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沒有綜藝節目的日子

電視台在播映「奧運」期間,並不是完全沒有綜藝節目播放,只不過在活動開幕之前,本來一直在觀看的綜藝節目,在活動期間都暫停了,對於本人而言,也就等如沒有了。

沒有綜藝節目,便只好看劇集,正好在這個時期,盡量去追回想看劇集的集數。看電視劇都是在茶餘飯間進行,每一天也看不到很長的時間,所以若有哪天因為事忙未及觀看,累積起來的集數便難以一下子消化到了;若同一時期有多過一部劇集要觀看的話,積聚的便更多。

看來這些「沒有綜藝節目的日子」,有好有壞哩。

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

預期與現實

這一年香港的「動漫節」日子短了,規模也比前遜色,但因有好些新產品及新偶像登場,加上政府防疫措施造成「瓶頸效應」,會場之外大排長龍,感覺自有一番熱鬧。

如前,我本人沒到現場,部份有興趣的漫畫精品,只是託人購買,不過其中有些漫畫書,在書報攤亦有售,所以其它物品未到手,那幾本書也可以先看了。其中兩書,各有驚喜,但亦有失望。

驚喜主要是因為製作質素,失望則因為之前有所期望,而預期與現實之間存在落差所致。

憨男的「血霸王」我一開始便把它跟作者計劃重寫過去「爛尾」作品結局一事混淆了,但無論如何搞錯,都一定預期新書是跟昔日「暴風少年」中主要角色血霸王相關的,總沒想到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科幻路線,兼且旁及另一系列故事「我若為皇」中的角色,和現代黑道故事「暴風少年」什麼關係都沒有,難免讓部份讀者失望。

另一本是「火鳳燎原外傳。不是人貳」,主要落差是因為宣傳是「彩色」,讀者也預期是「彩色」,但此「彩色」不同彼「彩色」,內容人物都是冷素色系,七彩之色,只可見於書中的文字之上;出版方雖在書中專欄也有解釋,而且解釋不無道理,但始終是廣告宣傳讓讀者過於期望,看到實際結果,便容易失望了。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引路人

因為已經在「奧運會」中取得獎牌或有較大機會取得獎牌,所以某些比賽項目會吸引到較多的香港人目光,當中一些,從來不是主流焦點。

例如「花劍」,每場比賽有多少節,每節時間多長,有什麼動作是容許的,又有什麼行為是禁止的,如何可取得分數,何時才會判定哪位參賽者勝出,如此種種,對我來說,都是茫然;觀看賽事評述時,總想若能多摻合講解些基本知識,便太好了。

我個人對觀看運動節目,興趣不濃,且甚被動,就是全城定期熱熾談論的「世界盃」亦如是。有一屆「世界盃」,「亞洲電視」請得黃霑作為主持之一,在節目中,他自稱為「執波仔」,承認自己對有關專業知識之不足,又常在鏡頭前向其他專家主持請教;專家主持回答黃霑之時,其實也等於教導了像我這等「無知」的觀眾。那一屆「世界盃」我看得特別投入,對足球比賽的欣賞興趣也提高了一些哩。

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一循環

一向外出,都會隨身帶書消閒,而有時閱讀實體書不方便,亦預備所帶的書中途讀完時後補,所以在平板電腦中,亦下載了電子書。有一段長時間,我是把賈德諾 ( Erle Stanley Gardner ) 的「柯賴二氏探案」 ( Cool & Lam ) 及「梅森探案」 ( Perry Mason Mysteries ) 兩系列的書看完又重看,直至年多前,忽然生出靈感,試看了一個東野圭吾的故事,從此便把他的小說一本又一本讀下去,直至近日,終於完成了整個循環。

下載的電子書,都是來自「好讀書網」,所挑的首個東野圭吾故事,便是「偵探伽利略」,皆因看過由此改編的日本電視劇集,較有信心;之後,我便順著該網書單的次序,一直讀下去,到了書單的尾,又從清單的頭開始閱讀,最後看完的一個故事,便是書單上在「偵探伽利略」之前的「當祈禱落幕時」了。於是,便把「好讀書網」上所有東野圭吾的「懸疑小說」都讀了一遍,完成了個循環。

東野圭吾的書若是寫得不好,怎會看完一本再再追看?至今看了近 80 本電子書後,更是深深佩服。他的小說,要點選娛樂性略遜少許的,一隻手的手指都用不完,其餘的,都是好/甚好/極好之屬。寫小說者,能寫得出他的好書其中之一,已足驕傲了,更何況近百倍之數?

