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後無來者的高峰?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自我排擠龍虎榜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慢慢消失的節目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英文店名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編年筆記本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自我歷險叢書
想起從前有種故事書,其中一家公司所推出的系列,宣傳之時採用「自我歷險叢書」的名稱,故用了作今天網誌的題目;又有稱呼作「抉擇叢書」的。
這種書在編排格式上很特別,內容是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短的可能不足一版,長的也可能不超過兩版,而當劇情發展到每小段的結尾時,會給出兩個選擇,由讀者挑選書中角色會作出什麼決定,若是讀者選了第一個決定,便應翻至某指定頁數繼續閱讀,若是選了另一決定,便翻至另外一頁,餘此類推,一直閱讀著抉擇著,直至故事終結。
把內容印成實體書,全部段落在一開始時已有固定先後次序,但是讀者的每次決定會如何,卻是不確定的,所以這種故事書的讀者,閱讀的過程中,往往便需要翻前揭後的,甚為不便。網上世界發展後,本來獨立的網頁間的所謂先後,是以超連結 ( hyperlink ) 連繫起來才產生的,個別網頁的物理性存放相對位置如何,並不重要,這種特點,若是用作發展「自我歷險叢書/抉擇叢書」本來會是一大優勢,但不知為何網誌世界發展愈來愈成熟時,「自我歷險叢書/抉擇叢書」反而好像絕跡了。
怪哉。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老店消逝中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Merry Xmas 2021 !!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只說日語的井之頭五郎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盆菜今昔 (2/2)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盆菜今昔 (1/2)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家庭聚會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座枱日曆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投票地點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冬日氣旋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又到買券時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沉澱校對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郵寄這回事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浪費了的「拳王」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換命真相」的反高潮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律師樓出事
「香港律師會」已經就某兩間律師事務所因為涉及涉嫌欺詐性物業交易案件的調查,而介入該事務所一事作出聲明。根據調查結果,該兩間律師行的業務立即被終止,另外的兩間律師行已分別獲聘為有關律事行的「介入中介人」 ( Intervention Agent )。
相應的「介入中介人」會聯繫存在於相關律師行記錄中的客戶,「告知他們情況以及他們需要就有關事宜而採取的相關步驟,包括另聘律師的需要,以及如何提出申索要求退還他們已向兩間律師行中的任何一間所支付的款項。」聲明中並未提及任何客戶在這次事件中,引致的任何損失的索償。當然,那會是獨立的民事案件了。
客戶若有正在進行中的交易,因為負責律師樓的停擺,導致交易不能順利如期完成,可以引致巨大的財務損失,自不待言,即使只是一些文件存放在律師樓中,因為有關事件而未能取回,也可以十分麻煩。
世界各國中,香港在文件電腦化方面相當進步,不論是出生證明書、死亡證、結婚證書、身分證、護照等等文書,萬一手上的原件遺失了,都可以聯絡有關的部門,付款補領;雖然有些如出生證明書之類,補領到手的格式,未必與遺件了的原件相同,但在法律上的功能,卻是一樣的。
但在特定的情況下,遺失文書原件卻可能造成不能彌補損害的,其中由「遺產承辦處」發出包括遺囑認證 ( Probate )、遺產管理書或遺產管理書的授予書 ( Grant ),即俗稱的「承辦紙」,便是一例。不錯,所有已發出的遺囑認證及授予書,必要時都是可以向「遺產承辦處」申領副本或核證副本 ( Certified True Copy ) 的,但若現有的有關文書需要作出修改時,便必要持有原件才行。
不少人因為與律師樓相熟,又認為文書原件收藏在自己家中不便,便一直留放在律師樓處。若始終平安無事,文件放在律師樓,理論上有需要時隨時可以取回,當然不成問題,但一旦發生了像今次的事件,文書原件真的失去,便後悔莫及了。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書之水患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書的分類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天地」書目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打麻將史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續完古龍小說!「陸小鳳與隱形人」
