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賣大包

與糯米雞相比起來,大包在今天,並不普及見於售賣廣式點心的食肆中。

以前通常稱為「雞球大包」,現今多數只以「大包」名之,的確,在不少例子中,餡料中只有豬肉而沒有了雞肉;同時,多也欠缺了芫荽及薑絲的滋味。

大包和糯米雞一樣,當中包括許多餡料。從前,不少食肆製作這兩種食品,就用之前飯市中剩下的食材入饌,那些材料,不用白不用,使用之時不必忍手,所以昔日的大包及糯米雞,真是足料得很;現在大部份售賣大包的店子,都是全用新料特地製作的,成本的考量不同,餡料的份量自然也就大不如舊了。

在元朗的「金記燒臘飯店」,兼營早茶點心,他們的大包正好可用回燒味部的剩餘食材,所以相當足料,有時當中夾雜燒肉,又有機會遇上燒鴨,變化不一;若他們的大包外皮是比較鬆軟的那種,進食之時外皮不那麼頂胃,便更理想。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尋找糯米雞之旅

有好些食品,都說已經息微甚至失傳了,但是糯米雞一直都仍存在於香港的大小食肆之中。儘管如此,對於這食品,我還在進行著一個尋找之旅───想找到合符童年口味印象的一家糯米雞。

不少食肆餐牌上的糯米雞命名,會加上些賣點;但凡見到有「懷舊」、「足料」、「八寶」之類的名稱在其上,我常會給那食肆機會,結果,還是失望居多。

糯米雞之內要有多種肉塊,至於肉類有哪些,文字記錄不一,我品嘗過的食肆採用亦不一,但若只有肉碎肉汁,而沒有任何肉塊的話,一定不合格。糯米雞不像荷葉飯,必要那麼乾身,尤其內部,應更濕潤些,至於濕度,一來源自肉類汁液,二來依靠芡汁;包裹其中的若本來就是肉碎肉汁,那出來的成品當然多汁,但這樣而來的濕潤,行的是魔道邪門。


至於我想找到的糯米雞,應該有什麼餡料呢?個人口味,帶骨雞件,豬肉───燒肉或叉燒,香菇,火腿段,臘腸段,蝦米,原隻鵪鶉蛋───或帶黃的雞蛋小塊,若有齊這些,連同不俗的少許芡汁,已可大滿足了。

我會給七八十分的糯米雞,暫時找到一家元朗燒臘飯店,及一家知名連鎖點心店的出品,可以不時買回來吃,堪一時解嚵,但可達九十分或以上,接近完美的一家,則是仍在找尋之中。


2021-0130 後記:
最近又試,之前有些合意的那連鎖點心店,水準已經大不如前了;另又試了一家新店,水平更差,雖然接受過記者訪問,更特別強調所出品的糯米雞,但原來又是一團肉醬,而且還可找到一粒雞尾,真是奇觀。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奇幻的書之世界!「夢書迷宮」

「夢書迷宮」,作者瓦爾特。莫爾斯 (Walter Moers),譯者蔡慈皙,台灣「園神出版社」 2013 年 6 月初版,是「夢書之城」的續集。

內容逾 400 版,坦白而言,有些地方我是跳走著粗略去讀的,不過應沒有影響到掌握整個故事的走向。我是二手買入的,前作「夢書之城」並未閱讀過,不過也大概明白其內容,因為在「夢書迷宮」中,巧妙地舖排了讓主角以看偶戲的方式,重看及重新回憶起前事的種種,當然,在過程中,讀者也同時知道了「前文提要」。

對於前作的性質,一來它是一個冒險故事 ( 網上見有評論說當中更帶有武俠小說的味道 ),描寫主角遠赴它方後在地下世界的經歷,二來,依我淺見,作者是把「閱讀世界」這個相當抽象的概念,演化成一個具體地方的具體人事物。而在續集中,偶戲的大量普及以致書鄉市的重生、興盛,有可能就是在描寫傳統「閱讀世界」面對著跨媒體文化的世代時,「書本」和「閱讀」的新生態。

───當一本書的出現,只是作為多媒體創作的某一過程,要知那本書的內容並不再是拿在手中閱讀,而是要到劇院去觀看時,書本的重要性還有幾重?

