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冰水考驗真漢子?

「冰桶挑戰」 ( Ice Bucket Challenge ) 活動已經漫延全球,相信絕大部份網友都知道是什麼一回事。至今仍不清楚的,到「維基百科」等網上資料庫搜查一下,也很容易找到資料。

有人認為活動浪費用水,這的確有點問題,所以大家在本來都會使用的水,例如浴缸之中或泳池之中的那些,載點出來使用,便最好不過。冰塊也不必要買現成的,即使家中的雪櫃是無霜的款式,要自製一些也不太花時間吧?除非家中是連雪櫃都沒有。


活動的過程,說是想人們親自感受「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 ALS,亦稱「漸凍人症」) 患者之苦,但據說最開始的時候版本,只是要捐贈者被撥冷水吃點苦頭,為癌症患者籌款而已。原「遊戲規則」只說要捐款到慈善團體,並沒說定是要捐給 ALSA 的,儘管如此,我個人意見則是,若要捐款,捐給那些比較冷僻的團體更佳,ALSA 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肌萎症」患者面對其中一個難處,是病者人數不多,又沒有傳染性,不會對社區帶來壓力,因而藥廠計算過後,龐大的調研費用難以得到平衡,便不會去研發藥物,患者前路茫茫。與其對那些知名的大路的慈善團體錦上添花,不如對醫治小眾病患者的團體雪中送炭吧。

活動至今,最令人不舒服的是人們常稱讚淋冰水者為「真漢子」,而每每揶揄只捐款不淋冰水的人。被單方面指定為接棒者,決定參與活動的話,有三個選擇:捐款,淋冰水,或兩者同做。既然純粹捐款是所給與的選項之一,為何作此選擇的人又要被輕視?

而且大家要記著,規則中只說明淋冰水者要在 24 小時內上載記錄過程的短片到網上,沒說過捐款行為也要公開的。任何人選擇純粹捐款,捐到哪裡去,幾時捐,捐多少,不必向別人交代。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漫畫與食肆

常聽到各界朋友討論如何挽救現今香港的漫畫市場,都令我聯想到食肆的經營方面。

有朋友說香港漫畫市場的死症,是因為「題材狹窄」,這想法套用到食肆上,不就等於建議經營者增加供應的食物款式?但我們又想想,現實環境中,真有些食肆是只供應十分有限的單一種類食品,而生存得很好的。

又有建議說,應該更換港漫的呎吋模式,增加新潮元素等等,這不就等於是在食肆的設計、裝修上下功夫?設計得美輪美奐,但開張後很快便拉閘投降的食肆,近年也見過不少。


在一些公司及主筆心目中,改進漫畫作品,便即是把構圖畫得宏大些,把公仔畫得精細些。我覺得這種思維,套用到食肆的經營上,即是迷信高價、優質的食材便是贏取客人的必勝招數。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有人認為漫畫需要十分超卓的曠世橋段、一個好的劇本,那便類似把精神都花在套餐的配搭設計上。難道簡簡單單的一款食品,便不足以留住客人了?

繪畫一本漫畫,涉及許多因素;經營一家食肆,也涉及很多因素。最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多項因素都可以獲得優勢,但若我們設想到最極端,只容許一家食肆有僅僅一個因素是優於競爭對手的,其它種種,都跟對手差不多或者更落後,在這情況下,哪種因素會凌駕於其它,讓該食肆「有可能」最終在市場獲勝呢?

我認為是:把東西煮得好吃一點。

──套用回漫畫市場中,即是:把漫畫畫得好看一點。

擁有一切其它條件,漫畫畫得不好看,「絕對不會成功」。沒有其它條件配合,只是漫畫畫得夠好看,則「有可能成功」。現在的港漫作品,最大的通病,不是其它什麼的,就是寫得不夠好看。That's it!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三看「熱血少年週刊」

終於買了三期「熱血少年週刊」,是時候停下來了。

看這綜合漫畫,基本上就是看「金錢師」和「黨娘」兩個故事。前者第一期劇本不俗,但寫得有些急促;到第二期和第三期,以兩集篇幅交代一個故事,本來節奏可以較佳,但又適逢製作轉型,似乎從「用漫畫講故事,輔以文字」變成「用文字講故事,輔以漫畫」,故事讀來沒什趣味,吸引不到我繼續支持。