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
雲君、崔成安與董培新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雲君───金庸的首席插圖者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真人秀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林若寧填詞作品
之前沒有留意,直至這半年看的聽的音樂節目愈來愈多,又多了留意到各作品的創作者是誰,才發現到,不論是新歌舊歌,填詞人林若寧的名字出現十分頻繁。
跟我的直覺答案不同,原來林若寧乃係男士,本名龐健章,曾為香港「商業電台叱吒 903」的總監。填詞方面,他師承林夕;由 2000 年開始填詞至今,約 21 年間流行曲作品已有接近 900,計算起來,平均即大約一個星期便有一首新作面世。
林若寧的作品太多,而我聽過的新一代歌手作品太少,所以在網上看到他的作品清單中,大多數都是我並不認識的。有一些是較資深歌手作品中由他所創作的,都是那些我看到歌名記得曾聽過,但不屬於那些歌手最令我印象深刻之作。
既然林若寧在近 20 年來有那麼多的作品,又屬流行曲類別為主,現亦繼續在做著填詞工作,也許,他可以算是一個代表,反映我近年在聽著那些歌手的流行曲時───不論是新人還是資深者───常覺得「新不如舊」。新的作品也有好的,不過亦僅此而已,肯定歷經未來數十年後仍可為大多數人琅琅上口的經典之作絕少。若以英文來區分,那便是「Good」和「Great」的差別。
期待林若寧未來的經典之作。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節目音量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未完作品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姻緣道」
看黃霑一篇名為「途人袖手旁觀!」的文章,開首是:「星期六『明報』港聞有消息,說牛頭角姻緣道,光天化日之下,飛型少年圍毆情侶……」
這才知道原來香港真有條「姻緣道」,而且是在牛頭角區!
在舊漫畫包括「老夫子」中,多次見到有發生在「姻緣道」的故事,但歷年來,未聽過有人談起這地方的源流,所以總是有個懷疑,這可能只是像「願望井」之類杜撰出來以便說故事的虛構,現在終於知道,原來它真有其道。
雖然,我仍未知這「姻緣道」,其實即是現今的哪條道路。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升之謎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黃霑的「黃霑」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豎天線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電視變頻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赤柱行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插圖之助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中國節令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復甦中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電影「梅艷芳」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名著改編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冷凍小籠包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接班人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形聲字
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掃墓交通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永恒之嘆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新節日之誕生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節目節奏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宏觀地圖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海外物業銷售
近年不少香港市民在境外置業時,出現許多爭議,「消費者委員會」研究發現境外置業的銷售存在眾多問題,要求設立代理發牌制度,這建議得到部份房地產代理業組織支持。
有資料顯示,現時約五至六成銷售海外物業的代理都沒有持牌。相信確有銷售境外物業的代理,是專門從事有關中介服務的,但同時亦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提供本地房地產買賣或租賃服務的中介人,同時兼及海外物業的範疇。可能會有人以為,本身已持有香港的地產營業員牌照 ( S 牌 ) 或地產代理牌照 ( E 牌 ) 的朋友,再要考取一個專為銷售境外物業而推出的新牌照,應是易如反掌?但恐怕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境外」所包括的地理範圍太大了。
在香港,「S 牌」和「E 牌」的考試範圍大綱中,雖也有包括房地產中介提供服務時的條件及態度要求,但在比例上不算很高,著墨更多的其實主要是在他們現實中工作時,有機會遇上的各式各樣規條及法例,當中包括了規管機構「地產代理監管局」( EAA ) 的運作,及其它常遇上的法律範疇,涉及內容旁及稅務、建築、工程、物業管理等。若對於銷售境外房地產作出規管,是只許代理從事一手項目的買賣,還是可以容許跟進二手物業的交易呢?如果是後者,也許亦如在香港現有制度般,要包括那些其它的專業知識?
