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Miss 杜十娘」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騎劫歌曲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莫測高深的續寫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年輕的歌
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介紹王司馬
年輕的朋友不認識王司馬並不稀奇,因為他成名早,去世也早。但年輕的朋友若認識王司馬,同樣不稀奇,因為他的繪畫作品,仍然流傳甚廣。
王司馬筆下角色現在最為人熟悉的自然是契爺和牛仔;他替金庸小說單行本繪畫的插圖,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超過半世紀之前,「明報」介紹王司馬其人,則是由一個叫「大口金」之漫畫人物開始的。
很多作家及畫家,在揚名之後,他們初期的幼嫩作品常會被人發掘出來,並在介紹他們時一再提及的,這情況在王司馬身上並沒發生。那個「口大如盆、頭光如梭」的大口金是否怎樣的角色?余生晚也,一無所知。
附圖上的介紹,出自 1966年 2 月 21 日的「明報」,謹此作個記錄。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交界日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萬聖節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手杖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老八卦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有芯無筆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旅行氛圍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穿鑿。附會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脱繮派件人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金龍」續斷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戲軌求新?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自動幫倒忙?
「旋轉拍賣」這平台,頗早已採用「人工智能」軟件,買賣雙方聊天溝通時,收到對方的一句話,下面會顯示幾個建議回答,可供選擇;當問及一些商品資訊,其實早已列明在介紹中,系統也會在描述中抽取出相關字眼來作建議,很有幫助。
近期發現系統更進一步,我只上傳了些商品相片,它已利用相片在網上搜索,再利用找到的資訊以及相片上的少許文字,替我自動選好拍賣品分類及撰寫好簡單描述。
這在設計上是極方便的,只是暫時這 AI 功能準繩度尚低,很多時自動填好的內容都是用不著的,要自行填寫前還要先把那些 AI 作業清走了,反而浪費時間。有好的出發點,但能力未夠,便確是成為「幫倒忙」了。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應變能力
一個頗尋常的熱帶氣旋「襲港」,明確預測了最多只會在警戒圈邊掠過,之後便轉勢它去,所以雖然一開始便即掛了「三號風球」,沒有「由一到三」的過程,大家都知它對香港的直接威脅不會怎麼大。但儘管如此,天文台還是通告了這個「三號風球」至少會維持到什麼時間云云。
每次打風,力度可以極度參差;風和雨又是兩碼子的事,「八號風球」之下可以沒半滴雨,就算沒有風球,也是可以有「黑色暴雨警告」的;另有個別地方的環境因素要考慮——可能全港所有其它地方都沒問題,只自己居住位置出現水浸,活動安排也會受影響。
衡量各樣因素,決定自己生活中各樣行程是否如常、需怎樣調節、怎和涉及的人溝通理順,如此統稱為「應變能力」者,本是生活在現代社會時必要的,許多人卻似把全部責任都甩到政府機關和半官方機構去了。
這一代家長尚且如此,由他們教養出的下一代之應變能力又會是什麼水平,真叫人不敢想像。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行業存亡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N 手評論「風林火山」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黃玉郎的「大聖未來」
黄玉郎先生最新出版的漫畫「大聖未來」走的是精裝路線,月刊。未出版前好些人都不看好,早買了的一些朋友評價亦不佳。不知是否因早看了負評,有了心理準備,所以我買了看後,感覺並不差,不過也非很吸引。
有讀者先指書名不對,因背景只算「現代」,不夠「未來」,但以孫悟空這角色創世於數百年前,我們的現代也已是當時人的未來了,所以無所謂。但暫時見故事是類似「穿越」般套路,卻是困局。
看過一些許冠文的專訪,知道他多年來都想寫出新的喜劇作品,但環境愈來愈艱難,因為互聯網發達,現實世界中每日每夜可見那萬萬千千可笑事,已隨時可在網上免費看到,創作人構想出來的點子都不及真事惹笑,還怎能招到資金拍攝?拍出的電影還怎能有好生意?所以長年以來,都沒結果。「穿越」的故事亦如是,不止可找到多如天上繁星的網劇,就算只計已拍成傳統影視作品並已面世了的故事,也已有許多了,「大聖未來」的戲軌論新鮮感已不夠,而要在故事中寫得出效果、味道來,亦甚具挑戰性。
開局普通,之後情況會如何?就我自己而言,起碼第二期,還是會捧場的。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何處可市書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六時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香氣的出現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無本沽空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咬月餅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淡忘節日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風球退卻
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舊作家新小說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明火燈籠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港式燒烤