第二期的「金錢師」中間有一段講解何謂「窩輪」(Warrant) 的,純以文字講解,讀者看到那裡索性跳過去不讀,也對掌握劇情大方向無礙;第三期的多段「純文字」則是不看不能明白故事內容的,全個故事簡直是復古成了美化版的大陸連環圖畫書 ( 俗稱「小人書」) ,以文字為主,圖畫為副了。

「熱血少年週刊」全書寫得比較好的是「黨娘」,真正用漫畫說故事,畫功也不錯,而且沒什多餘文字和畫面,但它的「好」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它的「不好」烘托出來,故事情節的張力,未足以勾引住讀者追看。

除了上述兩個故事,其它的漫畫,有些不對口味,有些看不明白,有些寫的是笑料卻不能叫我笑得出來,而我又勢不會為了少少篇幅的「黨娘」每周花費 18 塊錢去買一本綜合雜誌,只好決定放棄。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黃洋達談港漫市場

黃洋達在「熱血少年週刊」的專欄中,提出一個「新人直接當了主筆,沒人當助理」的理論,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現實的問題,可惜並未提供解決方案。

現在漫畫充斥在各種媒體,每天每地畫了漫畫之後在網上發表的人數目之多,如恒河沙數,若果我們說「漫畫已死」,絕對是不通的;但若說「漫畫市場已死」,還可能成立。而要討論漫畫市場是否已死,先要搞清楚大家所想的定義是否相同。

我認為現在所謂「漫畫市場已死」的說法,建基於兩個情況:一,發表漫畫的機會多了而且成本也低了,但未能轉化成可觀的收入,令畫漫畫難以成為一門職業;二,市場上缺少長期成功的「龍頭」公司及作品作為基石。

第一點很明白,沒太多要補充了;至於第二點,涉及中國數千年以來存在的「大一統」理念。香港歌壇現在的輝煌,不能與舊日相比,大家懷念最風光時候,主要是譚詠麟張國榮兩分天下;之後有個「四大天王」的階段,頭班人馬多了,但大家卻感覺市場的勁度減弱了;現在便是所謂「百花齊放」的情況,很多人能站得住腳,但沒有多少是特別突顯的,而大家便不會覺得現在的市道很旺。


漫畫市道低迷的這些年,大家嘗試過好一些新招,當中真正成為主流方法之一,並令市場壽命得以延續的,是「全電腦彩色漫畫」的出現。背景、氣氛、肌肉、頭髮等等,都不必由使用畫筆純熟的資深助理來負責,而是由使用電腦繪圖軟件純熟的助理來取替,畫面看來豐富了,成本其實更低,這一招,令到一些在傳統方式中未必生存到的漫畫,可以多捱一點時間。

專欄中黃洋達提到長篇作品仍是必要的,而長期出版的漫畫周刊必要依賴助理協助,那麼有關問題,始終要找到個解決方法,否則,傳統漫畫技法即使不死,也只可淪為小眾了。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耳倦

「無線電視」有個綜合節目叫「好在一個人」,內容不錯,資訊性也強,但各主持人不斷在對白中強調單身的好處,即使是在與嘉賓談話時,也像非要在言語上引導對方,很白的說出「這便是一個人住的好處了」不可,則叫人有點難耐。


即使要傳達的是一些屬於「普世價值」的大道理,例如環保、和平、孝義等等,大家都不會說不表支持的,當不斷地聽到重複又重複的呢喃,便不是那回事。

這節目做了十多集,類似的對白聽了已有上百次,真叫人耳朵都有些疲倦了。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法治香江

香港人分成兩大陣營,一個陣營邊喊抗暴力邊施行暴力,一個陣營邊喊維護香港法治精神邊公然作違法的事,同樣可笑,但在旁邊看著而且被影響到的其他市民,卻是笑不出聲。

有如下的訊息在網上流傳。圖中兩道黑色粗線是我加上去的。香港的「私隱條例」難道已經廢除了?把這種消息散佈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已經犯法,還是不在意自己犯法?


看到藝人或創作人發表與己不同的意見,大喊不會再看他們的作品,邏輯不通,但也只是一個私人選擇;把某人或某黨過去曾做過的事重提,作為支持現在他們所做的是錯事之證據,又是什麼邏輯?

我們知道,被法庭選了作隌審團成員者,都應該只根據有關案件的事實作客觀判斷。近日社會所見,香港七百多萬人口中,我懷疑有數以百萬計的市民根本做不到「不先入為主,作客觀判案」這一點。問題真是嚴重之至!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遊龍預告

自小居住的圍村,一班年輕人很有熱誠,計劃來年「三月廿三」( 天后誕 ) 巡遊時再次「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