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除夕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輪候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香港新市鎮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脫頁書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我的天文台」軟件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貼紙
貼紙是實用品,又算是兒童玩具之一,年紀很小時已擁有貼紙。貼紙,又叫膠貼紙,分成兩層,像現代的「雙面膠紙」未撕用前的狀態,圖案印在最上面,兩層分離後印著圖案的那張背面便有黏力,而下面的那張只是平時作保存膠水之用。常見的是買回來以電視節目主角作主題的那種,也有隨漫畫書或漫畫報紙附送的贈品。
買回來的貼紙從前有好些,都是以一個月餅金屬盒儲存住,家中大整理過多次,從沒發現,恐怕早就被家人丟掉。回想那些出售的貼紙,多是接 A4 大小,上分多格,每格印上不同圖案,又有切痕,令到每格可以獨立撕下使用;當所有貼紙都撕掉後,有時便只餘下托底的紙,有些設計較周全的,底紙邊框還會留下一圈無圖案的膠紙。
那些分成一格格的貼紙,會被剪成獨立小型貼紙,不是因為要用來黏貼───因為要撕貼是不必剪下來的,而是還有把它當成「公仔紙」般,有「拍公仔紙」的遊戲。那種玩法,又是另一個題目的故事了。
天下萬物,本來都應是以實用為原則,但從小我的貼紙便絕少真的撕下來黏貼在什麼地方。───大概也是有貼過的,不過是很早的時期,次數也不多,大多數情況,便是原件保留。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大小聚會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湊熱鬧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長者便溺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水清無魚」論疫情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創作破綻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越位妙喻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曲終人散,終於這次不意外地,完全沒有看過任何賽事。不過也有看到網上評論,知道在較早的階段,應是有一次賽果爭議,是和「越位」有關的。
關於英式足球,有個叫「越位」的術語,我是長期都搞不清楚;就算有人向我仔細解釋,聽的時間好像聽明了,之後發覺還是不能在觀看球賽時套用到,漸漸已經放棄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因為上述那疑是和「越位」有關的爭議,有人在網上寫了個比喻,令我看後,依稀感覺有點兒掌握到何謂「越位」了,謹作文抄公,把內容轉載如下:
譬如你和你男朋友是一隊,你的閨蜜是對方球隊的守門員,當你把球踢傳給你的男朋友時,你男朋友比對方任何人都更加靠近你的閨蜜,沒錯,你的男朋友越位了。
甚妙!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疫情鬆綁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食肆緣份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應節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淺談覆診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網售法網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無謂猜測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推理故事的重心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盜寶電影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瀏量起伏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家庭聚會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脾胃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黑屏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不怕劇透的「世界盃」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交棒與接棒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叼物
中文用詞,有「含」,有「銜」,有「叼」,意義有些相近又有所不同。 「銜」是單只用口承著某物之全部重量者,沒有程度之分;至於「含」雖然也沒有很嚴格的指定,不過在形態上,所銜之物很多時是很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在口腔之內;「叼」著一樣東西,則較狹義,同是用嘴銜着,被銜的東西相當部分露在嘴外,在文學作品中,常見的一個例子是「叼着香煙」,一用這字,整個形象都呈現出來了。
我有叼物之習慣,不過不是常把東西銜在口中,而是在工作上雖遇上有細小的東西時,不時會叼著,空出兩手來辦好事情,才把那些細小物處理掉。例如把一本雜誌的內頁撕下來時,有時會連同所採用的「騎馬釘」一併撕下,我習慣會把那細釘叼在唇上,就算有多枚也是如此,待事情完了,才把嘴邊那些零碎物棄掉。
現在常戴口罩,叼物之習慣仍在,卻不能進行了;很多時是手上拿著的東西,自然地往口部送,快要接觸到口罩時突然醒覺,動作便停了下來,一時間也不知應把手中物放到何處。
微小之至亦個人之至的生活細節,忽然想起,也寫下來作個記錄吧。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港漫新書「英雄十八」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香蕉一線黑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無聊創食品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載人升空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勸朋友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大食客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齊說老故事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動起來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命理書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流動裝置瓶頸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什麼中文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數字遊戲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奢侈