須知「各處鄉村各處例」,地產代理擁有在馬來西亞房產市場的相關知識,獲當局批發可以銷售當地物業的牌照,是否等如他們同樣對英國的房產市場同樣具備認知?難道一位代理想向人推銷四五個不同地方的房地產物業,便要考取四五個不同的牌照?政策的大方向就算確定了,執行細節也有很多需要考慮哩。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成名之黑歷史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成名早
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動漫回頭路
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若是沒有「三高」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新著中華英雄」創刊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為理想者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電台音樂節目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對調難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估值高手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終於讀完!邱健恩的「漫筆金心」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漫畫家趙汝德逝世
因為互聯網上已經有許多來自香港漫畫人以及讀者分享的訊息,其中更包括與當事人相識多年、關係親厚者,所以知道───不幸地───漫畫家趙汝德於 2021 年 10 月 27 日因病逝世的消息是真的。
花名「黑鬼德」,趙君是本地十分資深的漫畫人,據說他只比我大 10 歲,但我十分年幼時看的漫畫中,已見到大量他的手筆;之後他當上主筆/主編,我也看過不少他的作品。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創作,自然是港漫書皇「龍虎門」的大結局,至今,這經典作品「重生」過不止一次,他卻是唯一把書終結過的人,而且對於收尾的處理,亦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同。
與他的一次有緣相會,是個電台節目,主持人找了我倆一起當嘉賓,節目雖短,大家也是首次見面,但聊起天來算是沒有冷場,錄音完了,大家都意猶未盡。最後我更獲他親筆繪畫了一張漫畫相贈,保存至今。
衷心祝願「黑鬼」一路好走,他的家人節哀。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政府部門位置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黑色墨水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穿窿鞋和其它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瀏覽者模式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證明文件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秋意到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零食漫談
「消費者委員會」就市面上一批餅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有相當數量的對象含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
許多我們日常在街上可以買到的飲料,都包含不少不健康的成分,例如糖分過高之類,對於世界各地的市民來說,都不再是新聞了,現在連餅乾這種幾乎是最普及的零食類也逃不了。
常聽到有人簡單分類,說「健康的零食不美味,美味的零食不健康」,看來的確如此。如果據那些健康專家的指引,我們要吃得健康,可挑選的「零食」種類也有不少的,只不過它們看起來常常是像正餐多於像零食的。
猶記得多年前一班舊同學聚會,在活動之間大家前往一家西餐廳,打算「喝點東西」,結果某同學點的「飲品」卻是「雞忌廉湯」!對,我們也可以把熱湯歸作飲品一類的,只不過我們一向都不會這樣做就是了。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電視作品日期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香港鐵路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電子轉賬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聽歌學圍頭話」
覺覺仔 拍覺背覺醒仔 大姨來大姨媽到咩餅擔到油麻肉仔餅俾個弟 俾個妹人人派個又行開
覺覺豬 拍覺背覺醒眼 阿婆來阿婆擔到也嘢餅擔到油麻豬仔餅分個弟 分個妹人人楷個又行開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掃墓日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悲情卡通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買賣與卡通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電台節目暫停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捐款獎與罰
電視台的大型籌款節目,某一環節,遊戲中勝出者須捐款 20 萬元,落敗者須捐款 10 萬元,這又是製作人把「捐款的機會」視作獎勵而非懲罰的例子。
現在的籌款遊戲,常見把捐款人和藝人撥作一隊,一起比賽;過去的方式,通常是由捐款人「贊助」藝人進行比賽,比賽成績愈好便可得到更多款項。捐款人露面捐款,目的何在?當然人人不同,可能有的是純粹因為善心,也可能是因為作為個人或公司的宣傳,亦可能作為有關機構的公職人員,是一種責任。若是為求名者,會否在新制下見反正已有了曝光宣傳的機會,而在比賽中刻意落敗,那麼便可以既得「名」又可保留更多自己的「利」?
嗯,當然只是亂想之下的結果,而且佷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過有此想法,也寫下來作個記錄吧。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食肆接棒者誰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聽炎明熹新歌
因之前有時間看完全輯「聲夢傳奇」歌唱比賽,算是看著炎明熹 ( Gigi ) 出道,所以在收音機聽到她的首隻「派台歌」,便較留意。
她的出道作品名叫「真話的清高」,唱功仍悅耳及穩定,我卻認為這歌太過著重技巧,即使覺得歌詞中似有深意,要想仔細一些聽聽文字中的內容訊息,也被旋律干擾了,而不成功。心想:這歌若她以比較平實的方式演繹,不知會是什麼味道?
