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中英夾雜的處理

香港出版的閒書───包括小說及散文,常有香港文化「中英夾雜」的特色,不過在處理上,會有不少困難。

香港在傳統上,中文書籍閱讀時向右揭頁,每頁的文字打直排版由右至左、由上至下;而中國內地較早時開始,已是書頁向左揭為主,文字打橫排版成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經過一段日子,香港的書本排版漸漸發展、變化,左揭右揭的書,直排橫排的內容,都似乎已平分秋色,沒有什麼主流不主流。

但英文詞彙的閱讀,一定是跟從字母排列方向,由左至右閱讀的,當我們的文章中出現中英夾雜的情況時,在橫排的中文字中混有英文,因兩種文字方向相同,看起來還不覺有何不妥,但若換成了直排的中文內容中,要放得下那些混雜著的長長英文詞彙,便只有把英文轉向 90 度角,那麼兩種文字的方向不同,閱讀時便會覺得不大舒服。

若穿插的英文只是單一字母,或是只三兩個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目字,在直排中文書中,不時會遇上編輯,不把那些非中文轉向,而是和中文內容同方向。這個做法,如果夾雜的非中文都不長的,便最適用,看起來全體內容統一方向,也叫人舒服些,但若全文中的那些非中文,長短不一,只把它們的部份轉向而部份不轉,可能更叫人閱讀時不快哩。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大巧不工?

每一天各種渠道上可聽到很多歌曲,新的歌手以他們的方式演繹經典舊歌,有時歌藝有所不如,但整體的感覺又未必比起原唱遜色,有時,可能更合我的口味。

在香港有些成績甚佳、地位甚高的資深歌手,他們的作品在流行曲排名榜及比賽之中,也有很多獲獎之選,但我卻罕有因為他們的歌曲而感動,這一點,一直歸咎於我本人對歌曲認識太淺薄。近年來,那些歌曲有時被挑選在新人的比賽中,重新演繹,也許是刻意為之,也許是因為某些技巧例如高音、假聲的運用不及前輩,所以捨短取長,寧可普普通通地、平平淡淡的把歌曲唱完,在這些情況下,我反而更能領略到歌詞中的深意和魅力。

曾聽人評論過一本以風水命理為主題的港漫,認為正因為主編的畫藝不太高,讀者閱讀時反而會較專注於故事之上,而不是畫面的精美程度。有所謂「大巧不工」的說法,是否正是這樣?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校對釋法

有時幫忙校對一些稿件,只是根據已經排好版的電腦檔案作判斷,沒有原稿在手,當遇上某些地方,懷疑排版之時認錯了原作上的文字,便只能止於懷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可做的,便是寫上備註,請其他人協助查看原稿。

試過有本小說,同一版本,流傳已久,但有某些地方我總覺得別扭,疑心存在錯別字,之後居然遇上機會,碰上作者,可以交談,而且還有書在手,於是立即把握緣份,當面向作者查詢,結果是得到作者確定我的懷疑屬實,而且還親手在我手上的書之有關位置,寫下了正確文字,彌足珍貴。

像上述的黃金機會,可遇而不可求,很多時候,究竟現有版本是否真的出錯,沒有創作者本身的說法,便沒有定論。若創作者已無法再解釋,便有點像政府的「釋法」行動,到底從來沒說過出口的「真實意思」是否果然本來如此?我們未必再能有客觀方法驗證,所有懷疑,只能永遠都仍是懷疑了。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片王氣勢

不知是否因為疫情之下,愛看電影的朋友累積了想到戲院的慾望,連續幾部電影上畫,都得到很好的評價,而且票房高得驚人。

不怕形容得不好聽的話,電影的觀眾像是蝗蟲群侵襲農田那樣,同一時間集中觀看同一部電影,初看的加上重看的,把票房推至破記錄水平,之後再有新片上畫,便又一起轉移焦點,對另一目標重施故技。

在這樣的市況下成為「片王」,會否有些勝之不武?當每部電影都有相同機會遇上好的或壞的外來因素,導至票房可以大幅飆升或陷於低谷,便應該坦然接受結果;不提自己有可能得到的額外助力,而只批評別人的成功不是完全因為本身實力,便是持有雙重標準了。

先是有部「明日戰記」,之後是「飯氣攻心」,然後又到「正義迴廊」。一年還未到頭,會否還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何事不可能呢?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一窩蜂

