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再是新一頁

過了農曆正月,辦理了些必要的家事後,工作又進入新的一頁。

如前習慣,會以電子通訊軟件通知朋友圈子有關的轉變,不過有些文件未處理好,所以會稍後才進行。初初試步,發展空間大了些,挑戰也多了些;背後的支援,不是最好的時期,也不是最差的時期。舊的工作,新的模式,希望可以開拓出一條較寬闊的道路。

有些前輩,走過的也是同樣的路,之後開闢了很大的疆土,我們也不必要求自己去到那個程度,只要能複製得到前輩在初階段的步伐及成就,已經很好了。

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舊日童玩

電視節目比較由政府部門管理的戶外兒童遊樂場,看新舊之別。很多人都知道,那些公共設施基於「安全考慮」,不論在物料、高度、難度、設計等等,都愈趨「穩健」,也愈趨類同及沉悶,直至近期一些新的款式出現,才略有「新勝於舊」的好評,這一方面,要想細寫,篇幅恐怕不會很短,只有暫且打住。

卻說該集節目中,又附有各主持人玩「懷舊遊戲」,包括抓子 ( Five Stones )、挑竹籤 ( Mikado ) 及跳橡筋繩三種,居然沒有人玩得好甚至懂得玩的,真叫人感慨。究其原因,幾位主持中,大多數年紀輕,他們成長之時,那些玩具已不是和朋友集體遊戲中的熱門,而最年長的鄧梓峰出身不夠草根,普羅市民常現的玩具,對他而言,可能新鮮之至,所以全個主持團隊都沒有人玩得好那幾個遊戲。

我們童年之時,小孩子玩集體遊戲,沒有太大男女之別,就算是跳橡筋繩彷彿是較像女孩子玩意,其實並非事實,男孩子也常一起玩,且樂在其中。不過在那節目中,幾位主持只是按大概印象去玩,根本搞錯了玩法;若按他們那樣去玩,的確是沒有難度、沒有趣味的,他們或者以為是過去玩藝老土,其實是他們弄錯而已。

過去的童玩,真想傳承下去,應製作個節目再嚴謹些、有系統些教學,讓現今一代明白箇中樂趣,才有望成功啊。而關於媒體方面,可配合視像,當然比起純以文字形容好上百倍千倍了。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免罩首天

香港解放「口罩令」的首天,我還未外出,已出門的家人通報,說街上所見,約八成的人都有佩戴口罩;之後我自己上街,親自目測,所見的情況所見也差不多。

我的做法也如前,外出之後,除了進食,也仍是一直戴著口罩。也沒太深入研究,大概幾年來的習慣不那麼容易一下子放棄,而且我要前往的地方,不大的空間內有好些長者,審慎些行事應會較佳。

這兩天聽到好些討論,談及在解除「口罩令」之後,化妝品的銷量會大升,因之前的日子,有口罩遮擋,化了妝見人對方也看不到,便可省卻了,現在卻又成了必需。於我而言,化妝是不必的,但基於類似的考慮,鬍鬚之前便沒有天天清理,現在,又要每日為此多撥些時間了。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免「口罩令」

由今天開始,香港基本上在一般的公眾地方,已經不再強制佩戴口罩。

有些朋友對於疫情的防備心是較重的,所以在這兩三年,跟他們都沒有聚會過,連一些向來固定的特別日子如生日等,也沒見過面。到了如今,可以大家再約聚餐了,也還是有朋友不大放心,告訴我暫時不要安排活動的,那也沒辦法了,唯有再待。

政府是取消了大部份公眾地方的「口罩令」,一些有較多病人、長者的地方,或是以行政方式規定進入者必要佩戴口罩,或是只提出「強烈建議」而不強制,大致上,是完全自由了,至於在一些人煙稠密之地、密閉場所,佩戴與否,便視乎大家自己的安全感及自律性了。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閨年閨月

又到 2 月底。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要與人訂約會時,或需要在文書上用到日期時,常會停下來想一想:「今個月有沒有 29 號呢?」

新曆每 4 年才有一次出現 2 月 29 日,平時的 2 月只有 28 天;那「多出一天」的年份,便叫做「閨年」。

我出生於 20 世紀,初時每天還是要有上述「煩惱」的,踏入 21 世紀後,情況便變得簡單了,因為在 2000 年起的 100 年內,我們只要把某一年份當成數字看待,減去 2,000 之後那雙位數,只要是能以 4 整除的,那年便是潤年了。例如 2023 年經過計算後得出的 23 是不能以 4 整除的,我們即時知道今年的 2 月不是潤月;之後最近的閨年會是 2024,因為 2,024 - 2,000 = 24 而 24 可以 4 來整除。

易記得多了!真方便。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現世戲劇

一單近親肢解案,震警全香港,討論不絕。類似的案件,過去不是沒有,但是這次案件,感覺好像更加「戲劇化」,因為被害者的性格及生平,幾乎是人人有讚沒彈,而疑凶一家,卻好像個個都人面獸心似的,黑白分明而且對比是那麼強烈得,猶如在電影或電視劇中,經過製作人刻意安排、強調的那樣。

一些現代的概念,在過去也需要表達,所以能找到些起碼意思大致上相同的詞彙以對應,例如「精神病」和「失心瘋」、「幽默」和「詼諧」等;也有的像「歇斯底里」是來自外語 Hysteria,從前中國人似乎沒有任何細分描寫有關的心理狀態。現在我們能說「戲劇化」、「人生如戲」,在未有戲劇出現之前,又是用什麼字眼來形容事情之出人意表?令人好奇。

案件中的肢解過程,連想也不敢去細想,但因為頭顱骨那分段發現的過程,不能避免地,便成了一個焦點;再加上大家都一面倒在讚揚死者生前的「善」,而她又逃不過此劫,令我腦海中禁不住不斷出現電影「大隻佬」中,劉德華發現張柏芝首級時,那個死人頭顱的大特寫。

那電影的重心宣傳句語,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人流何處去

人人期待的「疫情措施放寬」後,所有做生意的人所期待的「生意興隆」卻令不少人失望,顧客人數不單沒很大增長,甚至可能比前更低的例子,也不鮮見。

所謂「通關」、「開關」之後,我認為出關的人多,入關的人未有很多,既然社會中人數少了,商舖經營不夠理想,本是可以解釋的事,但這段日子中,我因為不同原因,到不同地方去,處理不同的事情,常見要大排長龍、輪流多時的情況,人群處處,就算說香港整體消費力低了,應該也有足夠的力度去支持很多的商舖生存,所以回歸基本,商家要探討的問題,是「為何人客沒流到我處」,自己的實力和競爭力,仍是主因。

疫情措施之下,人們可以做的事情少了,某些店舖的商品或服務,成了人們僅有的選擇中的首選,但當大家可以去的地方多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包括時間等資源在重新分配之下,本來「首選」的事情獲派的時間少了,實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