見某書店的主持人在網上發表文字:「無錢窮人 ( 如店主 ) 請考慮不要買任何多餘奢侈的書」,並附有一些雙方對話的 Whatsapp 版面截圖內容。用詞雖有自嘲,但諷刺及發嘮叨的味道明顯。
但儘管是發洩的文字,道出的卻是個真理:「奢侈」已是帶貶義,有關行為無論多少也是不應該做的,同樣,「多餘」一詞雖然也可有「充裕」的意思,比較中性一點,平時大家使用,也是負面的形容;又「多餘」又「奢侈」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做?確係「任何」如此的事都不該做的,不必再考慮什麼了。
一些言語,會惹人憤怒,但未必是全無道理的,這是一例,宜共勉之。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不但還有的「光棍節」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中英夾雜的處理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大巧不工?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校對釋法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片王氣勢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一窩蜂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不是最後寫倪匡的「星球頑童」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發行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奇人鄭伊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仍有「光棍節」?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食物形容詞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小說預言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整頓街道
可能大家也知道,「食物環境衞生署」( 簡稱「食環署」 ) 近期正大力打擊非法佔用街道,這個會同警方展開的連串執法行動,原來早至 10 月初已開始,由於元朗並不是最早被選定的區份,所以我遲至 11 月才聽到有關消息。
這次行動比起我所預期的更加徹底,本來以為會針對那些特別過份、阻街明顯的例子,卻原來是波及所有的行業,就連酒樓平時放在門前售賣點心的小車,也都見收回到舖內範圍,燒臘店常在門外放滿一份份食品的小桌子亦已消失,連本來只是個窄窄的牆身舖位,多年來把書刊平放著陳列的報攤小店,也縮回到原狀。
細想技術上的確需要如此的,否則人人都是阻街,如何講得清什麼情況下可以酌情?與其大家捉迷藏式你進我退、你走我重現,現在舉世都大清理一遍,沒有了互作掩護的效果,任何「出頭鳥」都會變得十分突兀醒目了。
這天路經某店時聽到店員和客人聊天,談到此事,說不知何時情況才會恢復。為何他們認為情況必會反彈重回舊觀呢?有機會或者要向他們請教一下。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居然立冬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美麗戰場」結局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數字回落之謎
現在使用的 Blogspot 平台,有個自動統計的系統,到底在某段時間之內,「龍之天地」中的個別文章累積到多少瀏覽量,我無法自行查核,只有信賴系統,系統說是多少算多少。
───當然!難道今時今日還有人可以和電腦比較對錯的準確度?
說到瀏覽數字,每天新增的數目固然有多有少,但是之前系統中的「累積瀏覽」數字應已是歷史了吧,怎還可以回頭減少?之前若是有出錯,假如是程式上的漏洞,發現第一次錯誤後便應已修正了,如何還會出現第二次、第三四次?假如不關程式的事,只是某次錯把一些不該算入的瀏覽也計算在內了,但是這等微細處,事過境遷後還如何可以分辨出來,並事後作出修改?
總的來說,累積瀏覽的回落,是個不能明白之謎。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支持自資出版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寄賣談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軟解釋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收風。追風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評戲者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人踩人」事件有感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氣旋路徑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滯後死亡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無特色之年代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超長線投資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漫畫角色衣服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快版「摻摻」
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佳未必佳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菜式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穩定廚房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英揆下馬