歌曲可以展示出高超的技巧,自然不是壞事,不過如此側重於「賣弄」的歌,我認為習慣了便不覺得怎麼稀奇,反而若歌曲內容可令人產生共鳴,會常被有相同心情的人點唱、重播重聽的,才可以更歷久彌新,成為經典。
當然,上述只是暫時在這短短日子之中,得到的感覺,絕對是個人的主觀想法;有不少歌曲是被人稱為「耐聽」、「愈聽愈好聽」者,炎明熹這首歌是否也是其中之一,便要走著瞧了。
========================
《真話的清高》
演唱:炎明熹
作曲:Raphaella Mazaheri-Asadi/Luke Juby/Harry Rutherford
填詞:黃厚霖
編曲:Luke Juby
監製:韋景雲
共我晚餐 情節慣不慣
沒有太貪 你不需冷淡
熱吻幾深 言語有多真
其實無謂解釋 不必再問
wo oh oh 騙我也要設好圈套
wo oh oh 流着淚扮原告
不懂得請跟我說別客套
分不清真假無預告
是假的怎答應不理性
聽你的大話極肯定
太真實未識得反應
再騙我我要怎去聽
又說要走 唯有放手
不開口不出手不跟你鬥
萬個借口 常人如何忍受
忍得多久沈默無法預售
wo oh oh 那句真我也不知道
wo oh oh 愛也不亂入懷抱
懂不懂真話的清高
不懂得請跟我說別客套
分不清真假無預告
是假的怎答應不理性
聽你的大話極肯定
太真實做不出反應
再騙我我要怎去聽
虛和實至少有過相戀氣味
想忘掉卻偏記起
講一聲真話好不好
真心話錯也可算數
懂不懂真話的清高
不懂得請跟我說別客套
分不清亦無人預告
是假的不答應不理性
聽你講大話真太冷靜
我不想我不想再聽
我錯了早應該醒醒
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新彬龍」的蜜月期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風雨難測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灰色商場舖
由於出現過很多購買「分售商場舖」後失利的新聞,所以有不少投資者已經明言在選擇投資性物業時,不會考慮這個種類,但即使如此,那些投資者也仍試過買入「商場舖」而沒抗拒,因為在香港,「商場」的概念也是經過轉變的。一些住宅大廈的低層裙樓舖位,現時普遍被定性為「街舖」,但在初時發展商卻是把它們合稱為「商場」的。
現在人們眼中,「商場」通常是指在一個建築範圍或區域內,由不同業種構成,從事商品零售、批發或服務供應之經營場所,例如大型百貨公司之類;初時主流是由單一企業經營及管理,之後又有「分拆出售」的做法,同一商場內的個別舖位經營權及所有權可以各自獨立,再由業主協議委任管理單位執行日常監控。這個可以算是「狹義的商場」定義。
另有個概念可稱為「廣義的商場」,指聚集在一個或相連的幾個建築物內的各種商店所組成的市場,商店街、步行街、地下街等便是這種「商場」的不同形態。較早期在香港的不少「商場」便是這類,雖然主要舖位都是擁有向街門口可以全天候自主經營的「街舖」模樣,但亦包括並非位於公共地方範圍的「內街」,以及只能經內街進出的「街舖」單位。
有些例子本來是「狹義的商場」,建築範圍內是存在「內舖」及共用通道的,但因為向街的單位和靠背的「內舖」由同一業主持有,又經常是合併租予同一租客,「內舖」通過「接壤」後變相成了臨街單位的一部分,結合成了一個「街舖」;又有大範圍面積中所有單位都是同一業主擁有,偌大舖位打通由單一商號租用,除了「內舖」變相成為「街舖」部分外,範圍內的共用通道變成只是有關租客使用的話,漸漸也會被鵲巢鳩佔而變質了。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元朗昔日國貨公司
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
再逛國貨公司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困局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動態圖示
現在手提電話和電腦上的程式,都以圖示方式於螢光幕上排列起來,只要使用者以滑鼠在上面一按,便可開啟有關軟件使用。
那些「圖示」說是「圖」,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亦是如此,不過有些本來以為固定不變的「圖」,細看原來是一直有所變化的「動畫」。例如軟件中有個「時鐘」的功能,內含「鬧鐘」、「計時」等運作,那個「圖示」畫有一個行針式鐘面的模樣,那兩枝圖上指針所指的角度,原來時刻反映著真正的時間,若是在 12 時正,便會見兩枝針同時指向上方了。
很多時一些大設計中會低調地藏著類似的小趣味,讓人發現,提升樂趣,外國術語,直譯稱之為「彩蛋」也。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國力
國慶日,若是官方有公開活動,也許還會找些有興趣的參與,否則便又是一個沒什特定節目需要安排的公眾假期了。
對於國慶,我相信愈是有從前見過因中國國力不足,而遇過不快經歷經驗者,慶祝的感覺便會愈深。我個人並無特別受過什麼恥辱,即使是到某些國家旅行前,曾聽過朋友分享當地市民對華人的態度不佳,我也沒有碰上過,真是幸運;只是有緣進入過法國巴黎的某著名品牌總店,當年內裡西方店員一見到東方人面孔,即湊近以日文打招呼,而華人不會有此待遇,如此而已,不算什麼。
大家論「國力」,常以各種項目與外國比較,其實「自強」必是先要辦好的一環。看書本上資料,在過去約 30 年的時間內,中國的貧窮人口由總人口數字約 88% 大幅削減至不足 1%,這種經濟改善的程度,自問自己個人身分,在同時間內也未能達到;所以即使把中國當成一個個人來看待,他的成就,也值得佩服。
