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有一款外罐顏色帶藍的新飲品,名「Milky Soda」,懷疑是「忌廉溝鮮奶」;因之前的罐裝「忌廉溝鮮奶」只見過台版的,這似是香港製造,便買來一試。結果是令我想到一個「假」字。
我想廠家的原意也是推出「忌廉溝鮮奶」的,但味道太衝太酸,沒有預期中的醇厚潤滑。不過這也怪不得人吧,本來人家名字中的「Milky」一字就是用來形容「Soda」的,主角既是忌廉梳打,味道自然是近忌廉梳打而遠鮮奶了,誰叫我自己把它想成是平衡混和兩種飲料的結晶?
「忌廉溝鮮奶」在我家庭歷史中存在已久,我幾歲時與家人往士多吃早餐時已經嚐過,但那時的稱呼卻是「鮮奶玉泉」。
有些品牌,初期出名的產品少,說品牌名便可,直至後期產品日多,每當只講品牌名而不加記明時,便指最老大哥的那款,類似情況包括「玉泉 ( 忌廉 )」、「芬達 ( 橙汁 )」、「可口可樂 ( 經典味道 )」、「維他奶 ( 原味 )」等。當時對我們一家來說,「玉泉」即指「忌廉」。
至於「忌廉溝鮮奶」這個明擺著是香港道地語言的叫法,能成為眾多港人的集體回憶,鮮有分歧版本,應是拜當年一部同名字的電影所賜吧。
P.S. 後見「Milky Soda」的宣傳文傳說這是「全新」的「乳酸味」,所以本質上仍應把它作忌廉梳打汽水看待,只是加了些乳酸的「味道」───而且只是味道,實際成分應亦欠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