英國新任首相趕及在「英女皇」去世前獲得親見,所以上任的程序更見正式,可惜剛剛上馬,推出的新政策迅即看到惡果,迫於撤回;且又換走重要助手,予人手忙腳亂之感。除了對手陣營,屬同一政黨的也有不少人「迫宮」,建議首相辭職,最後首相不願不願還需照辦,還是呈辭了。
今時今日在許多國家,可能由於互聯網影響下,資訊變得迅速而且高透明度,都有「投訴文化」日漸加強的趨勢,任何行為,推出之後尚未見到成效前,已經會得到很大針對,我們卻要知道,不是所有最佳方案都是即時見效的,很多時是需要待上一段時間方可見成績,太早下判斷、太早停止長遠方案,可能會導致問題永遠都不能得到解決。
倒也不是說英國首相之前政策肯定可行,但連少許時間都不給予,聽起來也像衝動了些哩。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核心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加長版?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行業不死?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現金劫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我家的電視機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話事人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重看電影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奪正宗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購物 Apps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雙十」變遷
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面交
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調理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佚名畫家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當事人記憶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驛馬之備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城市往昔
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書度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易種黃金葛?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各師各法
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風過門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搶對白
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大變型
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殭屍」大全套?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定義周年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短句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集體創作?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說勸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鎖禁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生活術語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清餘物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一時失手?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夾藏
家中雜物,始終是以書本居多,而舊書中,常有夾藏之物,那些書本久沒翻揭,夾藏著的東西,更是不會知道它們的存在了。
書中藏物,夾在紙張之中的,往往亦是紙張。在還有正式使用書簽的年代,有些書簽夾附其中,算是最大路的可能性,而本人有時信手以身邊紙幣當書簽用,之後忘記了,復又驚喜尋回的例子也有過,可惜不多。
郵票也有夾在書中的,當中有幾枚價值已不菲的我肯定在某書內,但多年來找了多個地方也還未找回出來。早前在一本舊書中偶見另外幾枚,市值只一般,但已足夠警告我,日後把家中任何書本送走前,該要細心檢查,以免失寶。
紙中藏紙,因不會影響到書本厚度,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要無方向地在數千本書中找出一張夾藏物,真像大海撈針啊。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系列小說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尋尋覓覓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彩圖存真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散水餅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話話別
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過氣勁人榜
在過去的書本中,看到所收錄更過去的專欄內,會有寫及本地文人之間的一些「筆戰」,居然有幸現在親身見證一場新鮮的。只不知是否會延續到長時間,因為筆戰和謠言一樣,止於智者也。
在網上看到最新───是否最新也許有待確定───的一波中,看到有如下的文字:「互聯網世代知識爆炸衝擊 / 九十年代勁人,黃玉郎、王晶、柏楊、倪匡、曹仁超、蔡瀾全部過氣!」
有人留言支持以上說法,有人持保留態度,也有人反對;我也看過「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知道在爭辯之先,首要弄清楚大家要爭要辯的是否相同,周顯先生也沒定義何謂「過氣」,想要評也沒得評。奇怪的是在「互聯網世代知識爆炸衝擊」下,比上述各人成名更早的金庸先生,為何並不在列呢?
