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舊文零印象

曾替朋友的一本書寫推介文,現在該書要推出新版,想把有關推介文包括在書內,便把文章修改了,再讓我給意見。

這篇文章我當然有印象寫過,但內容如何,已經記不起;現在他們把修訂了少許的全文給我看,字字句句都勾起回憶,確實是自己過去所寫的,但若不是有實物重看,卻完全說不出曾寫過什麼。

人們不時找到文壇大師的鮮見舊書,問是否由他所寫,他也要看過才能確定。───或是看過了後也還是不能確定。連我這種偶然寫些東西的小民尚且有上述問題,大師半個世紀間海量的作品,情況如何,可以想像。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非白色恐怖

常跟朋友分享看法:若只在理論上討論對錯行為,什麼是應為的,什麼是不應為的,不同人士之間所想,通常出入不大,只是大家都認為自己所做的屬於對的一類,而非錯的一類而已。

近月在香港,不時聽到有人投訴遇上「白色恐怖」。查網上定義,「白色恐怖」是指政府對不同政見人士進行政治打壓,例如透過政治檢控,甚至是綁架、暗殺、種族清洗、清黨等等行為,營造出恐怖氣氛,企圖唬嚇反對派令他們不再反抗。

若以此說法,則現在於香港見到的許多情況,則已不是「白色恐怖」了,因為太明顯太張揚,如沒避忌般,根本有關行為,便是「恐怖」,不必再加「白色」二字在前以包裝了。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逕改

在過去的多份職業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撰文工作,所以一路以來,不時都有協助朋友校對文稿。

過去,我是盡量不去大改作者的文字,就算非要這樣做不可時,也會先通知作者我的建議如何,看作者有否異議,若有反對聲音,便可能會先和作者協調,尋求共識;現今,經過不同出版社的「訓練」,我已漸漸習慣了,認為較合適的修訂,便作逕改。

不同作者有不同的文筆風格,若全依我的習慣去改動,便變成了不是他們的作品,而是我的作品。有好一些作者很喜歡採用感嘆號,一部小說中,超過七八成的句子都是以感嘆號結尾;若依我的習慣,起碼有一半的感嘆號都會換成逗號及句號,但這樣一來,文章帶出的語氣,便會很不一樣。

有些地方,明顯是作者弄錯了,所以文章前後矛盾的,從前我都不敢不跟作者溝通過,便作修改,現在見許多編輯都會逕改原文,便也開始跟隨了,少了心裡不安的感覺。

2019年10月2日 星期三

投資風險視角

投資拆售商場單位和投資街舖,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並沒有「對」或「錯」之分,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人士購買商場舖位作投資,而且當中也有不少,可以獲得不錯的利潤。畢竟,商舖是其中的一種投資工具選擇,不同人士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財目的,所以合適的投資工具也會有所不同。

在證券市場,有人看好某隻股票,但因購買正股所需資金太多,所以選擇投資於窩輪/認股權證,以求「刀仔鋸大樹」,期望能以較少資金獲得可觀回報。有人認為窩輪/認股權證的投資風險甚高,但又有人認為風險較低;不同的結論,因為投資者從不同的角度衡量。

有人衡量投資風險,會計算「實質損失」,也有人計算的著眼點,在於「損失比例」。認為窩輪/認股權證是低風險投資者,通常是因為覺得「投資金額不大,輸極有限」;認為投資窩輪/認股權證比起投資正股風險高的,是因為若買入正股,就算股價不幸下跌,變成一毛不值的機會甚低,但買入窩輪/認股權證,則有機會「全損」(Total Loss)。

投資商場舖位,若商場變成人流極低的所謂「死場」,本來以數以百萬元買入的單位,雖然不會變成一萬幾千也不值,但當沒有人願意接火棒買入,而放租也找不到租客時,投放了的資金便會被壓死,也可以看成是「全損」了。

投資者考慮買入商場單位,應要抽離角色,先把自己看成是消費者、經營者,而不是單純的投資者;商場的規劃條件,是否可以合理地讓商店得以經營呢?消費者是否會方便前往及前顧呢?都要想清楚。假如連自己都覺得商場規劃不佳,仍決定把單位買下,並期望很快可把物業轉售套利,那便是「投機」的心態多於「投資」,一旦失利,就難以怪罪別人。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假期之變數

假期,仍要工作者,因為近月香港的街頭運動,變得充滿變數。

本來要去的地方,還有否開門辦工?本來打算採取的道路,是否仍然暢通?本來要會合的人,是否會如期抵達?完成工作後,是否可以有交通工具回家?

早前的一天,在八號風球底下,仍然到客人處冒雨處理一些事情,因為那次主要是看自己在惡劣情況下,是否願意及有能力把事情處理好。現在的情況,則是處處被動,就算自己想繼續努力,也可能徒然。

受影響的當然不止我一人,而且情況,很可能還會延續好些時日哩。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又是舊時文章

友人談到一個計劃,想要出版的,又是舊時已經出版過的文章,只不過是把久違了的舊酒,換到新瓶。

舊酒的確是久違了的,很多人都有興趣重讀,但市場上仍是否有足夠的潛在買家呢?我心中存疑,不過也沒有跟友人討論這一點。

本地的文字創作物,並不算少,但很多都不是打算直接出版成商品的,只是其它創作中的一件工具,當中包括了電影和電視劇的角色設定以及劇本。出版成書本的,又有不少是記錄式、分析式的「半工具書」,寫些過去歷史中的趣聞,或是鑽研專門範疇中的文化等等,文學性質的───包括小說,數量已不很多。

寫文章及發放文章不容易的年代,作品數量多如繁星,現今不論是寫是發放,都近乎零成本了,作品反而少了許多。友人說評論現今的文學作者水平如何,但見經他所出的書本,新人漸少,舊文漸多,答案也顯而易見了。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誰大誰惡?

戲劇創作的金句,流傳之廣,和從前強調的「經」、「典」甚至更強,所以當中的訊息,對很多人來說,成為了「人生指引」般的正確。

例如「人如果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何分別?」,便被很多人視作世界真理。

近年的一套電視劇「大帥哥」中,主角的順口溜「誰大誰惡誰正確」也因貼切,不時被引用來形容香港刻下發展仍烈的街頭運動亂況。

粗略把現在兩邊陣營,支持者都把自己形容為受害者,把對方形容為惡人。若真要比誰較大和誰較惡,有否辦法?可能也有的。大家可以在腦海中想像───切切不要在現實生活中試驗───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在警察面前大聲疾呼遊行時常叫的那幾款口號,二是在示威者面前大聲疾呼支持愛國,兩者皆只口中發表,沒有任何裝束、標語、行動等的挑釁。

兩種情況下,會分別受到怎樣的對待?答案不必告訴任何人,自己心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