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燒烤處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原來是舊識
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牙膏如豆
不止一次,不同的專家都有跟我說,刷牙時不必擠太多牙膏,「一粒豆」左右便夠。豆有大有小,即是什麼份量?有位專家說得最具體:把牙膏擠出的長度,恰如那容量管口的直徑,便差不多了。
道理我明白,亦完全接受,但又常做不到。擠到牙刷毛上的牙膏,習慣上總是會多擠一點的。
此習慣何來?就是源自從小到大看的牙膏廣告。在廣告中,主角總是把牙膏管子倒放牙刷毛上一拖,擠出和牙刷毛差不多等長的份量;長時間被「洗腦」了,牙膏一旦擠少些,總感覺不夠乾淨哩。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1,200,000 誌!
踏入新一個月,早前莫名地飆升的瀏覽數字回復「正軌」,所以類似的「10 萬誌」貼文節奏,也應會回歸如前。兹把最新記錄列出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54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300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10 月 2 日下午 3:0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1,206,548。
───────────────
───── 再次感謝過去/今天/未來到訪「龍之天地」的各位!^_^ ─────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書話之啟蒙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偏差的提示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實體店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結業潮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斷樹群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憑經驗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1,000,000 誌!
除了感謝,就是感謝。當年由 Yahoo Blog 搬遷到 Blogspot 這「孤島」來,絕對沒預期能有這瀏覽數字。謹如常更新「龍之天地」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47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93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25 日晚上 8:3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1,000,144。
───────────────
───── 對各方訪客支持,衷心致意!^_^ ─────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復常中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水和電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風接風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帝豪」倒數
說的是元朗「帝豪海鮮酒家」距離關張已只約一周,至於該集團別的分店情況如何,我便不清楚了。
雖未去到別人口中所謂「飯堂」的程度,和親友也頗常到這酒樓光顧,和好些侍應生都算相識,所以在「倒數」的階段,還是特地安排了個大型聚會,以作記念。
見現在香港的食肆行情普遍低迷,而且愈大規模的店家受到的財政壓力愈大,大概是因為「固守」的成本已經不輕,難以持久;而那些大店家,將來就算有重生的一天,原有人手也極難完全恢復,令到老店重現舊貌了。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說「從缺」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軟膠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易記日期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暫緩處理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600,000 誌!
幾天之內竟兩次貼出「10 萬誌」,真不知可寫些什麼了。只簡單更新「龍之天地」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38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84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16 日早上 8:3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608,137。
───────────────
───── 感謝各方訪客蒞臨!^_^ ─────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竟見新書店
像我這種自稱喜愛閱讀的人,看書雖不斷,但閱讀量及速度都已大不如前。
看書少了,買書更少,何況藏書。逛書店也少了。現今見書店,若只是搬到較細小地方,已經不錯,因為乾脆結束門市的例子絕對不罕見。所以當在元朗商場「Yoho」內見有新書店出現,更會是門市已較少見的「商務印書館」,感覺意外,實屬必然。
雖看來那店不會是很大,不過有總好過無。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古怪透頂之飆升
本月至今,過了一半,「龍之天地」這地盤的瀏覽數字飆升得極之異常。之前有過一個月,月總瀏覽數字近 5,000,是歷來最高的記錄,但本月到現在,瀏覽數字已高過那「最高」達七八成了,驚人之至!
但我並未看到有哪篇網誌的訪客特多啊,那麼是什麼題目或內容或任何具體因素,吸引大批「新訪客」前來,及他們到來後看了些什麼?