故事的構想是奇趣的,不過也不是太大力推介,大家有興趣可試讀一二,看是否想再看下去吧。

最後,在 YouTube 上看到關於這本「夢書迷宮」的一段宣傳短片,利用書中的插圖,半動畫式構成趣味十足的畫面,謹此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4i4aaZl6FY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合成食品

「合成食品」本來是個專有名詞,應是指利用遺傳變異微生物或固定酶製造出來的食物,不過今天寫這網誌,借用一下,另有所指,指是把本來已可食用的食品,結合其它食材再加烹調,而成的一道菜。例如「叉燒炒蛋」中,叉燒便是本來已可食用的「現成食品」。

現在電視台一些飲食節目,拍攝如何從原材料開始烹煮成一些菜色,若遇上如此的「合成食品」,本來應是輕易的設計,可能反而困難,甚至在限時之內,未必能夠及時完成。例如近年有人以「男人的浪漫」稱呼的「豆腐火腩飯」,本來是以現成的火腩加上易熟的豆腐煮成,相當簡便,但若要求由生肉開始先製成火腩,再以之烹煮出豆腐火腩飯,需時便會多出許多,而且若時間不足,火腩的滋味還未必夠佳。

童年時少見,近年變得普及的一道菜,以罐頭的豆豉鯪魚跟油麥菜同煮,假如真有一個烹飪節目,只提供新鮮的鯪魚及油麥油,要求把鮮魚先弄成罐頭豆豉鯪魚的模樣,才加菜去煮,便真不知可以如何辦到了。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自動沖廁

家中智者早在疫情之前很久,已經聽聞過沖廁前應先放下馬桶蓋子,並照辦著。這措施簡單易明,在家裡也不難跟從,但遇上在一些大型商場中,洗手間採用了自動的沖廁系統時,又未必能做到。

使用坐廁,最理想的情況,是用後連廁紙都丟掉到馬桶後,放下馬桶蓋,然後一下沖廁清理掉所有不潔。但當商場中裝設了先進的自動沖廁系統,往往用者才一站起身,已經觸動了感應,沖了廁,那時都還未及使用廁紙,蓋子亦沒放下,並不衛生;在把廁紙丟掉後,便又要再沖一次馬桶,也不省水。

有時一些系統設定後很敏感,用者站起身後,在廁格內移動時,也會再次啟動了自動沖水,結果上一次廁所,要沖水三次以上的,想到浪費了的水量,心中也有點不安。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新舊「玉面飛龍」

在電視台宣傳上看到有「玉面飛龍」第五季的資料,不過我們家中訂購了的計劃,並不能免費觀看。在網上搜尋,則找到了更早前的各季各集,原來這一代的新編,始自 2016 年,至今,也已五六年了。

「MacGyver」這美國電視劇系列,香港譯作「玉面飛龍」,主角麥基華;在其它地方有譯作「百戰天龍」,主角馬蓋先。第一代首播於 1985 年,兩代之間相隔足足 30 年。第一代共 7 季,拍攝了 139 集;第二代的首 4 季,共 79 集,而第 5 季仍在播放中。


這劇的主角也是如「特務 007」般遊歷世界各地處理各種特務工作,不過比較在地,不靠嶄新高科技武器,而是主角的執生智慧───他從來不帶武器,只靠一把瑞士刀,憑藉廣泛的物理及化學知識,臨場把身邊不起眼的物品結合運用,解決困難,化險為夷。這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最好看了。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的「Keaton」( 「危險調查員」 ) 明顯有著「玉面飛龍」的影子。

元祖版的「玉面飛龍」基本上都是主角單人匹馬的作戰,新一代的版本,已是群體戲,每次出發都是團隊合作;而且與時並進且又無可避免地,有許多電腦化高科技的支援。至於最吸引人的運用小智慧環節,在舊著中並不十分頻密,也不覺得是劇情主打,到了新編中,已是絕不可少的元素,每集都有,而且也不少。

新舊版本都好看,可惜我的英文太差,必要倚靠中文字幕,如此觀看時並不能好好欣賞演員的發揮,真是可惜。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紅蟻 vs 黑蟻


 在 Facebook 上看到有朋友分享了一條短片,紅蟻及黑蟻兩大陣營,互相攻擊,原因不明。───也許亦不必明白,總之是大家無所不用其極地攻向對方,使用的是人類世界使用的各式日用品,漸用漸多,相當瘋狂。

趣味性並不十分強,創意卻不錯,電腦動畫技巧也高,大家有興趣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