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生,萬千範疇,無限細節,根本不是一本正經的歷史編撰所能完全包括的,而且亦難以讓讀者立體地了解到當時的生活環境,但以小說來表達,正好可以彌補到那些不足。作品主角街童蝦球的所見所行,可及中港兩地,且又有涉及黑道、革命黨等各圈子情況,更不會是平時歷史文獻中會包括的。
「蝦球傳」至今,接近百年,不少當年的黑話暗語,大家已當普通詞彙來看待。現在傳媒的新聞報導,「綁票」、「撕票」照講也不必備註解釋,「蝦球傳」中卻是連替人當「馬仔」也要解說啊。看這類舊故事,其中一大趣味便在此。
許多昔日的小說,只在報刊上連載過,而未結集過成書。舊書也難留傳,何況是連續日子的舊報?所以那些滄海遺珠,可能是永遠沒機會再重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