莫非有種「電腦病毒」可以造成如此效果,我只是不慎「中招」了?怪之極矣!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老電郵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500,000 誌!
再次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這兩天「龍之天地」的瀏覽數字又有一次飆升,所以這次的「整數誌」來得十分匆忙。謹作個簡單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34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79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12 日晚上 11:0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504,669。
───────────────
近兩次「10 萬誌」間,再創最短日子的記錄了。感謝各方訪客支持。
───── 祝各網友事事順利!^_^ ─────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911 事件」當年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飽滿之包
近日某天,在「麥當勞」見到鄰桌客人的「巨無霸」漢堡包,一時間以為看錯了,之後弄清楚,才知果然如此。但現今「麥當勞」的多款包類,不是已經常常扁塌了麼,為什麼這時看到的包子,外貌如此鼓漲漂亮?
昔日「麥當勞」的包點外貌都是這樣的,後來才有了採用英式鬆餅上下夾住饀料的款式;漸漸地,看到剛到手的包子表面已不再鼓起飽滿,整體看來縮水不少,也難勾起人的食欲。
也沒法子,廣告上的字眼,當然也有「圖片只供參考」的撇清啦,多年以來,已經接受這情況了,沒料竟會有逆轉的一日哩。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回收點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虎嘯龍吟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呼嘯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坐八望九?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一小時生活圈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繞遠路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蛇影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歸家了?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暑假完結?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積積復積積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長風球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認角色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巴士路線重組?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蝦球傳」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特殊家屋」講座
這兩年看過的小說中,只有一兩部較特別,其中之一,便是「特殊家屋」。現在的香港,小說都少了,何況是時代感強,為歷史留痕的好作品,便更罕有。
沒想到這部侶倫的遺作居然會有講座。日據之時作背景的小說,講座會作如何分享?真令人好奇。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注意一下活動的日期時間,抽空參與。 🙂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共享單車」之謎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颱風名稱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風球突襲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積分通告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大餅不大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主題街?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蘇逸平先生走好!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就一本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短說長話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角色標籤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書報攤之書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買雜誌記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百年千年萬年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風球快慢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又停水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哪吒與 Labubu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正邪決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邪氣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上班人
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煮食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黃紅黑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節目長短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天下小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晚間的醫院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夜診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失傘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智慧語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明星藝人的小說
