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連環逝


好一些朋友都有如此感覺:已經不止一次,短時間內,熟悉名人的死訊,好像一個接一個傳來似的。

近期,先是岳華,後有郭炳湘和金庸,然後是鄒文懷,再之後,有藍潔瑛

藍潔瑛的生平甚有傳奇性,而令人嘆息,當中的一些傳聞是耶非耶、孰真孰假,在她生前沒能得到確切肯定,現在她已離開,真相如何,恐怕會成為個永遠的謎了。

上述各位,以及我不知道、不認識的其他死者,一路好走。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老人說先人


名人去世,各種傳媒紛紛訪問他們的老友問感想。有關名人高齡過身,他們的老友,不少都真的也老了,本來失去朋友心情已不會好,還要他們得體地回答問題,其實有點兒殘忍。

較敏感的可能會想:「我和某某也差不多年紀,他也去了,我的那天還會遠嗎?」從而產生不快情緒。固然,生老病死皆是人人所不能避免,「到頭這一生,難逃那一日」,被訪者當然也必然會有離開塵世的一天,但因為別人的提問,令人不能不真正想及死亡一事,又何必。

金庸之後,鄒文懷也離開了,他又是倪匡先生的相識。希望這次大家不要又一窩蜂去找他問感想了。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橫版直排


近日看了好些文章,都是包含大量中英夾雜的情況;書是中文書,直排,由右讀向左,由是,當英文字句或詞彙出現時,排版的朋友便要把有關字型順時針旋轉九十度,加插到中文字堆中。

這種排法,當然不好閱讀,但亦沒法,而且也已頗為市場和讀者所接受。不過在中文書內夾雜的英文,有時並不定是長句的,尤其在香港,口中用語也常保留了大量英文字母,例如「A4 大小的紙張」、「住在 B 座」等等;當中文字堆中的某一兩個字母出現,而又轉了向的話,便既突兀亦難看,閱讀時也不便。於是這種短小英文字母出現的地方,又常跟從中文內容排向。

內地書本,把年份和數字以都阿拉伯數字表達,更是規範的做法,所以很多的書內容中,都有大量非中文字符號,怪不得現在的簡體字書,已多是橫版,全書由左看到右。如此安排,讀起來,果然順眼許多。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別矣金庸

金庸 ( 1924.03.10 ~ 2018.10.30 )

金庸先生去矣!原名查良鏞的他,以一人之能,主要就是 15 篇小說作品,影響了多少個地區多少個創作人的生命,衍生出碩大無朋的創意產業,連綿不絕,在文學方面而言,可說無憾了。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墾荒之地


工作關係,周末到了沙田石門一趟,見到火車站附近,居然頗熱鬧。車站周邊不少食肆,生意不算極佳,但門面並不冷清,和我多年前所見,大有不同。

這是我第二次到石門,第一次前往,是該火車站啟用才不久,「地產代理監管局」安排了個講座在那區,我報了名,前往場地時該地除了火車站和不遠處幾所具規模的學校,幾乎什麼其它的建築物都沒有。

類似情況,從前在將軍澳區也遇上過,那時約了買家在地鐵站交收網上拍賣售出的貨品,趁著有空,離開車站逛看了一遍,車站也是猶如獨立宇宙般,簡直像是日本漫畫「漂流教室」那樣。

再回想更早前,每年掃墓,經過「雞地」前往目的地,那時「基元中學」出現不多久,從該建築物朝東面看去,一片黃土,在學校和地平線之間,完全無物,哪可想像,現在那一帶有著多少建築及居民。那是多久之前的事?遠不夠半個世紀哩。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據說稍後早晚溫度會更低,但現在我已經常覺涼意了。

在不同的地方都是那樣,只有我一人時,甚至會把冷氣機也關掉了,但到有別人來到,便都會要求開冷氣。在群體中生活,只好隨大眾,不過頸項和手掌便有點兒想找東西蓋著的感覺。

有中醫師指我偏向害怕寒冷,是因體內積聚水份,當身體被涼水包圍時,怎會不冷?這道理頗易明,只是不知真相是否果然如此了。

現在尚且如此,不知之後真正進入冬天,又會怎樣?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無錯之錯,即炒雞煲


沒有錯別字,用法其實也沒有錯誤的。

只是因為「約定俗成」,當「即時炒製」的簡說「即炒」聽來有「即時解僱」的聯想時,這道菜的名字,才叫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