道怎去點個中文名字食品,叫人發噱。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鐵閘
工作之中,不時要與鐵閘打交道。我們慣稱「鐵閘」的,只是指用料是「金屬」而已,當然不是真以鐵為材;很多商舖的門閘都要全天候面臨風吹雨打,若真以純鐵打就,必也鏽蝕破爛頻頻。
我等體力不佳,要開閘關閘,最好自然是有電動的,通常也要配合鎖匙使用,因為會把掣鈕收藏起來,關以門閥,要用時才打開來;但現實中,要面對的鐵閘,還是以自動的居多。
鐵閘關起來時,匙孔在下,貼近地面的高度,要我彎身下去摸索已經有點兒吃力,有時業主還在閘上再加鎖扣,要先把那扣解開後才處理鐵閘,彎身的時間更長,便更辛苦。
到最後要把鐵閘重新收上關好時,又要另一番功夫,因為鐵閘在上方藏得好,拉下來前可能要先借助鐵枝什麼的扣住用力,才可顯現出來,之後抓住用力下拉時的挑戰,更不在話下了。
一切種種,叫人害怕。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名人邀訪?
互聯網上的社交平台,我也不是多用,只常動用一二,但就只經常使用的平台上,每天都已有好些別的用家來訊,要求把他們加為「朋友」。
那些平台多有個「雞和雞蛋的關係」那樣的問題:往往是我們已接納為「朋友」的人,我們才可看清楚他們的背景資料;但在我們了解他們是什麼人之前,又如何能決定是否接納「邀請」,接受他們作自己的「朋友」?
現在累積下來的那種「邀請」,數目不小,其中一些名字或戶口頭像看來有點兒熟悉的,但又不能肯定;有些看起來明顯像是詐騙的。後者之中,一些竟然是名人!什麼級數?像「劉德華」及「蔡瀾」也在列哩,但看到那些戶口的背景資料、年資長短、朋友多少等內容來看,十分可疑啊!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假期感
又是星期天,不過安排活動時,都要和親友再三確認,並看清楚手機上顯示的日期,才敢落實日子。
多年的工作,時間都不是那麼固定的,超時是家常便飯,星期六、星期日、公眾假期等,因為有需要外出工作,甚至和客人會面,也是常有;久而久之,家人也視之如平常,所以遇上假期而不能留在家中的情況,都會感到自然之至。
因為這種工作習慣,假期與否對我沒什相干,所以也不上心;與人相約之時,我把全部日子同等看待,間中對方告知日子要改動一下,皆因不必上班,行程及活動範圍都會有所不同也。
這種對假期的感覺,實在淡薄得很哩。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