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醜不得

現在的影視作品,愈來愈年輕化及美化,那些改編自小說之作品,主角們若本來是年紀較大的,現今的造型都不見老態;本來就年輕的,更不論原著中的描述如何,皆是俊男美女。

這十年八年源自「射雕英雄傳」的影視作品愈來愈多,那「鐵屍」梅超風一角,選角及造型之時,已經一律向美形方向去看了。而且像「射雕」中的梅超風及「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謝遜二人,他們瞎眼都是被暗器所傷,壞了眼珠的,而非那種神經線受損的失明,現在那些美化了的造型,外沒有存留傷疤,內沒有眼眶下陷,也還罷了,藝人還是以「睜眼瞎子」的形式來演繹的!利器之下,也還是只傷視力,不損眼球?實在莫名其妙。

觀眾看這些小說改編作品,常要求合符原著味道,我認為,若幾時有部「天龍八部」的影視,虛竹一角真是十分醜怪的,我便對那次的改編製作抱大些希望了。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又來「射雕」

常聽人吹捧「金庸武俠小說」,其實只是泛言,事實上,金氏的十多部面世作品,有的近乎沒有改編作品,有的被選中改編的次數,卻是多不勝數,參差之至。近日聽到,又有新拍的金作影視作品,是改編自「射雕英雄傳」的。

曾幾何時,改編金庸小說開拍影視作品的地區並不太多,同一作品,要隔相當時日之後,才有機會看到有第二個版本;每個版本出現前後,特定角色是由哪些藝人扮演,以及對他們演繹的評價如何,會是一時的話題。現今,新版本推出之多之密,同一個角色,新演員來了一個又一個,連搞都搞不清、記都記不住,更莫說來得及看完及作出評價。

據知大作家從前對於售出改編版權,是有頗多限制的,現在宗師已逝,新的版權主持人大概已沒那麼揀擇了。

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范範之交

「慶餘年」本是中國大陸的一部網路小說,後來改編拍成影視劇集;據說該劇計劃會拍攝三季,第一季已於 2019 年 11 月首播,第二季剛於 2024 年 5 推出。

這故事本是內地的小說,拍的也是內地的劇集,本來可以配合當地政策,全部內容都是採用簡體中文字,並不構成問題的,但又有兩種情況,會因為使用簡體字或繁體字的不同,構成問題:其一,是劇集畫面上,要出現人名或地方名,那麼製作人便要決定,原作中的某個簡體字,在繁體版的內容中,應採用何字;其二,是在如香港、澳門等,使用繁體字的華人社會中,那些宣傳品內容用字如何。

第一男主角「范閒」的姓,就算在繁體字版中,最直接就是用回一個「范」字,但,又有否可能作者的原意是個「範」字?可能有人會說:作為姓氏,只有姓范的沒有姓範的,但這是部小說,更是部有濃重武俠味道的小說,出現一些角色姓名用字冷僻,又有何不可?

當然,可能製作人及宣傳大員都無上述「煩惱」的,只是我自己亂想,再亂寫下來,順便充塞一篇網誌吧。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來去之證

家中長輩早就告知身分證上顯示的出生日期並不正確,我們也知道總有一天需要知道到底真實的日期是何,但是多年以來續續斷斷地探問過多次,始終不得要領。口頭詢問,連當事人也是東拉西扯的說不定,我們再追問,便被迷糊走了,話題去了別處;想要白紙黑字的證明麼,更直接以沒有其物回答。

終於,到了真有需要之時,我們想知那個日子,但無人得知,最後別無它法,決定雖然明知官方文件記錄有問題,也唯有照用來行事,抱著「不知者不罪」的心態,接受了,告訴自己不要介懷便是。偏偏就在此時,一份文件給翻出來了,把問題解決。

連後來補領回來的出生證件上日子,也跟從了身分證的版本,是錯誤的,當故人皆不在,還有什麼資料可以有足夠說服力讓大家接受?想不到,居然還有種類似昔日「三書六禮」的儀式中一張寫明乾宅坤宅之「時辰八字」紅紙,上面所寫日期時辰清清楚楚───它們和現存的白紙黑字內容都不相同,但又符合一切當事人常說感覺上的事實,所以大家都同意,這紅紙上所寫的,就是正確答案,而且比當事人記憶所及、口頭所講的,只會更可靠!

