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尋求「哄堂大笑」


農曆新年假期,暫時只看了一部電影。周星馳的作品,有值得欣賞之處,也有令人會心微笑的場口,但卻沒有帶來久違了的「哄堂大笑」效果。

有好些年,每年的年初一全家往戲院看成龍主演的電影,成為習慣;漸漸地,成龍的電影已不再一年一部,而且我也沒有看齊,兼且看的時候享受的程度已不如前。今年,成龍又有電影推出,而據新加坡 Blog 友在 Facebook 上所寫,該電影在當地的票房排名第一;我看過宣傳短片,感覺上該電影可能也脫不出昔日的老套,但會否正因如此,反而可以勾起從前賀歲電影的搞笑效果呢?

該電影在香港尚未上映。跟首輪的「賀歲片」對比之下,我對這套「功夫瑜伽」反倒有些期望。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天職?

打麻將,一開始砌好的牌已可吃糊,叫「天糊」。那出生之時已既定未來職業的話,是否即「天職」的定義?

香港有導盲犬接受人工授孕,生了七胞胎,事前據說經過很多血統等方面的考慮,原因一直不明白,原來因為牠們將來也會受訓成為導盲犬,所以有特別的要求。

登時吃了一驚!


這是否計劃的原始目的?抑或是原意是替優良血統「留種」,而參與人員直覺上便認為那些小狗理應繼續從事導盲犬的工作?

頓時想起現今社會的所謂「怪獸家長」,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下一代的身上。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支持新人

在香港,不同行業都出現青黃不接的跡象;新人冒起,能獲得「叫好」已經不易,未能得到「支持者」掏腰包支持,「叫座」不到,也是難以在行業中生存。

以我個人來說,口中說要支持新人,精神上也支持新人,但實質支持卻不夠。最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財力不足,想要掏腰包也阮囊羞澀;此外也認為要對行業長遠有利,不能盲目支持,購買新人的作品,也要那作品具備一定的質素。若把作品買回來後,連起碼看完的興趣也沒有,純粹只是想對新人的經濟上作資助,這種做法,我認為不必,也不應。

即使是不必付錢的,大家也不會亳無選擇的。君不見街頭上派發的免費報紙並不少,卻不是每一個人每一份報紙都會每天拿一份的?


網上重溫電台節目,都不必付錢了,有時聽到個別的一兩集,並不算差,只是稍遜,已經另行選擇另一主題收聽,因知道自己不會享受那過程,不想浪費時間。而通常這情況,會出現在新人參與的集數。有次談到「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年輕主持人把禾稈草和鹹水草混淆,這是資源主持應不會搞錯的事情。

不是說所有主持人都應知道所有的事情,但那一集既以「廣東三寶」為題,差不多能預知一定會分別談到三寶的詳情了,年輕主持的表現,表示這最明顯的功課也未備好。而我知道平時聽到各主持間就著別人所講,亳無困難地把話題接續發展下去的有默契效果,在這集中應不會聽到了,知道會覺無趣,便不如不聽。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蘇美璐的「往食只能回味」

蘇美璐 (Meilo So) 之於蔡瀾,像徐秀美之於衛斯理,兩位插畫家筆下的封面,與兩位作者的文章結集,是對絕配。

從來知道蘇美璐的畫作極佳,不知她的文筆也不錯。───這一點,「天地圖書」的編輯人員好像也是新發現的,最後,出現了這本「往食只能回味」,2017 年 1 月出版,定價 HK$ 98。


內容約 192 版,是蘇美璐親自撰寫的中文文章,配以由她親自繪畫的圖畫,又是絕配。題材是寫童年時遇見過的各式食品,以小食為主,是個同年代成長的朋友談之不厭、看之不厭的主題;加上蘇美璐結合她的生活往事亦寫得很吸引很好看,令到整本書趣味十足;文字再配合畫作,渾然天成,設計精美,叫人把書拿著,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特別要一提,這書附送一本「拍紙簿」,仿懷舊設計,更是發思古之幽情。這種拍紙簿,我當年用來畫過好一些全世界只有一位讀者的連載漫畫,今天重遇,十分親切。

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應節邊緣

農曆正月初三,赤口日,朋友應了節,與家人小吵過;我則慶幸只是在邊緣的邊緣,在大家語氣開始不耐煩時察覺到及盡量收歛,最後逃過一吵。

在玄學方面,如何解釋「赤口」,我不知道,不過我覺得在常識上已可解得通。


傳統中國社會,並無什麼星期日休息的概念,農耕漁業也好,經營店舖也好,不停工作,直至新年之時,才休息那兩三天。平時大家各有各忙於工作,甚至是身處不同的城鄉,一般難得碰頭,即使是性格不合、容易吵架的人,也未必有機會吵起來。

農曆年假期開始,鮮有會面的人碰頭,並在同一空間中共同活動,加上別無它事可以忙碌分心,「火星撞地球」的情況便容易出現;語言磨擦出現,大家刻意容忍,忍了一天,忍了兩天,到第三天爆發開來的機會便大了。

不去想得複雜及神奇,我覺得「赤口」的出現就是這麼一回事。

2017年1月30日 星期一

拜年看民生


農曆新年假期,有人到我們家拜年,我也要到別人家拜年;實際經驗,不少一向以來備受切切告誡的「不吉利說話」,彷彿已完全不存在避諱了,而且在很多例子中,講出那些字眼和話題來的,還是長輩。

從前年輕一輩新年時講出不吉利的話、做了不吉利的事,都是由長輩點出及告誡的,既然現在長輩自己都不當那是一回事,自然更不會阻止後輩的有關行為了。

現在在社會中,存在不少被人認為「一代不如一代」的物事,例如在工作上的責任感、在詩詞歌賦方面的背誦、在刻苦體力勞動的接受程度等等,若說最年輕一代在這些範疇上不足,應該最基本的原因是他們的上一代───不是最年輕但是相對年輕的一代───在這些範疇上也不足。若連學校的老師的通識能力和詩詞知識也薄弱,他們又如何能教育出在這些範疇更強的學生?

眼看這種不能抗逆的潮流轉變,叫人充滿無奈。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井上雄彥繪「浪客行」

井上雄彥是日本首席漫畫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繼「男兒當入樽」( 又有另一譯名「權籃高手」 ) 後的熱賣之作,是「浪客行」。

在 YouTube 上有為數不少的短片,時間長短不一,表達風格有些不同,但同是著重記錄井上雄彥繪製「浪客行」時的「落墨」工作。

各位觀眾會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主要聯想到兩樣事情。

其一,現在有那麼多的新式繪製工具,許多主筆開始活用,落墨之時,採用專用工具,粗線用粗筆,幼線用幼筆;而有些高手,一枝毛筆,便可同時處理到各種粗幼之線條。現在即使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用全毛筆繪畫作品的漫畫家也不算多了。

其二,回想起舊時香港漫畫家在信箱專欄中回答讀者問,原稿的長和濶都是漫畫書成品的兩倍,即是以面積論,原稿等如四本漫畫書那麼大。在那麼大的稿紙上畫得仔細,再加上最後縮印的過程,看起來畫面便十分精細美觀了。據我所知,現在香港漫畫家的稿紙,已經沒有像上述的那麼大了;這樣的話,繪畫之時當然較省時,要在細處精繪,便較困難了。


在網上可以找到不必有關的短片,當中很多都是經過壓縮的,即使複雜的畫面,從開始到結束,也是在三幾分鐘之內可看完的「快鏡」,這裡分享的一個版本,是正常速度,超過兩小時的播放,更能令觀眾看到畫者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