藝人鄧紫棋 (G.E.M.) 的科幻小說「啟示錄」在今年「香港書展」期間推出了,市場反應甚佳。
介紹說這是個「關於尋找的故事」,「一顆破碎的心在尋找完整的愛,一個被激活的意識在尋求真實的存在」,那些大道理並不特別吸引我,我卻好奇小說本身是否寫得夠好看,才能令那麽多粉絲支持。
公眾人物創作流行讀物,常令人感到是玩票性質,但也有過好些成功的例子。不知這本書屬於何者?「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品,有「恒藏版」和「普通平裝版」,分簡體和繁體中文版,售價 HK$89 起。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動漫節」熱鬧
「動漫節」現全名「香港動漫電玩節」,今年一屆,昨天已開幕。見好些相識者都有參與,有出書的,有出席活動的,從 Facebook 上分享資訊得知,也頗熱鬧。
創作漫畫和小說,也不是不能獨自隱居製作的,不過創作過程太過孤單的話,也不是那麽易捱的。
看近年那些歌唱比賽,參賽者之間也非純粹競爭手,在過程中也有機會合作。在比賽中共過生死,有了交情,之後在出道路上可有人互相扶持前行,多好。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對蕉出招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奇風突出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食食食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接棒活動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大 X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外賣紙更新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水牌更新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腰斬風險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書展開鑼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年聚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夏日炎炎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真粉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老舊科幻「貓城記」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冷飲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學童放假
打風不成的一天,雨勢甚大,「教育局」提早宣佈,次日各學校的學生都會放假,結果是日天氣雖不是完全晴朗,但也不怎麼惡劣,情況尷尬。
當然,「天有不測之風雲」,上學及放學之時,若天氣真的十分差勁,學校師生以及管接送的家長或傭工,不止狼狽,更可能有危險,真能預知,令大家可避開相關的風險,自然甚佳,只是預測能令大部份人都同意是「恰當」,真是談何容易。
通常的情況,防備的功夫結果被認為是「過」或「不及」者,警戒者都會被詬病,吃力而不討好。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打風不成
根據「香港天文台」情報,有個熱帶氣旋走勢像會很接近本地,這點雖沒錯,但它登陸後風力減弱至沒有威脅,風球便掛不成了。
但俗語有「打風不成三日雨」之說,卻應驗了,之後的兩天,下雨多,雨勢大,雨量高,雖無任何風球,但在「黃色暴雨」和「紅色暴雨」警告下,市民生活也頗不便。
有時天氣似乎好了些,天上只是有少許烏雲,可是雨若下出來,從無到有可在極短時間內發生,令人不得不小心提防。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卷」
現在的雜誌,定期順序出版,通常都會每期有個編號,那「期數」逐期加大,方便讀者分辨新舊。
也有的出版頻率是每個月或更長時間才出版一期,便索性以出版年月為記,如「2025 年 7 月號」之類;此外有的還有期數,有的沒有。
老派些的雜誌則有以「第 1 卷第 2 冊」、「第 1 卷第 3 冊」之類的序號方式,每卷的冊數未必相同,同一卷的各冊又未必是在同一年出版的,到底系統如何,我至今都搞不清楚;問過朋友,也沒答案。
不知有否何方高人知道何謂一「卷」,可以告知?先此致謝。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常識?
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回頭風?
一個怪怪的熱帶氣旋,甫形成,已經甚近香港,但風勢本也循海路大致吹向本地,卻預計很快便會呈直角的向旁轉向;以為這樣便對香港無影響?但又預算它吹遠後,又會有一個轉折,在登陸後又會吹向香港的方向。
熱帶氣旋登陸後,有了土地及山勢的阻延,風力應會減弱,甚至有可能,在中途已經消散。這個「回頭風」最終是否仍有足夠壽命接近香港,本地仍會掛上風球?
不過,會否掛上風球,也許只是名義上的差別,有所謂「打風不成三日雨」之說,就算沒有風球之名,但有狂風暴雨之實,實際影響仍存在的,不把它當作「打風的日子」又如何?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風球預告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校對疲勞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三角紙巾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點心級別
在廣東一帶,喝茶吃點心的地方,有茶室、茶樓、茶居等;環境不同,伴隨提供的食物種類也不同,不過點心則必有。
不同的時期,售賣點心的方法,也有些變化,有時餐後要收銀時,店員要先計算清楚客人桌上的空碗空碟空蒸籠數目,有時在客人開始食用前已先在一張「點心紙」上作好記錄;不論是什麼方式,細算之時,都要先把點心分了類,才能計算、總結算,因為點心有平貴,不同級別者,價錢不同。
傳統上大路的分類,「小點」、「中點」、「大點」,一看便知哪種應該比哪種價高或價低;後來以創新手法、創新食材製作的點心面世了,要收更高的價格,比「大點」還要貴,怎算?之後出現了如「特點」、「頂點」等分類。
無論以食材貴賤計,或是以售價計,「頂點」中既有個「頂」字,應已是高得不能再高了吧?不!因為食肆創新,是沒有盡頭的;到新的點心出現了,需要「更高價錢」時,又應如何歸類?只好又再構想出些新名稱來了。
