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暑假完結?

忽然又及時地,驚覺原來是日已是暑期的最後一天了!

一直以來的工作性質,都不怎囿於公眾假期與否,至於暑假、寒假什麼的,便更沒關係。

若家中有小朋友,因應他們的活動作息,對於哪天是星期幾、何時是暑假寒假之類,定會敏感得多,卻又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所以,到別人認為是「最後的一天」,我才首次想起暑假的存在。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積積復積積

每天光顧不少商店,現在他們許多,都有了自己的「積分計劃」,客人幫趁後得了積分,累積起來,可換些優惠或抵消些支出。

有的用老方法,派張小紙卡,可蓋上印花;新派的有自己的專屬手機程度 Apps。

好像便利店就各樣商品都有不同計劃,客人怎記得了?不方便的話,給了錢不要積分,有了積分不去使用,便也罷了,煩心不到那麼多。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長風球

一個熱帶氣旋,連「風球」的名字都未有,誕生於香港警戒圈的邊緣處,之後雖距離香港更近些,不過方向又明顯它去,將會離香港愈來愈遠,即是對香港帶來壞影響機會甚低,但機制之下,本地還是掛上了「一號風球」。

而且這個「一號風球」,維時也不算短。

近一兩天,生活如常,完全感覺不到熱帶氣旋的存在,但偏偏進出大型商場之類建築時,都會看到張貼著的風球通告,先是一愕,再是恍然,之後又在想「原來還未落風球?」哈哈!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認角色

有不少演員,入行已多年,我對他們仍不認識。他們當中,有些樣子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甚多的是連樣貌都認不出來。

我個人對於辨識別人的樣貌,能力很低,男男女女,假如衣服、髮型、化妝等明顯改變了,我便未必能認得出是同一人。

對於演員,單憑硬照相片我要記得樣貌,都常有困難,直至他們有了個我有印象的角色,那麼在我腦海中,可以浮現出他們在不同角度的樣子,再加上不同表情的呈現,才可辨認得出。現在我若看電視節目時,覺得某演員臉熟的話,多會上網去搜索他們的演出清單,之後驚覺:「原來他/她就是在某某劇內飾演某某角色的那人啊!」多如是。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巴士路線重組?

久居元朗,現見網上有關於本區的巴士路線重組消息,雖未決定,也要留意。

現在香港的公共交通,很倚重鐵路網絡,鐵路之間,多了互通,本是好事,但變成同一個鐵路體系下,多了用家,所以爭用同一班次列車的人多了,可遇上空座位的機會甚低,我限於體能,常會想方設法,以各種巴士接駁,來前往目的地,所以上述消息,對我來說更重要。

不少巴士線都以「點到點」為基礎了,但快的只能是中間利用高速公路、天橋的路段,「著地」後在行人較多、交通燈較密的位置,便很費時,有時在巴士上休息,小睡一陣後,巴士都沒有移動多少哩。

且看這次變陣,成效又會如何了。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蝦球傳」

黃谷柳的「蝦球傳」是時代感很強的長篇小說,誕生於 20 世紀 40 年代。故事中把許多社會上的組織、活動、用語等等都寫了在內,增強了內容的真實感,同時也為歷史留下了記錄。

社會民生,萬千範疇,無限細節,根本不是一本正經的歷史編撰所能完全包括的,而且亦難以讓讀者立體地了解到當時的生活環境,但以小說來表達,正好可以彌補到那些不足。作品主角街童蝦球的所見所行,可及中港兩地,且又有涉及黑道、革命黨等各圈子情況,更不會是平時歷史文獻中會包括的。

「蝦球傳」至今,接近百年,不少當年的黑話暗語,大家已當普通詞彙來看待。現在傳媒的新聞報導,「綁票」、「撕票」照講也不必備註解釋,「蝦球傳」中卻是連替人當「馬仔」也要解說啊。看這類舊故事,其中一大趣味便在此。

許多昔日的小說,只在報刊上連載過,而未結集過成書。舊書也難留傳,何況是連續日子的舊報?所以那些滄海遺珠,可能是永遠沒機會再重現了。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特殊家屋」講座