東野圭吾作品之妙,且留待日後再寫,現今算是大致讀了個循環,先寫篇網誌作個記錄。東野的作品中,少有連貫式的「神探」角色,現在我先以湯川學作主角「伽利略系列」為始,再以「加賀恭一郎系列」為終,正好有個呼應,真是有緣。

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

劍傲中華

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隔別四分之一世紀,香港再次取得金牌;張家朗獲得「男子花劍」冠軍,全城反應熱烈,在 Facebook 上看到的賀詞、賀圖、賀畫甚多。

西洋劍擊又是快捷的一類運動,我的眼力跟不上,難以欣賞到它的妙處,亦投入不到觀看賽事。據我微薄的知識,「花劍」是以刺中對手衣服上特定範圍來得分的。若只是看哪位先刺中對手,我也許還可勉強看得明白,但評判給分時,又要先哪方是先進攻、大家的肢體動作是否合乎規例等等,加了那麼多的指引,我便看得頭大了。

對陣兩人,衝前攻守,那比賽台能有多大?很快已經接近、進入攻擊範圍了,更兼常常已經衝過了對方,而在那時候還想刺到對手得方,手便要向後拗、劍便要向後刺了,肢體間中扭曲著,看來有少許死纏爛打的味道,有點不雅。

著名漫畫「中華英雄」中,主角華英雄創出了一套名為「中華傲訣」的劍法,共分「東方浩然」、「龍跨千山」、「虎嘯神州」、「劍氣長江」及「劍傲中華」各式。在探索新武功方向時,主角受過的其中一種啟發是「劍法不必求好看,實用就好」,結果,創出的各劍式,還是傳統大路、使用者帥氣有型的那種武功,當時看到,是有些失望的。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三及第文字

在香港存在一種撰寫文藝作品的用行方式,人稱「三及第」。───或者,應說「存在過」會較合適?因為現今已經很少見了。

初時使用「三及第」的叫法,所混用的文書,應是文言文、官話白話文、粵語白話文,所以應是早在文學大家推廣人民採用白話文以替代文言文的時代,已經出現;到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一輩,在日常報刊雜誌及課堂讀本中,白話文已是主流,而運用文言文已不是必需技巧,理諭上應已不會再遇上所謂「三及第」的作品,事實卻又不然。

因廣府話中,並非「我手寫我講」,同是使用白話文,也有書面語及口語兩種,所以到了近代的「三及第」,便變成了結合官話白話文、粵語書面語、粵語口語三者。看過有些小說,主體內容是以常規書面語撰寫,凡是寫在引號內的直述對白,皆用口語化廣府話,不過這些例子,總在小數。

我年輕時接觸到的「三及第」作品,主要是本土漫畫,黃玉郎的「龍虎門」和上官小寶的「李小龍」使用起來,渾然天成。一般情況下,旁白用的是正統白話文,但有時又夾雜了廣府話俗語,或一些套用到書中後,也還要加上備註解釋的市井俚語;到了對白,也可能因應角色性格,有些用書面語,有些用口語,不統一卻又不混亂,反而更突出了角色的不同性格,我們作為讀者,閱讀之時理解上亳無問題,亦自然接受了。

港漫看多了,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作用,若真要我運用少許「三及第」的技巧,應也 OK 哩。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以假為真?

唐魯孫的「故園情」,當中有篇文章「我看電視」,寫到:「當年梨園行抄戲本的朋友,把狠毒的『狠』字多加了一點變成『狼毒』一直『狼毒』了幾十年不知費了多少勁才改過來,前車之鑑,不可可慎。」

我自小已見有「狼毒」的用法,而且見得還不少,所以讀到這裡,大感不可思議,不過既然寫的是唐魯孫,可信程度便高了。

中國大良該地,有炒鮮奶一道菜馳名海外。有說該地本來並不叫「大良」,而是「太艮」,只是某時某人把那一點寫得差了,點到了下一個字之上,之後一定錯下來。這說據考究沒有很實在的證明,會否也是像「射字和矮字一直錯調了」這種傳說般,未必是真?

台灣有個常用語,形容一個人「一腳踏兩船」,同時有多個情人的,叫「劈腿」。我始終認為這詞沒有道理,若說「劈」字其實是相像的「擘」字之誤,台灣沒有如香港般常在說話中用到「擘」字,寫成「劈」字,「擘腿」變成「劈腿」一直錯到如今,這個可能性,我認為是頗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