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活動分流

經過頗長的一段時間,香港很多不同類別的處所可以重開,一時間,市民有了不同的選擇。也許算是以時間給大家作出了一次考驗,讓大家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最著重的是什麼。

酒樓晚市重開了,有市民呼朋喚友,聚會聯歡;廟宇、教會重開了,有市民立即前往,虔誠參拜;康體設施重開了,有市民號召隊友,再次聯手對戰;美容場所重開了,有市民前往裝扮,輕鬆一番;主題公園重開了,有市民帶同小朋友光顧,即使面對長長的隊伍也都無懼。

不同人有不同的興趣及價值觀,平時若被人問起,也許還不太容易說得出到底自己最重視什麼,這一次,倒像讓大家作了個反省哩。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中醫與西醫

與一位老人家通電話,對方早前不適,進醫院檢查,查不出原因,不過過程之中,卻發現到其它幾個地方的毛病,終於動了大手術,回到家中,疼痛依舊不明亦不退。

家中人多年前有過類似的經驗,頭部的痛楚,在西醫的角度,有多種的可能性,醫生循各方向進行檢查,所測部位,都見無患,所以頭部原因仍是無解,到最後,倒是當事人靈光一閃,想到頭痛常與胃部不適一起出現,便先治理好胃痛,之後連帶頭痛也都消失了。

我自己的經驗則是一條腿出現發炎,且迅速蔓延,行動不得;留院整個月,也是根據不同可能性去作了不同的檢測,都無發現,一直到離開醫院,也只是靠注射抗生素以消炎。醫生的解釋是:「可能你的腿部有個細小得看不到的傷口,有真菌進入而引致感染發炎。」這個說法,我無法證明它錯,但恐怕他們亦無法證明自己對,只是找出個「可能性」。

老人家不求康復,只求不痛;我知這方面,中醫有機會幫到手,但老人家明言不相信中醫。就算我們局外人,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代老人家求取醫藥,現念疫情之下,看診斷診、煮藥送藥等亦難辦,一切一切,只好順其自然了。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未回原點

藝人林峯之前有首歌「幼稚完」,之後有首新歌叫「幼稚未完」;「龍之天地」這裡早兩天有篇網誌叫「回原點」,現追加一篇「未回原點」。

在「上集」中提到我對閱讀「衛斯理故事」興趣之始是來自家姊,近日我把手上的全套該系列小說交回她手上,但其實承繼自她的讀物絕不止此,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漫畫「玻璃面具」。

美內鈴惠的該部作品較正式的中文譯名是「玻璃面具」或「玻璃假面」,但在還未有正式授權中譯本的年代,還有過不少其它名稱,其中又以「千面女郎」較為人熟悉。

我初接手這讀物時好像最多只出了十期八期;最初購買及收藏的,是我姊姊同學的兄長,之後書本先傳至他妹妹───即我姊姊的同學───之手,後再傳至我姊姊處,然後輾轉到了我手上,由我繼續購買及保存下去,整個過程,算是相當曲折的了。

「玻璃面具」這漫畫,是各地捧場客都說「不知有生之年能否看到大結局」的作品。當年如一般漫畫那麼陸續繪寫連載、陸續推出單行本,忽然作者覺得已經寫了的一段並不滿意,居然回到某個時間點上把內容重寫,另開新枝,單這一做法,已是舉世罕見;重啟了的故事,在香港有了正式授權的中譯本,再陸續推出單行本,某期之後,一切又停頓了下來,到了今天,已經不知多少年了。

這個傳承的故事,至今仍然未完啊。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認證難

現在流動裝置軟件的功能,不時有更高階的選項,需要用家進行身分及聯絡方法等多方面的認證,才可啟動。

早幾天嘗試進行一次「升級」,要拍攝身分證的正反兩面,又要一張自拍相片,再要輸入詳細地址,然後等待半分鐘,看要求是否獲批。這個動作,進行起來很不容易,因為拍照時影像既要恰好在特定位置,又要焦點對準、影像清晰,試拍多次,都未必能夠達標;每次重拍相片,又要再輸入地址一次。過程費時失事之至,多天內試過不下十次,都不成功。

慘在上面提及的三項資料,並不是隨著輸入,系統會逐項確定是否成功,而是合併起來一次過審批;到三項都完成了,想要確定時,系統一句「不成功」,又不會具體告知所有已遞交資料中,是哪些不達標,怎不叫人懊惱?