到一家陌生的食肆光顧時,若見到點心被列作「超點」、「佳點」、「精點」、「美點」,又怎知它們和「特點」、「頂點」如何相比?是否一定比「小點」、「中點」、「大點」高?若是價錢表上只有食物名稱、價錢和分類,而沒有一張宏觀比較的「點心級別表」,還真不敢隨便下單點餐哩。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小辣不小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嗟來之食
同區本已有幾家「麥當勞」,是日再添一家,更近我家居處,規模也不小。
比較早期的「麥當勞」及「肯德基」等連鎖式快餐店,購買食物的流程常是單線性的,跟那時期的銀行主流安排類似,有不同的櫃枱,各自排起人龍,輪到哪位顧客,那顧客向店員點餐,付了錢後,有關店員便去張羅食物,顧客領齊了食物離開了,才輪到下一位篢客點餐。
後來,也是和銀行的主流安排有點兒同步,可以同時開有多個櫃枱,但是顧客排的隊變成歸一,排最先的顧客看到哪個櫃枱有空便去那兒,點餐、付款、取食物。
又再近期些,有些連鎖店將收錢出單和安排食物兩個環節分流了,收錢的有理沒理一直出單,至於取了單的顧客再要等待多久,才能取得食物,便和收銀員無關了。很多次───很多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收錢的員工效率高,連準備食物的員工效率也高,但把食物按單分配好後再讓顧客拿走的環節,卻出現了「瓶頸」,員工應付不及,輸送帶送來的食物在出口位置堆積亂成一團。
每一次留意到那樣堆積著的食物時,便會想起古書中「嗟來之食」之說。
有些新派的連鎖店門市,減低了透明度,顧客在取餐櫃枱前等待,只會看到已可取的食物,及通知顧客可取餐的叫號顯示,廚房中的情形,完全看不到了。廚房是否混亂?「眼不見為乾淨」,顧客當是沒有問題可也。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平郵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才子何來問句淒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告別蔡樣!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海關蓋章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追訊號
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庫存書
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
書架深淺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書堆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讀者編劇
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
叉燒飯上的煎蛋
2025年6月19日 星期四
畢昇之技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預設機制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生活標準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咖哩痕跡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流量密碼」?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颱風下的收音機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小說長度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瑕疵書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投幣買港漫?
簡而論之:
位於尖沙咀「九龍公園」的「香港漫畫星光大道」 ( Hong Kong Avenue of Comic Stars ) 據說是「世界上首條以漫畫為主題的星光大道」,上有香港漫畫家的手印,「漫畫星光大道」兩旁有逾 20 座巨型的港漫經典角色彩繪雕塑。在世紀 60 年代起,港漫曾有過達半世紀的輝煌成就,聲震海外,至今在好些香港以外地區,資深的港漫從業員及經典作品餘威尚健,所以「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對於吸引外國遊客及介紹港漫歷史,會有其功。但到訪過的外國遊客產生了興趣,而想購買港漫閱讀時,應該怎辧呢?可能沒轍。
傳統上最主流的「薄裝港漫周刊」,市場低潮至不能再低,新作只一兩部,外加些把舊作重出的「復刻版」,可以把總作品數目倍增,也還只是個單位數字。市場萎縮之下,互為因果的見到銷售港漫的報攤、小店數目大減超過九成,有心想要購買的本地顧客也都困難了,何況是鮮少來港的陌生遊客?
由「香港動漫畫聯會」 ( Hong Kong Comics and Animation Federation ) 主辦,每年假「漫畫星光大道」舉辦之大型活動,包括名為「港漫動力」的支援計劃,每屆都有十多部全新單完作品面世,主辦方並有後續活動,協助該些作品和作者的宣傳推廣及銷售。最新一屆活動的作品,推廣自然更著力,舊時的作品,支援自然少些。
結合幾點事實,天馬行空地想,最簡單的做法,莫如:在「港漫星光大道」及和港漫相關的大型展覽活動場地處,擺放支持電子付款的「投幣式售賣機」 ( Vending Machine );作為起步,所售書本,可以就是「港漫動力」中獲得支援的「得獎作品」。如此做法,若能成功,便可以擴張發展;經銷點多少,出版港漫新作者才能看到曙光。
一個簡單邏輯,一個簡單建議,謹此提出,以供參考。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低兩格
近期看了一本叫「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之小說,才忽然留意到這本在台灣出版的中譯本,每段文字的首行開始處,都是只加插了一個字位的空隔,而非兩個。
傳統中文寫作,由右至左,從上至下,寫的內文,會有分句分段,句與句之間以標點符號分隔,而每個新段落都會截然另開新行;而且在段落的開始處,先插入兩個和一個字位同大的空隔,才是正文,也就是我們小時候聽人教授時,所謂「低兩格」的做法。這「低兩格」的格式,現今許多中文書變成橫排,內文排版由左至右、從上至下,在每段開始的地方,依然保留著。
之後學習英文書信的格式,兩大做法,一種也是有首行縮排的處理,另一種則是「齊首」的;兩種格式下,信末怎樣放置署名,有所不同。這「中英之別」是早知道的,不覺奇怪,至於中文書本中,現在也有類似的排版變化,兩種選擇下,段落與段落之間則是有否「留一空行」的安排。
我乍看「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時,已發現書中「只低一格」,心中存有想法:這是否就是作家或出版社留下的「伏線」?結果雖有少許相近,謎底的性質我算是猜錯了的,便又想:那為何全書排版是「只低一格」,而非「低兩格」呢?最後翻出早前入手的一本台灣雜誌,一看,原來那雜誌內文根本全是「只低一格」的!只是我一直沒有注意到!