在國家的層面看,便更不會小覷了。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朋友移民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儲書成本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二手新貨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無理顧客
類似的情形,見過多次;在食肆中見得最多。顧客走到櫃檯,點了食物,當中的一些選擇項目也說明得清楚,之後過了些時間,不知什麼原因,顧客忽然轉了心意,那些選擇項目中,又想要別的款式了,便通知店員;有時廚房還可趕及轉款,有時食物已正製作途中,有時食物根本已經準備出餐,轉也轉不及了。
愈來愈多例子,我見到顧客根本不理會食物的進度,堅決要求重做的,而又看到愈來愈多在大型連鎖食肆,店員都是自然地接受了如此要求,把已要上桌的食物退回,再製作一份新的給顧客;這種情況普及之後,更多食肆中的更多食客,把這種處理方法當成常態,理所當然地以為食肆應配合自己的心意轉變,而免費把之前的食物換成其它的。
現今環球情況,「投訴文化」昭彰,店子怕顧客抹黑,店員怕店子追究,大家本來正確的行為和立場,都不敢堅守了,於己自然有所損失,於世界的道德標準也有傷害,其實是不應鼓勵的。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港人質素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衍生之根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後輩婚禮
2021年9月24日 星期五
小說家言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月餅中的蛋黃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港漫助理地位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BBQ 方式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市道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突兀廣告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英文歌曲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再見傳統燈籠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超越經典?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悶熱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人為假期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日夜人流
在香港,位於不同地區的消費地帶,很多時都並不是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暢旺的;由於用途性質、人口背景、交通配套等等的因素不同,各地區在一天時間內,都可有「旺市」和「淡市」的變化,兩個時段的消費能力,差別可以甚大。
有些區份的物業用家,具主題性,於是周圍商舖的消費模式,便會受到相關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工廠大廈林立的商業區中之食肆───那些區域的廠房有大量工人,所以早餐及午飯時段,對食肆的需求都很大;過了黃昏,大部份工廠的大部份員工都不必上班,人流銳減,便難以支持大量的餐廳生存;但同時那些區份,對於「下午茶」又有遠高於一般地區的需要,於是許多食肆雖然欠缺了晚餐的市場,若能做得好下午茶時段的話,就算一天之中有足夠人流的時間連一半也不到,仍然可以經營下去。
有人以「香港的經濟核心」形容的中環區,也有這種限制。中環大型商廈中的租客,檔次和工業區中的租客雖是截然不同,但由於中環租戶相當集中於銀行、金融行業,它們的營業時間鮮有超過黃昏,所以有一段長時間,中環的晚間消費都不旺盛,後來區內的行業趨向多元化,才漸漸演化出「蘭桂坊」、「蘇豪區」等旺點,讓晚市變得精彩。
舖市熾熱時,業主索取的租金很多時已不止反映了舖位周圍當下的消費情況,更透支了幾年之後的消費潛力,但即使如此,有些租客雖然知道即時未能獲取厚利,但放眼未來卻有希望「先苦後甜」,仍然接受飽含泡沫的租值,變相會令到進取的業主更加心雄,開出的叫租愈來愈「離地」。這種「離地」的租金,幾乎需要租客全日每個時段都有可觀生意,才有望支持得到,但能夠二十四小時不停營業的區份及租客,又能有多少?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水和電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20 年前 9-11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大整理小啟動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市場生氣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非戲劇節目