這兩年看過的小說中,只有一兩部較特別,其中之一,便是「特殊家屋」。現在的香港,小說都少了,何況是時代感強,為歷史留痕的好作品,便更罕有。

沒想到這部侶倫的遺作居然會有講座。日據之時作背景的小說,講座會作如何分享?真令人好奇。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注意一下活動的日期時間,抽空參與。 🙂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共享單車」之謎

街頭上常見許多外賣送餐員,騎著電動單車,往來穿梭不絕;又有不少是騎「共享單車」的。

我知道「共享單車」是什麼概念,也知道大致上是如何運作的,但完全不知道在香港這產物的市場是怎樣的。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在營運?各品牌叫什麼名稱?收費水平如何?要光顧的話,可在什麼位置取單車?用後又可在什麼地方歸還?我不知;問過的親友都不知。

在香港,專屬的單車道並不完善,不過若「共享單車」能普及,道路不夠好總也是有勝於無的。日常生活中,常要往來於不算很遠又不是很近的位置之間;如在港島,可選擇乘搭電車坐一兩個站敢情是好,我們等久居新界者,只有羨慕了。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颱風名稱

年幼之時聽新聞報導中的颱風名字,全係英文譯音漢字化,都是女性稱呼;後來出現了一張新名單,作為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由「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會員提供,14 個國家或地區各自提供 10 個名字,給出了共 140 個名字的名單,當中為了性別平權,男女名字更會輪流使用。

供使用的名單上選擇多了,但我個人感覺相同名字再現的情況好像反而多了,大概是因為每年出現的熱帶氣旋增加了所致。從前曾經對本地影響巨大的颱風,多可在「維基百科」上找到記錄;現在的也有記錄,但在颱風名字後多有個年份的備註,以資區別。

因為才不過經過了三幾年,同一名稱的風球已再次輪到登場了啊。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風球突襲

預告說香港可能會掛上風球,利用「香港天文台」軟件上資訊查看,見周邊只有一個熱帶氣旋,遠在日本、韓國那邊,且估計之後路徑會再北上。

看來似不會影響到香港啊,這樣也會掛風球?

結果真的在晚上,半夜之前掛了個「一號風球」,卻又和之前見前看到的那熱帶氣旋無關的。原來是一個全新的風球,一路在孕育,「預產地」甚接近香港,所以它不「順產」則已,出現時便定會合乎準則,「風球」必然掛上。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積分通告

現在幾乎每家光顧的商號都有自己的「積分制度」,惠顧過便會有分,分數累積到某個程度便可兑換成一些優惠。

那些優惠不會白給的,通常只會在下次交易中才適用,可能要付的錢少些,又或能拿取的東西多些。

不知對其他朋友來說效果如何,對我倒是相當有效的,往往正在幾家近似商家之間作抉擇時,想及某家之前已儲下好些分數,不用的話浪費掉多可惜,結果,便正中那商號的下懷了啊。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大餅不大

許多商號,都叫苦連天。看市面,消費人流不是沒有,但不足以令每家店子都生意滔滔,所以各商家自己都需競爭求存。

都說市場總體是個「餅」,若它夠大,就算「人人有份」後只可得甚低比例,都足夠存活,商號的自我努力可能便不夠了,所以「餅不夠大」,也許都不是壞事。

現在有些店子結業時,不少人還冷言冷語諷刺它們活該的,如果商號自己不用心,根本會給對手比下去的,那便不能把一切問題,盡歸咎於大環境大氣候了。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主題街?

元朗有些街道,常上電視節目,故較知名;又多人以「食街」稱之。其實算是誤會。

那一兩條街道,有些年頭,先是由一家甜品屋分店帶動,之後再有其它種類甜品店承接前店消化不來的客人,之後再有別的店子,以那大量客人造就的深宵食客作基礎,逐漸發展出由大約黃昏至可近清晨長達十小時的市場,叫人驚嘆,可這一切,實在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在那幾年之前,該路段只有三幾家食肆能營運至深夜,在那幾年之後亦未能再現輝煌,便知並非純有街道環境便必然可產生出一條「飲食街」。

現在那一帶舖位空置情況明顯,有業主還抱著「飲食旺區必會重臨」的心態來挑選準租客,實宜三思。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蘇逸平先生走好!


