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電影常比港產電影票房佳,除了製作質素普遍不俗,應該也因為觀眾預期了港產片很快便推出影碟,即使首輪錯過了,也不會很擔心。同樣道理下,有些小型的演唱會,以及舞台劇,大家知道日後推出影碟的機會不大時,便會有較大推動力去看現場捧場。
每天限量生產的食品其實也是一樣的。新春往訪長輩,要買賀禮,我本計劃買一款蝴蝶酥餅,但首天去到,店子已關門;第二天再去,店子仍開著,而且還有個多小時的營業時間,但場內所有現貨都沽清了,大感可惜。換了是其它「只要有錢便不愁買不到」的糖果餅乾,我即使買不到,也未必會感到可惜吧?
道理說起來像很顯淺,但要商家忍得住手不賺快錢,以保持商品在市場上的期望值,細水長流,現在的商家怎聽得入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