單單在元朗一區,近幾個月新開的店舖中,有些已經結業了,另一方面,那些空置了的舖位,又是很快便出現新租客了。不會令人很感意外,卻又不太健康的現實是,新的商舖行業都挺集中在幾個範疇內。

人流較多、面積細小一些的舖位,出現了一家又一家的「兩餸/三餸飯」店子,玻璃櫃子內分成一格一格的,提供了形形色色的餸菜,讓人可以低價飽餐一頓。人流低些的舖位,大的也有小的也有,則可發現有不少新的養生館───以足浴為一主流,很多時亦有其它按摩、推拿之類服務提供。

一些市場需求,本來有相當強度,核心市場加上輔助的商圈,足可以支持頗大量店舖生存下去,但在香港的商業社會,很常出現「一窩蜂」的現象,當已經出現第一位成功者後,之後打入市場者,往往不會構想如何可和現有對手作出互補,產生「共贏」,而常會經營大同小異的生意,然後大家「硬碰硬」。

這種「一窩蜂」的情況,會令到本來可能可以存在以年計時間的市場,壓縮到數個月間便過度成熟、呈現萎縮,如此這般,自然是不健康之至了。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不是最後寫倪匡的「星球頑童」

倪匡先生離世前後的這幾年間,出現好些關於他的書籍。───並非指他的作品,而是別人寫他的書。本來以為沈西城兄那本「星球頑童───倪匡傳奇」應是最後的一本了吧,卻又聽聞國內有心人鱸魚膾兄也有本待發,似乎這個題材,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書。


「星球頑童」這書出版已有一段時間都未購買,不過到手後也很快可以卒卷,結果發現和預期差不多,除了用了在封底設計那張倪生寫給作者的文字我沒見過外,沒什麼新的內容及資訊。西城兄從前寫的那些關於倪生的書,我全沒錯過,這次的「新書」,等如是結合了之前各書之後,再增補一些可在網上找到的倪生資訊,整理出一本「增修本」,雖然個別跟倪生的對話,在舊書中是以一般書面語寫成,這次很多時都換成上海話對答,看來有些差別,不過滬語入文也是作者近年寫稿時的習慣,並未叫人太過意外。

書中再提及倪生曾替作者看稿,刪走寫到「女黑俠木蘭花」是受到鄭小平的「女飛賊/俠黃鶯」影響那句。正如西城兄所說,以倪生性格,你把他的真實寫出他不會發怒的,現他既認為不應那樣寫,便說明非真事了,加上他親口開聲講明無其事,西城兄仍糾纏堅持自己所相信的,其實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與其它寫倪生的書相比,沈作最大的差別仍然是在倪生女友方面的描寫。書中有一段,講到作者曾向倪生致歉;當中沒寫明是為了什麼原因,不過若是倪生不介意而倪太很介意的內容,應就是從前沈作中寫到倪生風流賬的詳情吧?這次書中,那種內容又再一次包括其中。若那次致歉真因為這事,今次又何必再寫一遍?若認為這個題材再寫不妨,那時又何用道歉?這方面,耐人尋味。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發行

「市場營銷」 ( Marketing ) 有「4 P」的說法,雖然之後又有衍生出「5 P」、「6 P」等版本,不過在基礎之上,必定包括其中的,便是「發行」 ( Place / Distribution )。商品的好處如何到位,不能送到消費者的手上,也是枉然。

由於香港的漫畫市場萎縮,令到中間商生存困難,報攤、書屋之類紛紛結業;缺少了之前星羅棋布的銷售點支援,令到新的漫畫面世更難、成本更高,市場進一步衰退,成了「惡性循環」。現今,若有新的作品出現,不錯是人人可在網上作免費宣傳,交收也可以透過郵遞或速運完成,但如此逐少逐少運送的方法,行政成本只有更高;若貨品本來賣得不貴,相對之下,運送成本顯得更誇張,有「妹仔大過主人婆」的情況,叫人難以接受。

早前有本文字書出版了,到訪幾間書店都沒見到,結果只有直接聯絡在有關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協助購買。有位朋友今年推出了兩本新書,其中之一題材相對來說較為偏僻,我都未在書店中遇上過,更別說掏腰包來支持了。近年買書,多經過網上中介,不過說到底,也逃不過關於「發行」的成本計算,往往想買的書都是先記錄下來,累積到一定數量時方才下單,集體運送,以減輕不化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