朋友轉來科幻作家張草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蘇逸平先生近日去世了。

和蘇先生並不相識;看見過他在網上的帖子,但亦沒什留過言。倒是家中收藏的科幻小說中,尚包括香港「利文」曾替他出版的 10 本小說,該批故事,也頗好看,所以之後在報刊上或網上見到關於蘇先生的報導,都會比較注意。

事情由張草先生傳出,應是可信。願蘇先生一路走好!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就一本

和一位並沒看香港漫畫習慣的朋友聊天,居然問到現在香港還有多少本漫畫。

這個問題,可以很矯情的東躲西避:「香港漫畫」如何定義?畫集是否計算在內?不定期出版的一期完漫畫是否包括?舊書的「復刻版」是否亦包括?諸如此類。但我想,我是明白那朋友想問什麼的,於是直接給出答案:只有一本。

原創的薄裝港版漫畫周刊,只有一部「金著龍虎門」;經過半世紀後,仍是只由黃玉郎先生領軍。昔日,黃生的作品讓其他畫家看到曙光,跟風者眾且成績不錯,令行業得以存活下去;今天,連有信心、有興趣跟風的人都似乎沒有了。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短說長話

這兩年,聽了不少 YouTube 上的節目,那些視訊音訊長短甚參差。有些節目一集長達個多兩個小時,更多的是半小時以内;又見到,每集以約  15 至 20 分鐘左右居多。

又有些節目只約 10 分鐘長,但這個長度聽來雖短,若由高手主持,也足以講得內容豐富,而且趣味十足,令人樂於長期捧場。

一直在想錄些關於本地漫畫的絮語,稍後可在網上跟人分享;或者每集只限在 10 至 15 分鐘左右,已經足夠發揮哩。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角色標籤

在商場的洗手間,見兩個清潔工閒聊,談到近期想看的電影,我仔細聽到,原來是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的劇場版。

是頗意外的,因那兩個男職工年齡和我相若,而我知道同輩中愛看動漫者總是少數,二人如果說想看的是暴力或情色電影,或是運動賽事,又或是場任何歌手的演唱會,在我的心目中,都會認為十分自然。但動漫電影嘛……

真抱歉,似乎我對別人,也有些標籤化的毛病啊。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書報攤之書

早前的兩個活動時期,推出了的一些漫畫,因係厚本精裝,所以我都預期了要在漫畫書屋中才有售。沒想到也有些可在書報攤上找到。

現在市面上書報攤已少了許多,仍在的規模通常亦不大,所以貨品亦少;市旺時也不是有很多書報攤兼賣厚裝漫畫,現今本應更少的,所以看到時自然更感意外了。

之前本地漫畫以薄裝為主,厚裝的多是日本漫畫;今時今日,本地漫畫不敢長出,反而適合以精裝、較低頻率的方式出版。這種厚書,在書報攤出售其實也甚適合,此外,我認為,借助自助售賣機去分銷,也是值得研究的可能性哩。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買雜誌記

外地朋友,託代買本地雜誌一本。答允容易,但實行起來,原來卻不易。

首先居住區分,書報攤已不多;當中一些又不是長開的,通常是有「馬報」售賣時才開檔。要買的雜誌有點兒檔次、有點兒昂貴,所以也不是每家書報檔有入貨銷售的。

之前有些便利店也有雜誌出售,那些面市本就不太多,現在似更減少,有些便利店從前有售報紙外,還有在架子上放置了些雜誌和小說;現在,頂多只有個報紙架。

結果,經過一番走動,任務才達到了,而心情上,也有些感慨。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百年千年萬年

近日香港常見惡劣天氣,多有以「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之類字眼形容的,當僅只十天八天後情況又再出現,便被訕笑「那麽快原來又過了一萬年」。

所謂「X 年一遇」自然是基於統計所得,但香港由一個小漁村開埠後發展至今,有多少年?任何情況若要上百年或以上時間才再現的,那些事發頻率便都只是個約略的估算,出現偏差,有什麼值得奇怪?