經過兩輪「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電視台暫停了好些日子的好些非戲劇性節目,逐漸回復正軌。
在「奧運會」期間,會捧場觀看的運動項目並不多,其餘時間,就是收看仍有更新的一些劇集,至於一直有追看的綜藝節目,因沒有更新,已經沒看很久了,純粹只看劇集的日子,原來頗是沉悶。
平時看書,或是看漫畫,我也愛看有劇情的故事,但故事看得多,之間也是需要看些其它的以作調劑,否則,便感覺太過呆板、太過沉悶了。那些非戲劇節目,有得看時,也不覺得十分精彩,但到了失去,便明白它們實在是不能缺少的,再也不希望失去了。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秋意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串連活動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久違之高度
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廣播劇之分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優質與原味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過頭話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上學日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邪門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考試噩夢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金字塔式高手榜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出處難尋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紅紅白白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中間商
多了經互聯網購物,便更加感受到「集運」的效益。實在太多次,本來購買的東西價錢不太高,但是加了運費之後,便有點兒可觀。
若我們可以安排把所有物品都集中到一個中間商之上,再由中間商一併付運,因為物品多了,運費得以攤分,才令到購買不同物品的成本只是略增少許,而非變成數倍之高。
在現代的電子貿易中,大家逐漸減少對中間商的依賴,得到了不少好處,但也因而出現了一些缺點,可是,即使大家察覺到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即使大家有時會想回到昔日的面貌,中間商的經營環境已經大大改變,再難存活了。怎麼回頭?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文化沙漠」解謎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有感情分的千葉真一
資深日本藝人千葉真一,不幸染上疫症,最終因而去世,享壽 82 歲。
在香港的朋友圈中,對此發表的悼念文不少,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有份參演的香港電影中,有部知名的「風雲」,當中他飾演雄霸一角;又有另一部也是由港漫改編的「古惑仔」電影「勝者為王」中,亦有客串一角。
最後看到關於千葉先生的報導,見他也還相當壯健的,如此去世,真是可惜。希望他可以安息。
千葉真一的作品,在香港並沒大熱,大家對他的好印象,似乎很大程度是來自「風雲」電影。本來與己好像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若果曾經直接或間接地,跟自己可以扯上一絲半縷關連的話,都會令人感覺到一份親切,就算它們本來不怎麼樣的優點,都會額外再加分,而就算它們有缺點,我們都會作些許包涵。這種情感,可以泛稱為「感情分」。
「感情分」本身並無好壞,但若沒有把持住道德的標準,包涵壞人壞事,而特別針對與己對立的好人,「幫親不幫理」的話,便不是好事了。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漸回正軌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大字體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窩心郵遞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老畫家與新科技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雲邊鑲銀
中國多成語,外國亦有。有句英文叫「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直譯字眼是「每朵雲都鑲有銀邊」;一朵烏雲代表著一件不好的事,烏雲亦有鑲銀邊指的是壞事中也可有好的一面。用以安慰別人或自己也。