敬告各方君子,若有與上述情況相似的情況,那些重要文書,別只密密收藏,更應廣告家人,將來若有需要之時,家人行事,便沒那麼麻煩了。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來去之時

常聽到一些朋友的出生證明和身分證上出生資料,並非真實,或起碼並不是事實的全部。例如有人只知道自己是在哪年誕生的,何月何日便完全沒概念,據說如此的話,官方便會把他們的出生日期,定為那一年的 1 月 1 日,以後任何公民的權利及責任,皆會以此為準。

自己親友中也有例子,我舅父身分證上的出生日期年份是正確的,但那月日卻其實是農曆的日子,正式刊登在身分證上時,本應先查看對應了是新曆的哪天,再採用那日子的,相信當日負責的官員未有向當事人多作解釋,你問我日子,我根據自己所知回答一個,你聽到什麼便寫下什麼,錯誤便會出現。

舅父的情況算是我從當事人處直接聽來的資料,應該可信,若是事主刻意地隱瞞類似的資料,於昔日生活環境動盪之時,資料保存不佳的倩況下,很可能其他人是永遠無法再證真或證偽了。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真正紀念集

倪匡先生筆下人物衛斯理誕生滿 50 歲的當年,推出了一本叫「倪學──衛斯理五十周年紀念集」的書,現在 2024 年,衛氐面世已過 60 年了,再有一本「衛斯理六十周年紀念集──衛斯理一甲子」出版,自然有不少讀友便問:「兩本書有何不同?抑或只是舊書新版?」

簡單的答案:新書中有一環節是舊書已有的,但作了增刪修訂;此外所有內容,都是新的。


在性質上,舊書名稱雖也有「紀念集」字眼,其實只是借那個銀禧周年紀念日之前出版,目的是開啟「倪學」為本,希望大家試著從不同方向、以不同手法討論倪生的作品,並把這行為延續下去,和「紅學」、「金學」等並存。

至於這本「一甲子」,得倪老先行首肯了出版,卻是在他離世後才完成及推出,內容性質上,便是真正的「紀念集」;執筆之人,被訪嘉賓,主編發言,各樣等等,都是在憶述自己昔日跟倪匡先生本人及他的作品之間交集的情況。

回想宗師,大家自然都有許多的感想,但我個人認為,那些若當事人不說出來,可能永遠不再為人知道的小故事,更有趣味,讀者有緣閱讀這書,應要好好品嘗及珍惜。

借這機會,替出版人及主編向各位曾助力此書出版的嘉賓致謝及致敬。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尺蠖行

童年之時看卡通片集,已常見有種毛蟲,長長的一條,行動之時身子一弓一伸,蠕動前行的。長大了,看一個倪匡小說,就以「尺蠖」為名,開篇時已在介紹這種毛蟲的動作了,於是便長了知識,知道了它的正式名稱。

這天,在道旁等候巴士,見一柱鐵柱之頂上有物郁動,定眼看去,才是生平第一次看著尺蠖前行的仔細動作。



候車需時,看著那蟲子動靜以作消磨,見牠在柱子頂上走來走去,不緩慢,也不停留,不過每當去到邊緣之時,昂首探頭一陣,便又轉折方向,直至去到另一個邊緣時,又再轉彎,周而復始。

推測牠是一路從地面沿柱子直上,到了頂部,彎身攀上,並不障礙,但到想走回頭路時,深首看著「深谷」,周圍卻已無物可以倚賴借攀下,走來走去,都無法突破。結果?結果是我這好事之人,執起一塊落葉,把那尺蠖輕撥到地面,之後,牠的存活動向,便看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