而且就算有些科學估算之前都是穩定地準確的,現今已經是大家共識的「全球暖化」問題下,「極端天氣」會更加常見,以過去標準來評論最新情況,失準反而會更合理啊!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風球快慢

有一個叫「楊柳」的熱帶氣旋預期會逼近香港,路線頗直,並於不遠處掠過。這個形勢「香港天文台」早有警示,而且內容大致相同,但氣旋最接近香港的距離和日期時間,都有波動。

並沒預計這「風球」會對香港有很大的破壞,不過也說不定會有短時間掛上較高風球,所以一些計劃中的活動,便未必能如期進行。

活動更改,要涉及跟別人的協調,有時因打風而滯後,並不是可以只順延一天半天那麼簡單;如果某日安排不到某節目,一遲便可能要遲上一星期一個月,十分費時失事啊!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又停水

居處明天又要停水,所以今天又要作出少許準備;明天活動安排的時間,也許亦要略作調整。

停水的需要,有時是相對「微觀」些的,像屋苑蓄水箱要定期停運清潔,誰也不會說不必要;有時是因「宏觀」影響的,因住處屬於區內重新發展範圍內,渠務、水務設施都要強化,是大勢所趨。

因香港供給的用水有兩種,「食水」及「沖廁水」是不相同的,所以設施也會分開;這一來,設施分別都要維護,那麽停水的需要——不論是次數還是需時——便都有可能加倍了。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哪吒與 Labubu


有過不少人把動畫「哪吒」和熱賣玩具「 Labubu ( 拉布布 ) 」比較,因為兩者在相隔頗短的時間內,同樣在全球不同地方熱賣,又同樣是由華裔設計創作。

單看表面,兩個主角外貌都是有著明顯齙牙,而且性格上都是有些壞壞的;背後,兩者其實都不完全是現在的作者所「原創」。哪吒是中國著名神話人物,數百年來已有過許多二次、三次、N 次的再創作,現在動畫上所見的,只是數不盡的改寫版本中之一;而包括 Labubu 的系列角色,也是基於歐洲神話角色的二創。

創作者上,Labubu 作者龍家昇在香港出生,小學時已移民比利時至今,嚴格來說,是該國公民,不過他回流香港從事漫畫創作行業多年,成長的養份也缺不了香港的風格;至於兩集的「哪吒」動畫,明顯有很多元素以至具體內容,都可在周星馳作品內找到原型,只是因為之前傳播是透過粤語電影,始終有很多北方人因文化差距而沒看過原作,現在於動畫內可能是首次接觸到,更覺驚艷。

所以之前香港文壇、畫壇的輝煌,未必不能重臨,但是否定是在本土萌芽呢?未必啊。所謂「功成不必在我」也。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正邪決

說到「 Labubu ( 拉布布 ) 」,應始自 2015 年出版的繪本「神秘的布卡」,屬於一群住在森林的精靈族,其實在那之前,作者龍家昇 ( Kasing Lung ) 有另一卡通系列,叫「玩具森林」,包含角色,有小孩子、熊仔、象仔,設定在童話寓言來說,「正常」而「大路」,但知名度並不太高。

據知「神秘的布卡」的出現,有點兒「孤注一擲」的味道,因營生困難,作者當時已有認輸告退之意,既然如此,經理人便同意推出他一直想寫而因太過暗黑而被拒的題材,讓他償個心願;之後的一切,便是現在大家知道的歷史了。

「玩具森林」和「神秘的布卡」對決,以最後的結果論,是邪勝正敗了。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邪氣

在男親女愛的範疇中,有像說法是「壞」的對象比起「乖」的對象更受歡迎。看那些小說、漫畫、影視故事之內容,似乎也真的像那些帶有邪氣的角色,比那些一本正經全然正面的角色,有更多人鍾爱。

就連卡通人物也像如是。香港土產的漫畫動畫中,最先出現的角色——當時的主角——是麥嘜,而麥兜是再衍生出來的一批配角中的一員;之後麥兜有自己獨立的漫畫、電影,甚至在許多人心目中,只知有麥兜而不知有麥嘜,若麥嘜是真實存在且有知,不知會有何感想?

現今在全球大熱的「Labubu ( 拉布布 )」也不是獨立的,也有整個系列、家族的設計,共有超過 10 個角色,但,別說要求數齊所有角色的名字,就算只要求多說一兩個角色名稱,很多人都做不到,所知道的,僅只 Labubu 這有點壞壞的一員。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腿患者們

事情不會是一下子出現的,每個人的問題原因不同,發展的需時也有異,不過到我知道消息時,相距時間頗接近,於是便有個感覺:親友中腿部有傷患而致行動不便者,數目不少!

