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畫壇在等何人?

香港的連環圖行業,靜悄得接近消失。也不是沒有個別人士的活動和出品,但要重回上世紀後期的光輝,似乎甚難。

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等待某人的出現,讓香港畫壇輝煌重現,但到底要等的是何人呢?我們不妨先回看,昔日的大型轉捩點,到底是何許人推動的。

曾協力製作「港漫回憶錄」各書,多位受訪嘉賓都認同,許冠文的「財叔」是一個爆發點。當年由於海外市場禁運,而海外市場的銷路一向都是比本土更高的,許多漫畫家頓時生計不保,最後許冠文的重大改革了漫畫書的出版模式,由一版一兩張圖改成一版五六張圖,薄利多銷,主打本地市場,最後讀者受落,而受到其他畫家的跟進。

像車輪的發明那樣,要構想出一樣東西的概念,可能要千百年,到概念出現了,要跟風製作的話,便容易許多許多!

「小流氓」和「李小龍」的成功,令到不少畫家跟隨相同的風格出書;「中華英雄」之後,同樣情況也出現了。任何行業都是跟隨著比創新者多的,能否有一時蓬勃,很視乎創新之物是否容易模仿。幾十年前的殭屍電影、江湖片、賭片,近年的盜墓小說、「無間道」式橋段、穿越故事等等,都是容易跟進之模式,抄襲起來,一番熱鬧,大家又視作輝煌了。

現在香港的畫壇,畫家不像昔日前輩,一心把作品完成後,努力推銷出去,而是一開始便想到行銷困難,而索性不製作了,沒有作品,當然也不會形成得到一個市場。

面對新環境、新困難,創作人能想出一種新的模式,讓自己生存下來,營運得到,從而獲利,已是功德無量,不必先心懷救世的願望,因為只要某人有了個成功例子,便自然會大量的人跟進了,不愁市場不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