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書的字數

替一家出版社辦了一件小小的校對工作,簽收報酬時,文件上列明所校的總字數,只 3 萬多字而已。雖說那本書是半繪本性質,圖畫也佔了不少篇幅,加上新派的排版方式,空間感較大,但 3 萬多字已可成書,實在和舊日相差甚遠。

年輕時曾看過些報刊專欄中的資訊,一本文字書的字數大約是 10 萬字至 12 萬字之間,那時倪匡筆下的「女黑俠木蘭花故事」一本大約 8 萬字左右,已算是最寬鬆的例子,若一般包裝的書中字數少於這數,翻閱之時很容易會察覺到內頁的空洞。


近年常有把舊時書本翻新出版的例子,便很容易比較了───新版的書體積定比舊版的大。

字體大小增加少許,行距增加少許,段距增加少許,每版的上下左右留白增加少許,版面上的裝飾圖案增加少許,紙張的厚度和重量增加少許,眾多的少許加起來便不再是少許。既然同樣的字數,在新派排版法下可以擴充體積,換句話說,要令到書本看來像昔日作品般夠份量,更少的字數已經足夠了。

再加上書腰,再加上用了更多特別效果的封面設計,令我們願意購買這些內容更少的出品,而且付的錢更多。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外國人拍的中國片


有套叫「長城」的電影,是中美合作拍攝的。我未觀看,從網上的評語中獲得的印象,似乎這電影的娛樂性是不俗的,但若要細審故事,則會發現有很多瑕疵存在。

外國人所拍攝以中國作背景的電影,刻劃人物只流於表面,所謂的「中國元素」只是獵奇式的表面地加插,這個問題又豈是新鮮事? 1960 年代的「蘇絲黃的世界」,刻意包括那些如帆船、人力車、木屋區的片段,難道是劇情必需?尊龍主演的「末代皇帝」,以至「占士邦電影」中的楊紫瓊,又能多立體地表現出典型中國人的素質?來來去去,也還是把外國人眼中所覺、心中所想的「中國人形象」表達出來而已,做得好些的,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耳。

既然是套娛樂電影,便以娛樂電影的標準去衡量好了,多想沒益。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大開中門

關於詐騙電話及電郵的警告,聽聞得多,自問並不算十分愚笨者如我輩,理應早有提防,不會受害。事實卻是因工作需要,往往對這種侵擾電話「大開中門」,情緒上一把持不住,也不是沒有中伏的可能。


工作上,尋找物業業主和跟他們取得聯絡,是一持續而且關鍵的活動;寄出邀約信件,希望業主回覆,是常做之事。所以當有來歷不明的電話打至,可能正是我們守候已久的好消息來臨,又怎可能把它們嚴格擋走,一概不理會?

如果這種電話打來時,適逢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宜高談闊論,又怕逮住好消息的機會錯失了,心急起來,便更容易犯錯了。有時想加快對話步伐,可能便會根據最近寄出的名單,主動的猜「是不是 X 先生/ X 太太/ X 小姐」,這當然,便正中了詐騙者的下懷,可以順著對話下去。

遇上這種情況,也只有盡量自我控制而已。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全正面兒童故事

幾天假期,在電視上看過少許卡通片,也看過少許以兒童為目標讀者群的漫畫,感覺是太純淨了,也相當千篇一律。

現在的兒童讀物和戲劇,似乎只有歡樂,也有憂愁,但卻沒有悲傷。───在電影中還有些悲慘卡通片的例子,電視劇中若要找回像昔日「義犬報恩」那樣可以賺人熱淚的,已變得罕見。


是因為供給方認為要替兒童擋走他們認為對兒童不適宜的元素?抑或是因為市場上的需求方面的問題,沒有兒童或兒童的家長會捧這種讀物和戲劇的場,漸漸地令它們絕跡了?姑勿論原因何在,我個人意見,認為這並非一件好事。


P.S. 網誌寫好,排好張貼時間後,才發現原來類似的內容,兩年多前已寫過了,可見我的生活見聞,實在沒什變化。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聽電台節目,主持人說到處的磚頭都有一定呎吋,是 6 公分 X 12 公分 X 24 公分。我在網上核查,大致如此;略有差異,應是實務上預算了砌磚牆時,磚間會有水泥填滿那少許的縫隙。


說人聰明,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衡量標準,其中之一,是以「懂得多」為勝,而在這方面優勝者,便以「博」字來形容。

學問淵博的人,所懂得的東西又可粗分兩大範疇,一類是很多別人都不知道其存在的物事;另一類是關於對很多人來說都絕不陌生的物事,一些別人都沒留意到的細節。

一樣事物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組成環節,常常都有專門稱呼,我曾想加強在這個方向的知識,二手買入了一本圖文並茂的精裝硬皮參考書,有些年了,至今尚未真正開始翻閱,真失禮。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數字遊戲與飯盒

如果不是聽到推薦,我未必會在網上重溫「講東講西」時,優先選擇「數字遊戲」這題目。

聽了這一集,覺得劉天賜馬恩賜馬鼎盛三位真是通識大師,在互相沒有協定的情況下,除了講述自己想到的例子,又能承接別人講的內容觸類旁通發揮下去,很多例子都是我若手執「數字遊戲」四個字來聯想的話,不會想到出來的,三人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間,節目時間已經完結,整集內容充滿趣味性又充滿知識性。

現在科技之下,音訊檔案的體積不大,「講東講西」這節目,真應開放過去歷年的內容以供網上重溫,不要像現在只提供最近 12 個月的份量。


對答中三位主持人聊到食肆中一碗飯的份量,以及飯盒的採用,談的竟有些像我早前在「龍之天地」這裡寫「焗豬扒飯」一樣,在物價上升時,食肆盡量避免加價,便要想辦法減量;某類飯盒的採用,原來亦有減少食物份量之嫌的。

今天,中式飯店中裝得飽滿的白飯,和名字以 M 字開頭的快餐連鎖店中表面鼓脹的漢堡包一樣,十分鮮見,有可能只可在「圖片只作參考」的菜牌上看到了。


2016-1228後記:關於「講東講西」,我一直只注意可以直接在網上按鈕重溫的集數,得 Blog 友提醒,才發現原來在 Podcasts 的欄目下之,可以找到更多更早期的內容,又可供下載。雖非歷年全集,但已經很好了。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聖誔大餐與全餐

關於「聖誕大餐」,數年前已在「龍之天地」寫過。今年在各媒介收到的聖誕訊息當中,包括了幾張昔日餐廳的「聖誕大餐」餐單,而且版本並不相同,是各界朋友不約而同地想起這個題材,然後作分享的。


當年「聖誕大餐」內食品的名目之多,以及實質份量,正常來說真是吃不了的。我沒多少次吃「聖誕大餐」的經驗,不過不算很久前,元朗谷亭街的「國際餐廳」的「全餐」便常令我聯想到「聖誕大餐」這回事。

「國際餐廳」如一般餐廳般,每天都備有「晚餐」數款,但同時,也有「全餐」;簡單比較,最明顯的不同,是「全餐」中除了有一份肉扒,同時還會有一份飯麵,變相是一個有兩項主食的「晚餐」。通常一份肉扒或一份焗飯、意大利麵之類,已足飽肚,同時兼備,吃完真是「飽到上心口」,而且餐中也是同時又有熱湯又有飲品,有些胃納小的女士,可能單是流質加上餐包已可吃飽一半,試問一個人盡享「全餐」的話,會是何等「滿足」?

就是這像「吃不了」的感覺,令我想起「聖誕大餐」來。

不知大家聖誕有何美食及活動,且祝各位───

聖誕快樂!出入平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