有因病患的,有因意外受傷的,也有純粹所謂「年老退化」所致;影響所及,有人手持柺杖輔助可以出入如常,有人則要長駐病床或輪椅,活動範圍大大縮小。幸好大部份的原因,都是屬於「有得醫」的,不過醫治過程中的負擔,以及復原期中及其後的不便,也就難免。

大概這方面的問題,對任何人來說,都多多少少是難以避免的,只有在那小量能避免的情況下,盡量小心吧。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上班人

香港的「黑色暴雨」來得又密又長,電視新聞報導中所見,「黑雨」期間仍有人在趕上班。

那些風雨中趕上班的朋友,主要是從事服務性行業,例如醫院、酒店等;他們可上班,即是有公共交通工具,所以公車公司的人自然也有很多人在開工。而我們能夠在電視上看到這些報導,當然,各方的記者朋友也正在上班。

此外還有警方、消防人員、通渠工人及保安人員等等,都在上班,我們才能一直享受基本的「正常生活」。衷心感謝他們的付出。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煮食

因知道會有大風雨,所以預早買備些食材放在家中,自行煮食。相信全港有同樣打算的市民,也並不少。

有些朋友未必會回家自煮,可能只是在食肆買了食物帶回家進食,所以在大風雨下,少了人外出逗留,確會令食肆堂食生意差些,但又可能增加了些外賣,生意不跌反升,也說不定。

家中習慣,常是會從外買入些現成食物,輔以一些利用備用食材煮成的食品,合成一頓的,設計方面,都是臨時起意的,法無定法。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黃紅黑


長留室內,外間一切風風雨雨,看似完全不會影響到自己,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這幾天,香港並沒熱帶氣旋的侵襲,不過三色「暴雨天氣警告」變幻不定而長期維持,黃雨——紅雨——黑雨——紅雨——黃雨——紅雨——黃雨……終至無暴雨時可能一天也完結了。

颱風侵襲的話,若已離去便鮮有即日又受襲的,暴雨則不同,一日之內可以長期維持又重臨,而分級經常不同的,對民生影響也不小。大部份工作在「黑雨」之下都會暫停,有些工作在「紅雨」之下亦然;遇上相關暴雨警告在數小時內來而復返,工人豈不要在居所和公司之間,東奔西跑?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節目長短

現在收聽不少網上節目。好些節目,都是每周一播的;而每逢星期五、六、日,便是它們推出的「旺季」。

當有多個選項時,當要選擇收看收聽的順序時,自然是以題材趣味為先,也很視乎節目的長度。有時是在工作中以網上節目陪伴的,較長節目可以不必中途花時間轉換內容,便方便些;若待聽節目太多時,短的便可清理得快些,令人爽快。

有些節目內容資訊不俗,可是主持人演繹得較悶時,見到有相當長度的,反而會卻步。個人感覺,若娛樂性不夠高的,長度約 15 至 20  分鐘的話,算是一道底線;想聽又太長的網上節目,便會有所拖延,像是「交差」一般的了。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天下小

在也算熟悉的街道上,走上一段斜路,頗吃力地走到比較偏僻的地帶,上了一座高樓。之後登樓,站在一個大窗户前,隔著玻璃,放眼能看到遠處,也可看清楚周圍近處的建築物。

某條街道,剛才走得要命,現於眼前相當短小。剛才繞著街道走時,經過多處大型的地標式建築物,現可看到它們各自之間相對位置之佈局,甚至可看到,好些建築物之間,曾花上不短時間才走過,實際上是背靠著,根本是隣居。對於眼前地帶的布局情況,忽然像完全了解後,令人有種恍然大悟的空明感覺。

只走上廿多層樓已如是,若如古書所言,任何人在「登泰山」之後,能不「小天下」?相信難矣!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晚間的醫院

時至深夜,仍在醫院之內的經驗頗多,比較起來,確是公立醫院較私家醫院,多帶些陰森的感覺。固然,私家醫院晚上開著的燈會多些,亦亮些,但也和內裡的人相處時的氣氛有關吧?