上述的多位創作人,在科技高速發展中,也還有因應新環境演變的新作品,金庸則在更早之前已經停止這類變化了,何不在過氣人士之列?因為面對市場事實,沒有人敢把「金庸已過氣」這句話說得出口而不心虛。我覺得,品評某創作人,只要現在還有人為他們的作品───不論是新作品還是舊作品───叫好時,已經不算過氣,要待他的任何作品在現今都沒有欣賞者,才可列在「過氣勁人榜」上哩。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英女王笑喪
伊莉莎白二世剛去世,當地時間在傍晚,其時香港則是剛剛踏入今天不久。昨晚臨睡前看的新聞報導,說各親友都正趕赴床前,這種安排,我們家中在過去半年聽得多了,已知是怎麼一回事,結果一覺醒來,「英女王」已離去。
「英女王」享年 96 歲,去得自然,在中國人的概念來說,是「笑喪」。與倪匡先生早前去世的那次不同,知道「英女王」離開後,我和家人談論這件事,是真的「笑談」,不止聊得輕鬆,而且真的帶著笑容,還會扯到新任英國首相剛和「英女王」會面後,傳媒發表的相片,有沒可能是用電腦修改過。
對於「英女王」的生平,我並不熟悉,要寫些什麼,其實也沒太多感想,所以這個題目,略寫少許,便要打住了。今天挑選的一張相片,是我們年輕時看電視到最後「收台」時間可見的硬照之一,而且還是較舊的版本,無它,因為最有親切感,如今採用,只是轉彩色為黑白而已。
祝「英女王」一路好走。Rest in Peace!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中秋時果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新書舊聞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現場版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騰出腦袋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食肆道別潮
近日單在元朗一區,已可見多家食肆事先張揚結業的例子,在店面貼上告示,表明只會營業至某年月日某時段,多謝顧客在多少年間的支持云云,當中有些已屬老店,一些其實只有三幾年歷史。
以本區經濟論,元朗的區內消費支持度算是較大較持久的了,其它的區分也會有類似的浪潮,是可以預料的。
不過,又得重提那「一雞死,一雞鳴」的說法,以其中的一家元朗老店作例子,他們結業的消息,散開已有段日子,這兩天有人在 Facebook 貼出該店門前相片及文字,本以為誤把「結業」寫成「啟業」那麼有趣,但原來店子已經有人頂替了,新店真是快要啟業了哩。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說好戲,誰說好戲
這網誌,並非在寫影評,而是想寫「影評」。而且,當然,絕對主觀。
是源自古天樂出品「明日戰記」。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先放映,據說首勁不足,出品人且公開流淚,因而「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仍待上映之時,已經飆起支持巨浪,普羅市民、公眾人物、娛樂巨星、商界名人等等現身推介,無日無之。
而且推介手法亦無所不用其極,固然有人說必會買票進場觀看,就算自己對這題材本無興趣甚至預算這電影拍得很差亦如是,又有人鼓勵自己不看也買票讓別人免費去看,林林種種,引得我也罕有地參了一腳,在某導演的 Facebook 帖子上回應,勸告他別實行所建議的行為,否則對「明日戰記」這電影將會有害無益。
執筆此時,「明日戰記」我只是打算看,而仍未看,不過情節大綱以及電影的長短處,已心裡有數。我認為這戲的優點和缺點,有可能確是技巧執行上的問題,但亦涉及不少個人喜好因素───就算不是這部戲,本來凡是電影中有/沒有某些因素時都自然會喜歡/不喜歡看的,對「明日戰記」也一樣,這對電影來說,是非戰之罪。
進場看一部戲,會感覺好看還是不好看,可以十分主觀;同樣覺得某部電影好看的人,純粹因為某種立場,想對電影作出好評還是劣評,其實也是主觀的。主觀 X 主觀,結果如何,電影出品人及製作人不是本著平常心視之,又可以怎樣呢。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忠誠向國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來去移居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書緣未了
正在看「遺忘與記憶───丁平及其時代訪談集」,馬輝洪編著,「萬卷樓」出版「人物傳記叢刊」之一。
這本書網購回來後,才看了個開頭,便遺失了。那天拿著書外出,路經報攤,赫然見到一本近期洛陽紙貴的雜誌竟還有貨,即時便要購買,但身上沒帶夠錢,報攤又不接受電子付款,最後只好以身上錢財先付一半貨款,請報攤留著該雜誌,我到銀行去取錢付清餘款才了事。而這本「訪談集」卻是事隔十多分鐘後,我才猛地醒覺不見了的。
當日已盡快折返兩個「可疑地點」詢問,銀行提款機附近沒人見過有這樣一件失物,報攤阿叔也說我沒遺下書本,無奈之下,這事只好作罷。是否再補購一本「訪談集」繼續閱讀?猶豫未定間,轉眼過了兩星期,仍未有行動,到了今天,再經過那報攤───咦!怎麼居然見到有這本「訪談集」陳列著?
我想了一會,見到看店的是同一位阿叔,便趨前打招呼,憶述前事,加以確認,知道那報攤根本沒有取入這本「訪談集」發售,那麼真相便很明顯了。結果是今天我空手出門,帶書回家。
跟這本「訪談集」的緣份還真奇妙。至於何以事發當日,我問那位報攤阿叔時,他又回答說我沒遺下書本呢?那便撲朔迷離了。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壞機疑雲
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獨力難支古早味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養犬人
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轉變的聲音
有了少許疑心已經一段時間了,剛剛才記起到網上查找資料,原來日劇「孤獨的美食家」主角的中文版配音員真是更改了,之前負責的朱子聰先生已於今年元旦日去世,不少他之前的聲演工作,包括井之頭五郎,都是由招世亮先生接手。
「孤獨的美食家」第 8 季仍是全由朱先生中文配音的,第 9 季完結已久卻一直未有中文版,相信是和朱先生身體狀況有關。較近期有幾套劇場版反而先有了中文版,觀看時我已感覺有異,不過只以為因跟對上替同一角色配音,相隔了長時間,配音員聲線運用保持不到一致而已,沒注意原來並非同一人。
現在「孤獨的美食家」在電視台之安排下,做到了不會同一劇集前後有不同人配同一角色聲音的情況,另一劇集「Doctor X」最近一季,某角色則是由朱先生配了前幾集,餘下集數由招先生完成,我是這次翻查資料才知道,早前觀看之時,竟完全沒有產生懷疑哩。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三亳子小說」線上看
我知道之前有個關於「1950 - 1960 年代三亳子小說」的講座,在網上可以重溫,不過因內容太長,我只開了個首,還未有時間看完。一直不知道原來有個以此為名的研究計劃,而且在計劃的官方網站上,還有「小說報」及「環球小說叢」兩大系的不少書本,可以在線上免費閱讀。
如跟我分享有關消息的海外朋友所言,此舉實在太偉大了!
