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焦點有二:
首先,我們說某部影視作品是否跟足原著,通常衡量標準是看內容情節的多少及如何舖排,從作者角度看,因為他們知道創作時的背後動機和意義,便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飾演楊過的藝人,很多時都是花心思構想如何能更演活出一個「小子」的角色,誰知原來作者認為,「莊重」才是重要的內涵。
此外,一直以來,即使是熟讀金庸小說如倪匡者,也是把「鹿鼎記」視作「破格的武俠小說」來看待,原來金庸壓根兒就不把它視作武俠小說,而是諷刺小說,只不過當中包含武俠元素而已。
金庸對「鹿鼎記」的這種看法,若不是由他親口講出,而是別人在許多年後轉述的,又會否有人信服是作者的原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