試過同一晚,先後進出兩個地方,在差不多大的地方內,人數相若,但在私家醫院中,比起在公立醫院內,候診的人似從容些,小孩子到處逛玩的也多些,連在當值的護士互相嬉笑的也多些。

聽過一些發生在醫院中的靈異故事。既然私家醫院通常「光猛」些,任何靈異物也沒那麼「生猛」吧?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夜診

一個晚上,到過兩家醫院,見候診的病人同樣不少,但始終,是在私家醫院的輪候時間比在公立醫院短。而且可能還會短不少。

在兩個地方,逗留的時間長度不同,只是在心中粗略比較一下,私家醫院在不到兩小時內,都有六七組病人見過醫生,在公立醫院的大半小時內,都未曾叫過一次號請某病人進某診療室。

而且氣氛也大不同,在眼見人數差不多的空間之內,公立醫院中卻沉靜,而在私家醫院內,居然有點兒熱鬧的感覺哩。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失傘

出入常隨身帶著把摺合雨傘。早前某天,幾場活動後忽然發現雨傘遺失了,當時有想過回頭尋找,又因曾去過多個地方,認為已經難以決定遺失在何處,所放使放棄了。

之後某天的相若時間,乘坐同一班車,司機竟主動詢問求證,之後把拾到我的雨傘,歸還給我。

我完全沒有想過會找得回那把傘子的,甚至連新的一把都買了。這次能得回失傘,十分喜出望外 。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智慧語

蔡瀾先生離世已有一段日子,家人仍在空餘時間,常打開一些別人對他的訪問視訊,收聽收看,且常在過程中有所得著。

蔡樣和倪匡先生等,訪問記錄都不難找,他們的習慣,都是對應回答別人的提問,而非自己發表意見。那些別人的「問題」,有時更像是他們在演講,又提事實,又給意見,並具資訊,偏偏聽了數分鐘後,就是沒聽到有何是想詢問的;反而愈是這樣的「長問」,蔡樣和倪生的回答便愈見簡短。

世上所有的智慧語言,幾乎都是十分精煉的,易於記憶,易於傳誦。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明星藝人的小說

藝人鄧紫棋 (G.E.M.) 的科幻小說「啟示錄」在今年「香港書展」期間推出了,市場反應甚佳。

介紹說這是個「關於尋找的故事」,「一顆破碎的心在尋找完整的愛,一個被激活的意識在尋求真實的存在」,那些大道理並不特別吸引我,我卻好奇小說本身是否寫得夠好看,才能令那麽多粉絲支持。

公眾人物創作流行讀物,常令人感到是玩票性質,但也有過好些成功的例子。不知這本書屬於何者?「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品,有「恒藏版」和「普通平裝版」,分簡體和繁體中文版,售價 HK$89 起。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動漫節」熱鬧

「動漫節」現全名「香港動漫電玩節」,今年一屆,昨天已開幕。見好些相識者都有參與,有出書的,有出席活動的,從 Facebook 上分享資訊得知,也頗熱鬧。

創作漫畫和小說,也不是不能獨自隱居製作的,不過創作過程太過孤單的話,也不是那麽易捱的。

看近年那些歌唱比賽,參賽者之間也非純粹競爭手,在過程中也有機會合作。在比賽中共過生死,有了交情,之後在出道路上可有人互相扶持前行,多好。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麵包限期

家中多備有麵包,且以基本的白方包為主,一磅或兩磅,切了片的,帶外皮,存放著隨時吃些少略充饑,相當方便。

買麵包的店子並不固定,款式其實亦間有不同,有時在超級市場購買大品牌出品,有時是光顧小麵包店。

論味道及進食口感,通常是小麵包店供應的較佳,不過傳統老師傅多不會用那麼多添加劑,麵包買來只能留三兩天,再長便發霉了;大品牌商品便勝在食用期較長。因家裡人少,食品買入太多,吃不及便浪費。不過到超級市場等地買麵包,也要小心細看清楚食用限期,因他們未必天天進貨,有時食品在架上,其實也是幾一兩天便到期,那可能反而到小麵包店購買更好了。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對蕉出招

也吃香蕉,但不常買,每次買的盡量少,三四根頂多,怕吃不及。

在超級市場購買的話,散開一根根的我也不介意;在店舖買的自然多是以整梳買入的居多。買回家後,反正標準處理動作,都是會在根蒂處把它們分成獨立的。

之後再一個步驟,把每根獨立的香蕉,接近果柄的位置,以膠貼紙團團圍一個圈。具體位置是蕉肉接壤果柄的頂端,留意一下可見那處會慢慢出現一條黑線,之後線條漸深漸粗,由該處蔓延成整根香蕉變色的。