那系統對每次「升級」的申請,只要等待 30 秒鐘,便可知是否成功,若失敗了,可即時再試,這才可以在短時間內,嘗試多次,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假如每次試後要再等不知多久,才可收到通知的話,情況便更糟糕了。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今日童星

不常看電影,但就算是在電視劇集中,現在也可以看到很多「童星」───兒童藝人───的表演。在最近的幾年間,已不知有多少次與人談及現在童星演技之成熟,常常令人驚嘆。

看現在的劇集,童星需要負責的戲份未必比成年藝人少,單是能夠把那些長長的對白背誦出來,已不是易事。唸對白也不是純粹一字不漏便成,還要講感情,而且演繹之時,還要配合表情、動作等等元素。「演得到」是不夠的,還要「演得好」,導演才會收貨。

要得到製作團隊高層的接納,成年藝人也可能一試再試很多次、花上很長時間,仍不成功的,現今許多的童星,表現得比不少接受過正式訓練的成年藝人更佳,真令我奇怪又佩服。

童星演出不是什麼新鮮事,數十年來有童星參與的電影及電視劇集極多,現在因為科技之便,很多舊作品都不難找出來重溫,所以容易比較。不必看很久之前的作品,才只不過十多年前的故事,當時的童星,往往還是演得相當稚嫩的,想不到在短短時間內,已經普遍躍進得如此驚人了!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回原點

近日終於集中精神,把家中經過多次不同原因的混亂後,凌散各處的「衛斯理故事」單行本重新整齊理順,之後,便會移交放到家姊家中,讓她慢慢重溫。

上世紀 80 年代中的某年,因為家姊的介紹,閱讀了平生第一冊接觸的以衛斯理為主角的小說───「地圖」 ( 內含「地圖」、「叢林之神」、「風水」三個故事 ),之後開啟了打後幾十年追看倪匡作品的生涯,現在把全套「衛斯理故事」交到她的手上,彷彿整件事情回到了一個原點。

那批小說,雖然大致上是前期「明窗」、過渡期「利文」、後期「勤 + 緣」的清楚分明,同一時期的書都是出自同一出版社的,但是賣相很是參差───有些是自己買回來的書有些是二手市場所購回、有些無釘無印有些則是「出租書」的格局、新舊程度不同、書中用紙不同、有些完全原貌有些則在外面用塑膠套包裹著,種種不一;買回來的書,有些甚至是直接向「出租書店」購買的,當時但求品相不差而可結合齊全便是,都沒要求過十分潔淨平直的。

如何平直的書本,經我手翻閱後,都會開始變皺,再在幾十年間多次重看,又收藏多時,更會變得滄桑,現在把它們送出去,看到它們,重想過去,感覺微妙之至。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飲食節目

在家使用電腦工作之時,常會找些電視或電台節目來播放著伴隨,兩大選項,一是音樂節目,一是飲食節目。

音樂節目很多時可以只聽聲音,不必看著螢光幕,飲食節目則不一定。

飲食節目有不同源流,有些多談歷史典故,或是人物訪談性質的,未必定要看到畫面;有些介紹食肆和食品的,很多時都要配合畫面觀賞,一來要看食物的外觀賣相,二來也要看進食者的表情反應。有些講述烹飪的,便要視乎觀看目的何在,一些烹煮步驟及竅門,聽著已可掌握,但關於具體切割效果、成熟度的衡量等,可能便要看著畫面同時吸收,才可更充分了解。

疫情之下,旅遊節目已減少,幸好同時飲食節目卻增加了,而且更在限制之中,變出多種的面貌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