之前看雜誌,完全沒有覺得有所不妥,到之後看書才留意到有異,大概是因為心中早存戒心,特別尋找「古怪」的地方,才忽然知道了哩。
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噱頭驗測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亂組合
小時玩具許多設計簡單,有一種如小書狀,頁面卻分成上中下部分,分別畫有或男或女的頭部、穿不同衣服之上身,及穿著或褲或裙不同衣服之下身;各部分都獨立地可以翻揭,於是頭部加上身加下身可配出眾多組合,有時遇上男孩子的臉面卻是穿著裙子的,令人發噱。
發覺現在不少流行小說之命名系統,原理有點像上述玩具:先來一個個尋常的名詞,再配上一個個尋常的地方名,混配得夠突兀的話,便有奇趣。
前者可能是「命運」、「運氣」、「努力」、「壽命」、「願望」等,後者可能是「雜貨店」、「交易所」、「實驗室」、「補習社」等,那便可給出「命運交易所」、「壽命實驗室」、「願望補習社」之類書名,發人深思。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內部裝修」
2025年6月5日 星期四
假搬遷
2025年6月4日 星期三
世界觀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特別日子特別餐
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食肆上下場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食店倒數
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
漢化小說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漢化劇集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預警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甜品不甜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鬼揞眼」
2025年5月26日 星期一
畫龍船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老地方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免費網上工具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結局篇」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黑白名單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伏脈千里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遊戲政治。政治遊戲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百看不厭」
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天災之下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數據轉移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冷熱穿梭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直播節目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全場焦點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收尾的藝術
看電視劇集或電影,當情節已上了軌道,一路順勢發展,中間過程多長多短,要保持劇力相對都較容易,直至去到要把故事終結了,怎樣收尾,難度便高起來。
通常的問題是:前面已經登場過的角色,涉及的事情當中,下場如何,不少都是需要在故事中有所交代的,是否交代得完,交代是否獲觀眾接受,已是難事;淨是交代前事後續,而無實質情節支持,劇力便差,叫人看得沉悶。而且觀眾看得多了,還會要求收尾不會和從前出現過的例子類同,若觀眾認為是「千篇一律」的話,往往也不會滿意。
任何故事,結尾收得精彩,令觀眾不會抗拒更兼覺得餘韻無窮、回未再三者,可視作藝術品,絕不常見。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同或不同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男女之別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華髮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舒適閱讀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無敵墨菲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轉折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付款意願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演員的比較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換演員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港版節奏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宏觀制水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倪匡九十歲冥誕紀念專題」
