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三角紙巾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點心級別
在廣東一帶,喝茶吃點心的地方,有茶室、茶樓、茶居等;環境不同,伴隨提供的食物種類也不同,不過點心則必有。
不同的時期,售賣點心的方法,也有些變化,有時餐後要收銀時,店員要先計算清楚客人桌上的空碗空碟空蒸籠數目,有時在客人開始食用前已先在一張「點心紙」上作好記錄;不論是什麼方式,細算之時,都要先把點心分了類,才能計算、總結算,因為點心有平貴,不同級別者,價錢不同。
傳統上大路的分類,「小點」、「中點」、「大點」,一看便知哪種應該比哪種價高或價低;後來以創新手法、創新食材製作的點心面世了,要收更高的價格,比「大點」還要貴,怎算?之後出現了如「特點」、「頂點」等分類。
無論以食材貴賤計,或是以售價計,「頂點」中既有個「頂」字,應已是高得不能再高了吧?不!因為食肆創新,是沒有盡頭的;到新的點心出現了,需要「更高價錢」時,又應如何歸類?只好又再構想出些新名稱來了。
到一家陌生的食肆光顧時,若見到點心被列作「超點」、「佳點」、「精點」、「美點」,又怎知它們和「特點」、「頂點」如何相比?是否一定比「小點」、「中點」、「大點」高?若是價錢表上只有食物名稱、價錢和分類,而沒有一張宏觀比較的「點心級別表」,還真不敢隨便下單點餐哩。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小辣不小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嗟來之食
同區本已有幾家「麥當勞」,是日再添一家,更近我家居處,規模也不小。
比較早期的「麥當勞」及「肯德基」等連鎖式快餐店,購買食物的流程常是單線性的,跟那時期的銀行主流安排類似,有不同的櫃枱,各自排起人龍,輪到哪位顧客,那顧客向店員點餐,付了錢後,有關店員便去張羅食物,顧客領齊了食物離開了,才輪到下一位篢客點餐。
後來,也是和銀行的主流安排有點兒同步,可以同時開有多個櫃枱,但是顧客排的隊變成歸一,排最先的顧客看到哪個櫃枱有空便去那兒,點餐、付款、取食物。
又再近期些,有些連鎖店將收錢出單和安排食物兩個環節分流了,收錢的有理沒理一直出單,至於取了單的顧客再要等待多久,才能取得食物,便和收銀員無關了。很多次───很多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收錢的員工效率高,連準備食物的員工效率也高,但把食物按單分配好後再讓顧客拿走的環節,卻出現了「瓶頸」,員工應付不及,輸送帶送來的食物在出口位置堆積亂成一團。
每一次留意到那樣堆積著的食物時,便會想起古書中「嗟來之食」之說。
有些新派的連鎖店門市,減低了透明度,顧客在取餐櫃枱前等待,只會看到已可取的食物,及通知顧客可取餐的叫號顯示,廚房中的情形,完全看不到了。廚房是否混亂?「眼不見為乾淨」,顧客當是沒有問題可也。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平郵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才子何來問句淒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告別蔡樣!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海關蓋章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追訊號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庫存書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書架深淺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書堆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讀者編劇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叉燒飯上的煎蛋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畢昇之技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預設機制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生活標準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咖哩痕跡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流量密碼」?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颱風下的收音機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小說長度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瑕疵書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投幣買港漫?