那樣包了膠貼紙,能相當有效阻延香蕉黑化,但蕉肉成熟與否是另一回事;可以外表沒怎變黑,但蕉肉已爛熟出水的。所以膠貼紙的影響,有點兒像我們不適,吃了止痛藥,制止了一些因毛病出現的表徵,有時候,非好事也。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奇風突出

颱風「韋帕」已在香港旁邊掠過,並留下不小破壞,但它雖已在異地登陸,卻仍未消散。

參看「香港天文台」的資訊,圍繞香港地域範圍,現有共 3 個熱帶氣旋,包括「韋帕」。當中有已得命名者,有的連名都未有;有的經已掠過,另外的預計應不會對香港有正面吹襲之危險。但「天有不測之風雲」,預告便是預告,怎可以講得太死?

而且幾個氣旋之間,可以走動之間會出現互相影響,稍後行走路徑就算出現大變,也不是十分稀奇啊!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食食食

從前北上深圳,全是經「羅湖」關口,先由元朗乘巴士到上水,再坐一個站距離的火車。現在關口選擇增加了,我個人而言,經「福口」較多;「蓮塘」那新開關口,也走過多趟,人過的、車過的都有。

「羅湖」關口緊接住「羅湖商業城」,以前在該大型商場就地消費,已可打發一天;後來有段時間,「商業城」深陷低潮,現在算是完全恢復了。

在「蓮塘」過關後走不太遠也有大型商場,但要離開出入境大樓建築群,我鮮有前往,反而在才「出關」的位置處,已經有好些小店,我光顧更多。「出關」之處那些商店,很多都是和飲食相關的,種類不少,近期港人在此過關的有所增長,店前店內坐下光顧的外賣帶走的手拿進食的甚多,不斷的都是食食食,熱鬧之至。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接棒活動

「香港書展」之後,在差不多的場地,又會舉行「香港動漫電玩節」,兩者之間,相隔只幾天。這幾乎已成每年的「定局」。

朋友圈子中,不少涉及文字或漫畫製作、出版事宜,故在這段時間,常較忙碌,不是出書,就是辦活動,又或者,「兩者皆是」。

香港在署假的兩個月,是常遇上打風的日子,萬一活動日子碰上較高風球或暴雨警告,需要暫停,便很淒慘。須知舉世的文化出版行業都不易捱,參加大型展銷活動,可帶來更多少生意,是場賭博,若還要因惡劣天氣而少開攤一兩天,輸面便更大了,慘哉。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大 X

颱風「韋帕」直奔香港,天氣預測有以「來勢洶洶」來形容,初見它的先鋒風雨似頗平靜,以為只象徵式掛幾小時「八號風球」便完結,沒料到短時間內又出現「九號風球」、「十號風球」,颱風更變成颶風,威脅不小。

家居之處,隔窗看出去,可見多幢樓宇,大型玻璃幕牆、露台、平台等等盡收眼底,所以一眼便看到,現在於打風期間,還會以膠帶在大玻璃上以「 X 」字形貼上多重,預防一旦玻璃破裂,危險性可降低些者,已不算多。

原因當然是綜合性的:認為風力的威力不會太大,對玻璃的強度和抗風能力有信心,加上這種「防風措施」像不少其它做法一樣,有了不同的正反意見。所以「大 X」便大減了。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外賣紙更新

平時經過區內食肆,心想之後有機會自攜或電話叫外賣的,便會拿張外賣紙,放在家中,需要時便在藏品中翻尋,看有否靈感吃些什麼。

這份小檔案,不時要更新;因昨天見商場有好些食肆結業了,晚上回到家中便抽時間整理一下資料,果然有不少外賣紙是可以丢掉的。那些宣傳單張,放在家中後,有些是從來沒有採用過的,有些食肆是一度頗頻密地光顧的,現在根本連店子都已消失。

有些食肆,菜單都放了在網上,不再派發外賣紙了。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水牌更新

商業大厦及商場等地,常見有塊告示板,羅列出各租户商號名稱,有些會分層列出後按名字順序,有些再會按它們的生意性質細分,方便用家尋找。這種名單告示,人們常稱之「水牌」,不知何故。