「三亳子小說」隨著日子發展,後來售價已加至四、五角 ( 俗稱「四、五亳子」 ),不過大家一般也不去挑骨頭,一概以「三亳子」稱呼那種小冊子式的一期完小說集。半個世紀前,這種讀物極之流行,許多日後的知名大作家,也曾加入「三亳子小說」作家之列;現今在二手市場,不算難見,但價格偏高,想要收集齊全更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對「三亳子小說」感興趣而且試過在二手市場買入舊書的朋友,自當同意我所說,這個陸續更新的網上免費資源,實在十分珍貴。現在重看那些舊小說,時代背景變化了,不少社會現象已經大大不同,不過閱讀之時,仍然很有趣味哩。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爽快風球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風雨非不改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琵琶鴨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時來風?
又說有個風球趨近,而且看預測途徑,似乎很大機會直襲香港;所以看來本星期稍後應會掛上較高的風球。
本來風波大小對我本人的影響不大,卻恰巧之前跟某個政府部門已有預約,若這風球如期抵達香港,以及風勢真如所想的大,便將掛上八號或以上風球,然後,那個預約便需要取消及改期了。
本來跟政府部門的預約,通常已要等候頗長的時間,若有某些日子需要取消,但同遭遇的他人也一樣要改期,如此一來,本來的預約又要延到多後呢?頗難想像啊。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小說漫畫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見紅」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分流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貴人同行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任性拍科幻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敬佩?
倪匡先生去世後,網上線下見有數不清的文章談及對他的感受,當中有許多都是對他的做人態度、說話風格、政治立場等表示讚揚的,不過見他們口中說對倪生的言行敬佩,他們自己所為,卻又是他們口中不屑的那套,叫人愈看愈不明白。
很多時,我們對別人加以讚賞,都是因為他們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這一方面,可以理解,但雖說那些事情自己未能做到,也應盡力而為;若他們自己都選擇不去幹的事情,對前人的「敬佩」,會否只是一種諷刺,實際上在取笑他們愚笨?
如陳百強的名歌「至愛」歌詞中所說:「喜歡的影子總找不到,舊日賢人舉世亦無,總找不到心中想景仰的───想景仰的英雄,我只好改變我,令我自豪。」既說敬佩倪生的所為,而不學習模仿,口惠而實不至的「口頭禪」,還不如不提,聽多了反叫人煩厭。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英雄本識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掃描苦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追趕科技
平時人們口中的「IG」,是免費提供線上圖片及影片分享的社群應用軟體「Instagram」的簡稱。我自然聽說過這軟件。事實上,我的電郵系統還在不斷提醒我,哪些朋友近期上載了什麼資料到 IG 上,儘管我至今仍未啟動我自己的 IG 戶口,看不到它們所告知的更新。
不少軟體如 IG 等,我都未來得及開始嘗試,卻已經有人大呼老土;一些新面世的個人通訊軟件,我只是僅聞其名,連版面設計如何都不知道,已經有用家把它們歸類作「老人家之選」,至於他們認為追得上潮流的軟件,我更是聞所未聞的。
雖然,我所謂的落後,未至於只遲了數個月,便完全聽不懂主流大眾在談論著什麼 IT 工具,期間也有個堪以「年」作單位的差距,不過科技面世、普及、落伍速度之高,已經叫人驚嘆了。要完全追得上步伐?怕是力有不逮啦。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價格虛火?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日長夜短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今年七月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出城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飲茶書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廚師發辦
現今在香港頗為統一稱之為「廚師發辦」,相當直白,說明了它的意思;日語拼音 Omakase,也有人釋作過「無菜單料理」的,不過現今這叫法不大通行。
在一開始時出現所謂「私房菜」的概念,就是一種「廚師發辦」的做法,現在的「私房菜」領有牌照、開在大街地舖,又有固定公開菜單,根本已和普通食肆無異。
近日的一個聚會,在錦田一間特色建築物中進行,歸屬作「廚師發辦」的一類,方式已有些變動,餐單上的菜式由廚師因應時令設計好,每日兩款選擇,適用一段時間,之後再作設計,推出另出的兩款接替,餘此類推;菜式是「混合」 ( Fusion ) 方式,雖以日式作基礎,不過已夾雜西式及中式的處理手法,也可因為客人的要求作出微調。
這種進餐方式,除了不必費神去點菜外,還因由廚師掌握上菜節奏,平時用膳時有些人如狂風掃落葉,有些人細細咀嚼的,因而迫使心急的人想加快都不能,大家進食節奏一致,更利於交談聊天。