簡而論之:
位於尖沙咀「九龍公園」的「香港漫畫星光大道」 ( Hong Kong Avenue of Comic Stars ) 據說是「世界上首條以漫畫為主題的星光大道」,上有香港漫畫家的手印,「漫畫星光大道」兩旁有逾 20 座巨型的港漫經典角色彩繪雕塑。在世紀 60 年代起,港漫曾有過達半世紀的輝煌成就,聲震海外,至今在好些香港以外地區,資深的港漫從業員及經典作品餘威尚健,所以「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對於吸引外國遊客及介紹港漫歷史,會有其功。但到訪過的外國遊客產生了興趣,而想購買港漫閱讀時,應該怎辧呢?可能沒轍。
傳統上最主流的「薄裝港漫周刊」,市場低潮至不能再低,新作只一兩部,外加些把舊作重出的「復刻版」,可以把總作品數目倍增,也還只是個單位數字。市場萎縮之下,互為因果的見到銷售港漫的報攤、小店數目大減超過九成,有心想要購買的本地顧客也都困難了,何況是鮮少來港的陌生遊客?
由「香港動漫畫聯會」 ( Hong Kong Comics and Animation Federation ) 主辦,每年假「漫畫星光大道」舉辦之大型活動,包括名為「港漫動力」的支援計劃,每屆都有十多部全新單完作品面世,主辦方並有後續活動,協助該些作品和作者的宣傳推廣及銷售。最新一屆活動的作品,推廣自然更著力,舊時的作品,支援自然少些。
結合幾點事實,天馬行空地想,最簡單的做法,莫如:在「港漫星光大道」及和港漫相關的大型展覽活動場地處,擺放支持電子付款的「投幣式售賣機」 ( Vending Machine );作為起步,所售書本,可以就是「港漫動力」中獲得支援的「得獎作品」。如此做法,若能成功,便可以擴張發展;經銷點多少,出版港漫新作者才能看到曙光。
一個簡單邏輯,一個簡單建議,謹此提出,以供參考。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低兩格
近期看了一本叫「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之小說,才忽然留意到這本在台灣出版的中譯本,每段文字的首行開始處,都是只加插了一個字位的空隔,而非兩個。
傳統中文寫作,由右至左,從上至下,寫的內文,會有分句分段,句與句之間以標點符號分隔,而每個新段落都會截然另開新行;而且在段落的開始處,先插入兩個和一個字位同大的空隔,才是正文,也就是我們小時候聽人教授時,所謂「低兩格」的做法。這「低兩格」的格式,現今許多中文書變成橫排,內文排版由左至右、從上至下,在每段開始的地方,依然保留著。
之後學習英文書信的格式,兩大做法,一種也是有首行縮排的處理,另一種則是「齊首」的;兩種格式下,信末怎樣放置署名,有所不同。這「中英之別」是早知道的,不覺奇怪,至於中文書本中,現在也有類似的排版變化,兩種選擇下,段落與段落之間則是有否「留一空行」的安排。
我乍看「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時,已發現書中「只低一格」,心中存有想法:這是否就是作家或出版社留下的「伏線」?結果雖有少許相近,謎底的性質我算是猜錯了的,便又想:那為何全書排版是「只低一格」,而非「低兩格」呢?最後翻出早前入手的一本台灣雜誌,一看,原來那雜誌內文根本全是「只低一格」的!只是我一直沒有注意到!
之前看雜誌,完全沒有覺得有所不妥,到之後看書才留意到有異,大概是因為心中早存戒心,特別尋找「古怪」的地方,才忽然知道了哩。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噱頭驗測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亂組合
小時玩具許多設計簡單,有一種如小書狀,頁面卻分成上中下部分,分別畫有或男或女的頭部、穿不同衣服之上身,及穿著或褲或裙不同衣服之下身;各部分都獨立地可以翻揭,於是頭部加上身加下身可配出眾多組合,有時遇上男孩子的臉面卻是穿著裙子的,令人發噱。
發覺現在不少流行小說之命名系統,原理有點像上述玩具:先來一個個尋常的名詞,再配上一個個尋常的地方名,混配得夠突兀的話,便有奇趣。
前者可能是「命運」、「運氣」、「努力」、「壽命」、「願望」等,後者可能是「雜貨店」、「交易所」、「實驗室」、「補習社」等,那便可給出「命運交易所」、「壽命實驗室」、「願望補習社」之類書名,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