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狗仔投胎」飽口腹

現今世代,人們對待貓狗的耐心比對待人更佳,直把牠們當成自己的子女般看待,稱之為「毛孩」云云。這些寵愛動物者勢力日大,他們看到今天「龍之天地」這題目,可能會即時聯想到食用貓狗的行為,而肝火大盛,若真發生了此事,敬請有關的讀者冷靜一些,因為事情並非那麼一回事。

說的其實是大家現在口中常說的「狗仔粉」;我們童年時,住處周圍只有一個小販售賣此物,所以我們只以「粉仔」稱呼,也不會有混淆;現今在廣州有名舖,以「狗仔粥」名字。

我們以「狗仔粉」作關鍵字在網上搜尋歷史,不少都只是以 20 世紀中後期的香港為始,但據博聞的李我先生的文章所述,卻原來民初時在番禺市橋已有。內容在「李我講古 ( 五 ) 檢點平生」初版頁 201,篇名「市橋舊聞之『市橋鬼魚』與『狗仔投胎』」 ( 香港「天地圖書」,2013 年 7 月 ),現特地把李我先生這文字記錄轉述,加大內容的流傳及留存,讓後代的朋友更容易知道歷史的真相:

番禺是魚米之鄉,食事多式多樣是人所共知的,但有一種小食在抗戰時已經不見人做,我小時在市橋便嚐過一遭,那小食名字說來有點驚人,叫做「狗仔投胎」。

單看這個怪名字,任你如何聰明也想不出那是何等模樣,其實是將「小狗」落鑊的意思。當然,那「小狗」並非真的狗肉。

這小吃流行於民國前,做法手工講究,要先用粘米粉、蝦米碎和蔥菜搓勻做成狗仔狀,其大小約寸來長,之後用一鑊熱水熝熟,再以雞湯做底 ( 按:那年代沒有味精湯 ),伴以青菜出售。一隻兩寸碗盛載的狗仔投胎要賣斗零一碗,價錢頗貴,故也許是戰後民生凋敝,生活艱難,以致無人問津,才逐漸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