這一天,從窗上大玻璃看出去,見到附上圖片中的一景,即時想起上面那句「外國成語」,便拍下來,茲此分享。感覺是難得的開朗舒暢哩。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日期洗底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非正統補給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內臟調理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手提回歸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個人作品談
黃玉郎先生有個展覽,網上因之就「個人作品」的概念出現一些爭論。
香港的連環圖漫畫長期都是集體創作,與電影行業相近,雖也有事無大小包辦「一腳踢」的創作人,但極罕; 有人喜歡追捧同一監製作品來看,有人追捧導演,有人追捧演員,見到某名字出現便定會觀看。明言是「XX 導演」的作品往往也有「執行導演」分攤工作,分攤比例可以十分懸殊,但亦不會因執行導演功勞最大,便把主打換上他的名字去賣埠的,這是人所共知的機制,行內行外都了解,但亦因這種運作模式存在,有時明明某部分作品是名家手筆,只因效果不如捧場客之預期,堅持是他人替工時,便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
黃生今次展品,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在不同地方,都流露出一些所謂「玉郎味」之個人創作特色。我相當肯定彩色不是黃生所填的,人物角色身體上那些「肌肉紋」也不是他的手筆,但若說硬要追求「純淨原味」,要把那些元素都剔除掉,才叫「黃玉郎作品」,屆時那些畫作的吸引力又自不同,想付錢買入收藏的人數恐怕亦會下降了。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新區新規劃
香港住屋土地供應緊張,在比例上,是舊區重建者少,新發展區多。天水圍及將軍澳兩區,幾乎都是由零開始發展出來的,在「嘉湖山莊」出現前,及在港鐵「將軍澳站」啟用初期,周圍空曠之至,極目所見,建築物寥寥可數,與現今面貌,猶如兩個世界。
所有新區的初代住客,都有種「開荒牛」的心態,生活配套設施需要時間陸續改善;同樣商舖市場也如是,不論是商戶設店營業,或是投資者買入舖位打算長線收租或轉售獲利,都要捱過一段蘊釀期,才有望收割可觀的成果。
由零開始規劃而成的新住宅區中,舖位供應以發展商全資擁有的大型購物商場作主導,有時輔以「領匯/領展」或政府的傳統形式街市,相比再發展的舊區,在這些新住宅區中,平時我們口中所說的「街舖」比例很低,甚至沒有。
大型購物商場本身業權統一,便利管理,發展商自然不會拆售賣散,所以一些新區,人口大幅增加下,雖然會吸引到愈來愈多商號租戶進駐,但獨立舖位投資者,則難有機會持有自己的物業,來分一杯羹了。
新舊區的商舖存在結構性的差別,有時會變成個別區份的優勢或劣勢。例如元朗市中心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元朗發展得早,而且久已是周邊地區一個定期趁墟的集中地,所以本身已經具有根深柢固的消費圈基礎,而較早期發展的天水圍一帶,以及較後期啟動現正開始興起的凹頭、錦田一帶住宅群,都是缺少「街舖」的,於是這些新區的住客也會集中到元朗市中心逛街消費,令到元朗擁有一個難以替代的地位,至今不衰。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轉賬限制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勝者為王?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港漫第一人
致力在香港推動「當代藝術」的「經藝聯」,邀請到香港漫畫宗師黃玉郎舉行個人畫展。港漫主流製作模式是「集體創作」,黃生亦已多年鮮少親筆進行編繪,展出之作品起碼助理功夫我也相信是有人協力的,所以便惹來一些冷嘲熱諷的聲音,我則認為,只要是喜歡「港漫」的朋友,或曾經喜歡「港漫」的朋友,都不應批評黃生太甚。
所謂「港漫」,常有一個較狹窄定義,但即使是廣義些的「香港漫畫市場」,情況也一樣: 畫畫的人不少,十分勤力努力去把自己作品做好者,並不多; 在盡心自己畫作之外,會努力打造一間成功漫畫公司者更少; 在發展自己公司之餘,會投放時間、精神在發展漫畫行業方面的,半個世紀以來,可說只得黃玉郎一人。
我們一代,所謂「港漫」的許多標準,其實就是前輩努力的建成; 在我們沒能力推陳出新進一步發展市場,陸續退出時,前輩則還是堅守初心,在繼續努力,如此情況下,我們還怎好意思冷語太多呢?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惜別?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隨身工具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時也命也
劉慕裳替香港在 2020 年「日本奧運」的空手道比賽中,贏得銅牌。
空手道非「奧運」之常規項目,這屆因主辦國日本的原因,首次加入到比賽清單上,到下一屆,又會沒有了。可能只會出現一次的「奧運」機會,剛好遇上自己的興趣、才能、年齡、時間等等各樣因素都配合得上,真是機緣巧合。
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在四、五年前已可得知,但在如此一段短時期內,可以完成下決心、尋門路、增實力、爭入圍、奪獎牌等整個程序,也不是有心便可成功的。香港所有職員運動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