近日到大型商場玄,前往洗手間時,見途中有塊大型「水牌」,專列出全部飲食相關店名,既有功能性,又是裝飾。是次有感,因見上面有幾家食肆的方格,已被貼上紙張蓋住,分明已結業;未至於超過十家,也有六七家之多,反映了現在香港經濟市況。

類似清單,若太多空缺,便十分礙眼,自然可以的話,更換全新一塊更佳,但涉及額外成本嘛,便要節省些了。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腰斬風險

短期之內,再來一次,有個熱帶氣旋在接近香港處形成,之後再影響到本港,於是我們昨天看「香港天文台」的軟件程式時,還未有任何跡象,今天看時,已有個形成了的熱帶氣旋來勢洶洶,「不鳴則已,一嗚驚人」。

看此次颱風風險似乎較大,先不計風力風速,角度倒是直奔香港而來的。可是香港剛才開幕的「香港書展」正起步,再過幾天這次颱風預料抵達時,書展展期未完啊!想來,應該會有所牽連了。

據我所知,「香港書展」若遇上「八號風球」或以上級別,或懸掛上「黑色暴雨」訊號,便會中斷,到天氣改善了才會重開。現若在展期最後三兩天中斷了,到天氣好回來時已只剩一天半天,大會會否索性把活動腰斬了,省得大家到時在十個八個小時內勞師動眾,又趕交通又建又拆的?假如出現這種情況,本來經營已經很困難的參展商便更慘了。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書展開鑼

久沒逛「香港書展」,至今仍未有計劃,但見好些朋友都有多少涉及其中。

有朋友是真正書迷,年年辦證可以天天無限制進出書展會場,今年亦然。有朋友的出版物獲嘉許,出席了頒獎禮。有朋友本人或出版社有新書推出,自然會在會場進行宣傳推廣。

蔡瀾先生去世,出版社在書展中設紀念活動。老友有腿患,仍出席及長時間逗留;二人長期合作,都已有多少年了?猶如在替故人再做件事情哩。

書市低潮,仍有許多人在各自努力,再看本地的漫畫行業前途,怎不默然。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年聚

老友南下,一年一會。

基本上固定了在每年 7 月舉辦的「香港書展」之時期,朋友若到時抵港,去逛會場,花同樣的時間可看更多東西;又,若想出書的作者及出版社,選在這活動前後推出作品,推廣會更易及更具效益,於是朋友在這段時間在會場附近,會更容易遇到、約到朋友見面。

不知不覺,大家都開始有了共識和默契,因應作出行動了。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夏日炎炎

「夏天天氣熱」,小時就學確像讀過類似的「誰不知阿媽是女人」式內容,不過雖是人所共知,始終亦係事實,所以寫出來也不慚愧。

夏天天氣炎熱既不稀奇,多麽無奈,也只好接受了,尋找方法來應付。出入打太陽傘,實在不便,所以我便隨身多帶頂帽子,必要時起碼免卻陽光直接照射臉面,略作舒緩;清水必備,有些時候,不敢不喝水;在户外步行時,汗出如漿,若見有地方可略坐一會兒,很多時都要中途休息,沒選擇之下,坐著的地方也是陽光普照著的,也坐坐歇歇。

這些日子,有時在室內看出户外,強烈陽光下物品好像連外形輪廓都消失了,彷彿只是一片白,真有必要出外時,看著那片白,連踏出一步都猶豫哩。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真粉

這篇網誌的題材,若在廿年前寫,可能會改為「真迷」,因為當時有歌迷、影迷等的稱呼,到了今天英文的 Fans 中譯已經通用了「粉絲」,所以題材的意思「真正的粉絲」便也變成「真粉」了。

有個時期,參加過「香港科幻會」的活動,見當中許多會員都是「真科幻粉絲」,他們喜愛的是「科幻」本身,帶科幻元素的小說、漫畫、電影、電視劇都感興趣,好像任何時間任何人提到任何科幻作品,他們總能答上幾句話似的,十分利害,豈是我這種只因為愛看某位作品的某類型科幻作品,便廁身該會聚會之人可比?

又,因協助過舉行跟作家倪匡相關的紀念活動,別人數「倪學」專家時有時把我也包括在內,其實我只愛看倪作中的一兩種類,而且那些種類內的倪作還有許多是未看過的,妄套個「專家」之名號,簡直失禮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