聚會這一頓,看回「安心出行」記錄,前後近 4 小時,連系統也差不多要自動登出了,不過進食之時,又不覺得難耐,感覺是良好的。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未看之推介?胡燕青的「剪髮」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書價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15 分之 2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非官方收藏利志達作品四十年展」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目測動漫業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停止供水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行山者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舞台意外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執生攝影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創造需求之後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美之紙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杜漸先生去矣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多元封面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書展一遊
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沒有終定本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書海港漫 15 種
透過「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獲得資助的 15 位漫畫家,都成功通過了大會的審批,已完成的各原創作品,將會在 2022 年 7 月 29 日至 8 月 2 日舉行的「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2」中「港漫動力」展館隆重登場。
15 部作品風格和内容十分多元化,有武打、動作、校園青春、懸疑、科普等種類,各具特色;之前我在大會的推廣短片中看過各主筆簡介他們的作品,覺得每一部都有興趣購閱。
謹列出該 15 部作品的名稱及主筆、公司等資料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0 課特工》 主筆:曾偉文 ( Man僧 ) @ 辦啦啦皮有限公司
《貓面具少年》 主筆:廖光祖 @ CFORCAT Production
《墜落》 主筆:陳煒勝 ( 熊人 ) @ 漫讀文化香港有限公司
《焚城戰譜》 主筆:鄺志傑 @ 框迎顧問有限公司
《荒漠戰記》 主筆:姜智傑 @ HAND SOLO
《明夷之國》 主筆:蔡嘉玲 ( 君不見 ) @ 墨筆製作有限公司
《戰鬼》 主筆:曹志豪 @ 曹志豪工作室有限公司
《CMS 天文調查隊》 主筆:馬瑋婷 ( 步葵 ) @ NOVELLAND LIMITED
《太平山下小故事》 主筆:蘇敏怡 ( Stella So ) @ 老少女製作公司
《回憶見》 主筆:蘇頌文 ( Pen So ) @ PEN SO ARTLAB
《超音鳳凰》 主筆:司徒劍僑 @ 鉛墨繪
《一步的距離》 主筆:司徒恩翹 ( Mimi Szeto ) @ 兔耳創作
《靈魂不死》 主筆:謝燦光 ( 謝森龍異 ) @ 森之課業
《Night Night》 主筆:梁慧欣 Chivas Leung @ Studio MARY
《這次真的拚命了》 主筆:張漢華 ( Wahkee ) @ 盒制作所
作品簡介可瀏覽「港漫動力」官方網站:https://www.hkcsp.hk/
不論是為了支持本地漫畫市場,還是純粹為了欣賞這些作品,同一時間十多部厚裝漫畫作品推出,一來資金上不容易即時全買下來,二來買了回到家中,也需要時間細味欣賞,所以即使最終也是會把全數 15 部作品都看完,我應該也是要分批輪次購買。購買的次序,當然會根據題材和稿質來考慮,但同時,也要知道應如何調動資金才行,不過直至這刻,官方的宣傳是已推出,卻都是沒有作品定價的。那又可如何規劃購物的策略?
我知道,有些作品是會推出不同版本的,而版本不同價錢也會不同,但即使如此,起碼也應該一起刊登全部作品的普通版定價,讓讀者有個心理準備吧?現且靜待,看看幾時可看到這方面資料了。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展場冷場?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強勢怪胎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家事段落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人言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再到書展?
在書店也已少逛的近年,「香港書展」更是絕足了。今年本也無意參與,不過出現特別情況,現知應該會前往會個朋友,並觀看一個活動。
「書展」到過多次,這次安排會較新鮮,首先,因為時間並不寬鬆,當天應會從元朗乘鐵路一直去到「會展站」,這一個港鐵站,從未到過,到站後步行路線如何,暫時也未清楚。
此外,過去的多次出席,都是有公事在身,入場證早就到手,走的也是特別通道,出出入入都無妨礙;今年要先到便利店買張入場券,到時再沿一般通道進入,進場需時會否有大不同,也無頭緒。
由於事出突然,前往當天,「書展」內會有什麼展銷商、什麼展品、什麼講座,也未研究;到時是否會有時間再閒逛一下會場,亦未可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