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颱風名稱

年幼之時聽新聞報導中的颱風名字,全係英文譯音漢字化,都是女性稱呼;後來出現了一張新名單,作為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由「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會員提供,14 個國家或地區各自提供 10 個名字,給出了共 140 個名字的名單,當中為了性別平權,男女名字更會輪流使用。

供使用的名單上選擇多了,但我個人感覺相同名字再現的情況好像反而多了,大概是因為每年出現的熱帶氣旋增加了所致。從前曾經對本地影響巨大的颱風,多可在「維基百科」上找到記錄;現在的也有記錄,但在颱風名字後多有個年份的備註,以資區別。

因為才不過經過了三幾年,同一名稱的風球已再次輪到登場了啊。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風球突襲

預告說香港可能會掛上風球,利用「香港天文台」軟件上資訊查看,見周邊只有一個熱帶氣旋,遠在日本、韓國那邊,且估計之後路徑會再北上。

看來似不會影響到香港啊,這樣也會掛風球?

結果真的在晚上,半夜之前掛了個「一號風球」,卻又和之前見前看到的那熱帶氣旋無關的。原來是一個全新的風球,一路在孕育,「預產地」甚接近香港,所以它不「順產」則已,出現時便定會合乎準則,「風球」必然掛上。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積分通告

現在幾乎每家光顧的商號都有自己的「積分制度」,惠顧過便會有分,分數累積到某個程度便可兑換成一些優惠。

那些優惠不會白給的,通常只會在下次交易中才適用,可能要付的錢少些,又或能拿取的東西多些。

不知對其他朋友來說效果如何,對我倒是相當有效的,往往正在幾家近似商家之間作抉擇時,想及某家之前已儲下好些分數,不用的話浪費掉多可惜,結果,便正中那商號的下懷了啊。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大餅不大

許多商號,都叫苦連天。看市面,消費人流不是沒有,但不足以令每家店子都生意滔滔,所以各商家自己都需競爭求存。

都說市場總體是個「餅」,若它夠大,就算「人人有份」後只可得甚低比例,都足夠存活,商號的自我努力可能便不夠了,所以「餅不夠大」,也許都不是壞事。

現在有些店子結業時,不少人還冷言冷語諷刺它們活該的,如果商號自己不用心,根本會給對手比下去的,那便不能把一切問題,盡歸咎於大環境大氣候了。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主題街?

元朗有些街道,常上電視節目,故較知名;又多人以「食街」稱之。其實算是誤會。

那一兩條街道,有些年頭,先是由一家甜品屋分店帶動,之後再有其它種類甜品店承接前店消化不來的客人,之後再有別的店子,以那大量客人造就的深宵食客作基礎,逐漸發展出由大約黃昏至可近清晨長達十小時的市場,叫人驚嘆,可這一切,實在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在那幾年之前,該路段只有三幾家食肆能營運至深夜,在那幾年之後亦未能再現輝煌,便知並非純有街道環境便必然可產生出一條「飲食街」。

現在那一帶舖位空置情況明顯,有業主還抱著「飲食旺區必會重臨」的心態來挑選準租客,實宜三思。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蘇逸平先生走好!


朋友轉來科幻作家張草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蘇逸平先生近日去世了。

和蘇先生並不相識;看見過他在網上的帖子,但亦沒什留過言。倒是家中收藏的科幻小說中,尚包括香港「利文」曾替他出版的 10 本小說,該批故事,也頗好看,所以之後在報刊上或網上見到關於蘇先生的報導,都會比較注意。

事情由張草先生傳出,應是可信。願蘇先生一路走好!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就一本

和一位並沒看香港漫畫習慣的朋友聊天,居然問到現在香港還有多少本漫畫。

這個問題,可以很矯情的東躲西避:「香港漫畫」如何定義?畫集是否計算在內?不定期出版的一期完漫畫是否包括?舊書的「復刻版」是否亦包括?諸如此類。但我想,我是明白那朋友想問什麼的,於是直接給出答案:只有一本。

原創的薄裝港版漫畫周刊,只有一部「金著龍虎門」;經過半世紀後,仍是只由黃玉郎先生領軍。昔日,黃生的作品讓其他畫家看到曙光,跟風者眾且成績不錯,令行業得以存活下去;今天,連有信心、有興趣跟風的人都似乎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