「皇冠雜誌」 2025 年 5 月號,即第 855 期,封面故事是「超。人類───科幻大師倪匡九十歲冥誕紀念專題」;台灣「鑫濤」在 2025 年 5 月 1 日推出面世,繁體中文,共 244 頁,定價 NT$ 199。
倪匡先生離世數年了,引用網上介紹這期雜誌的文字,「今年五月,是這位超人類降生於地球的九十年紀念!邀請你一同重返科幻大師的無限宇宙,突破人類邊界,見證永遠的外星人───倪匡」。
關於這特別企劃,內容目錄如下:
異星宇宙
- 編輯部:「倪匡───地球奇幻之旅」
- 曲辰:「一個人的科幻武林:倪匡與華語科幻」
- 楊勝博:「荒謬世界中的選擇:異星人的審判與反抗的意義」
- 龍俊榮:「大而不肖的倪匡科幻」
科幻對談
- 洪凌 X 許順鏜 編輯部:「倪匡與科幻的過去、未來與現在進行式」
文本寓意
- 馮睎乾:「倪匡的三個烏托邦」
- 黃震南:「份量最重的兩個字───談倪匡小說的俠義精神」
- 既晴:「都是外星人幹的」
關鍵詞條
- 曲辰、出前一廷:「倪匡 A to Z」
角色分析
- 紫戒:「衛斯理世界裡的角色宇宙」
極短奇想
- 凌淑芬:「不死藥」
- 高普:「伊樂的獨白」
- 游善鈞:「我的仿生人同學」
- 邱常婷:「無龍的仙境」
- 陳建佐:「凍土」
大師追憶
- 紫戒:「思維站前端,魅力跨世代」
- 王錚:「我與衛斯理的六個『第一次』」
- 馬家輝:「讓匡叔敲敲你的腦袋」
- 張草:「生命中的倪匡 moment」
- 星子:「我心目中的大俠倪匡」
加上其它內容。
至於在香港境內如何買到外地出版的雜誌,我記得「誠品」某些分店陳列著不少雜誌的,也許可以在該處找到吧?可去試試。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我是 CD-ROM」
古老的網上「潮語」中,有「CD-ROM」一詞,查其本源,是「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的縮寫,中文翻譯通常是「唯讀光碟」;「潮語」的產生,就是取當中「唯讀」的意思。
現在上網,到不同的社交平台去,有時單純想瀏覽觀看內容,已要先成為成員及登入系統,若想回覆別人的內容,更需如此。一些資源如 YouTube 等,觀看個別內容可以不必有特定身分的,但經過「訂閱」之類的行動,能令瀏覽過程更有效率時,用家通常都不會介意的,至於有了個身分後,是否必要發聲及回覆別人的留言呢?未必。
我在很多平台上,都是「只讀別人寫的東西,自己不曾發聲」的,那便是所謂的「CD-ROM」了,至於不發聲的原因,有時是沒話要說,有時是不想張揚,總之,已成為習慣。
在現今的科技發展下,電腦硬件中的「CD Reader」或「CD Writer」都未必存在了,「CD-ROM」這明顯有些過氣了的詞彙,可以有什麼新生物事名稱作替代?又或者,已經再無等同概念物品存在?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陌生邀友?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物料進步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決賽者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耐用難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陽光下的疾風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利害古龍
金庸的小說,基本上是像「西遊記」的小說般,分成一章章,每章中的內容,便再沒分開。
至於古龍的小說,很多時都是有結構的,長篇的小說也是分成一章章,不過每一章中,又有一節一節的細分,每一節常是以「一」、「二」、「三」等數字來命名,數字之下沒再有文字標題。至於古龍的小說中,不時有出現像電影鏡頭跳接的場口,或加插進作者的個人感想等,這種地方,過去的書本排版中會加「※」或「X」之類全行符號來區分,現今的排版潮流,則是留一行空白,這類分段古龍通常是要用便用,不會拘泥於它們是在何章何節的。
眾所周知,古龍和金庸一樣,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先連載,再結集成單行本的;每次只寫少許,到了某個地方時知道該進行分段,也不奇怪,但在斷開之後,接下來到底應是新的篇章,還是新的一節呢?在古龍的小說中,這種「章───節───段」的斷續,結構幾乎都是不會弄錯的,即是作者創作和寫作之時,小說的架構是一直存在他的心中,所謂「成竹在胸」也,極之利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