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20 年前 9-11

9 月 11 日,20 年前發生在美國的事件,全球震驚,記憶至今。

當年的那天,我到「宏利保險」去作了面試,晚上回到元朗,在谷亭街的「國際餐廳」用餐,一面吃著晚飯,眼見面前電視螢光幕上飛機撞上大廈的一幕,完全不明白是什麼一回事。

之後我順利進入「宏利」工作,延續著又加入過其它的個人理財相關行業公司;後來轉職地產代理,輾轉又在不同的地產公司工作過,一直至今。二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原來已經有那麼多的事情在自己身上發生了;未來日子,未必很長,但即使當只有十多二十年吧,其實也可以足夠有所作為的。

與天下諸君共勉之。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大整理小啟動

家中收藏雜物眾多,一直需要整理,又一直沒空整理,早前終於咬緊牙關實質地啟動了,無論規模多小都好,總之開始了再算。

過去的個多星期,以類似「螞蟻搬家」的方式,陸續處理,現在方向漸漸鮮明了,事情算是出現了曙光。

假如有較大空置地方,可以把待整理的東西先集中起來,再把不同物件\從「集中區」移向它們應到的「目的地」去,時間可以省卻很多,但始終逃不過一個苦處:在處理過程開始了,而未徹底完成前,看起來,環境比起未整理前更為凌亂。

現在家居中空位缺乏,也不能在過程中影響其他人的生活,於是只能乘著別人外出時,把小量物品搬到廳中,盡量處理掉,之後再在別人回家之前,把大廳清理乾淨,這一來,整理的效率便低了,而且體力勞動的次數亦有所增加,多日以來,疲累得很哩。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市場生氣

黃玉郎約一年前把舊作「龍虎門」的版權歸還持有者「文化傳信」公司,於是「新著龍虎門」由另一團隊接棒,而本來的製作團隊則推出全新作品,結果是一個變化,延生出兩三本新書,令到低潮之中的香港漫畫市場,不再像一池死水,叫讀者有所期待。

 

到了近月,再傳變動,「新著龍虎門」的製作班底又要變陣,而因為該書的新主筆本來編繪的作品,會繼續出版,於是便又連鎖著引發幾位其他漫畫主筆的崗位調動,頓時,市場上似更添加了流動和熱鬧,勃勃生氣,真是叫人高興。

舊名著要作重新演繹,要討好大眾,絕不容易,不過起碼仍能令本來像心如止水的老讀者,情緒再起漣漪,或讚或彈也罷,已是最起碼的好事了。( 所謂「起碼鬧一聲」也。 ) 就算集合現在所有人力材力去鑽研,結果也未必可以有佳績,但人人都不去努力,則好境便更不會出現。

我也期待,一看新團隊會選擇什麼故事創作方針,去打這一場硬仗哩。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非戲劇節目

經過兩輪「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電視台暫停了好些日子的好些非戲劇性節目,逐漸回復正軌。

在「奧運會」期間,會捧場觀看的運動項目並不多,其餘時間,就是收看仍有更新的一些劇集,至於一直有追看的綜藝節目,因沒有更新,已經沒看很久了,純粹只看劇集的日子,原來頗是沉悶。

平時看書,或是看漫畫,我也愛看有劇情的故事,但故事看得多,之間也是需要看些其它的以作調劑,否則,便感覺太過呆板、太過沉悶了。那些非戲劇節目,有得看時,也不覺得十分精彩,但到了失去,便明白它們實在是不能缺少的,再也不希望失去了。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秋意

說起來也不是很長時間之前的事,早陣子若在早上五時左右醒來,從窗口看出去,已會見到天色微亮;若再多待半小時左右,便已天光。近日,莫說是早上五時,就算是五時半或近六點鐘,望出窗外,仍是天黑的狀態。

嗯,剛過了農曆七月,踏入農曆八月了,既然「八月十五是中秋」,那麼現在已應算是秋天了吧?所以便開始看到日短夜長的秋意?

但是有時天氣還是很悶熱。有人告知,說有兩個熱帶氣旋逼近香港,天氣的悶熱可能是因此而起,並非反映了季節的更替;我想這也許是有點兒道理的,但又管它哩,總之在我個人的感覺上,「秋天」跟「炎熱」還是扯上關係,真正原因何在,又與我何干?哈哈!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串連活動

已經不算生活十分充實之輩,不過每天仍要有多場活動;有時在同一個區域之內東奔西跑,有時,則需要跨區走動。

無諭要走動的範圍是大是小,多樣活動先後發生,地點卻很可能星散四周,想要有效益地在一天之內完成,便要設想好走動的次序和路線,盡量避免路徑重徑,而又盡可能完成最多數量活動。


常想起兒童紙上遊戲中,有一種要求以條連續不斷的線穿起紙上所有同樣符號,而線條又不能繞圈、路線不能重疊者,覺得平日構想的活動路徑,和玩這種遊戲的步驟,也不是不像的。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久違之高度

因事路過荃灣地鐵站附近一個商場,都已依足法例戴好口罩的了,還是給站在店門處的朋友認出了。那其實是前公司同事,現在原來自己開辦了一家日式拉麵店,名稱「友拉麵」;既然本來也是正在找地方午膳,便順便幫趁了。


拉麵確是日本派別的,並非不少食肆中提供的港式版本,但我對此沒有偏好,因此亦沒有什麼特別的評語及推介。倒是店中的矮身椅子,卻是提供了我久違了的舒適。

已經是很長時間的一個問題了,且很普遍易見,到街上食肆光顧,不論是什麼材質製作的單座椅子,還是廂座設計的「卡位」和沙發等座位,總是那麼低矮,我坐著,大小腿定會形成銳角,不但就座著時不舒服,到要離座時,通常還要站定一會,讓腿部血氣通順了些,舉步才成。

回想多年之前,在「元朗廣場」商場之中有過一家大面積的「肯德基家鄉雞」,店中的實木椅子,設計平板,看來沒什特別的,但就是令我坐得十分舒適,如上述所講在坐時坐後的種種不便,皆都沒有;那店結束後,我好像都沒遇見過令我坐得舒服的食肆椅子了,直至這天。

和朋友聊到這點,據他所說,原來店中那些椅子果然是比「一般」稍高的,從他用兩隻手指比對的距離來看,應大約是三四吋左右吧。就是這看來不顯眼的差異,我覺得,便是天和地的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