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古人歸納法

這幾十年間,在多家公司工作過,常有涉及數據整理及資料庫的範疇,面對漫無邊際的內容,要把它們根據類別細分,以讓日後用家容易掌握性質是什麼,以及進行搜尋、比較,便要一開始便構想好如何分類,這種挑戰,也算是我個人的興趣之一。

近一個月在私人社交、工作活動的圈子中,聽到不少的個案,分別起來,原來也不出「生。老。病。死」四者之一,古人歸納智慧之高,可見一斑。

又,在醫學、玄學中常用到的「五行」之說,天下間的物質───尤其是未有現金冶金技術的遠古年代───的性質,可以說盡皆可套入「金。木。水。火。土」中的一項內;而且五行屬性之間的相生相剋,那強弱循環之道,又是何等深遠、何等吻合。

我在工作上設計資料庫,在設定分類後於使用時,卻遇上某種資料好像硬是不能符合現存各種選擇,終於要在原有分類上再加一則的,如此情況,例子甚多,而且恐怕,以後新例也會陸續出現,所以想到前人傳授的老方法,更感佩服。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年輕小王子

收到商號的廣告電郵,說因為「小王子」面世已 80 年了,所以會推出紀念品若干云云,看到之後,大感意外。「小王子」原來出現了才 80 年?

我小時候已經看過,又在好些作家的專欄、故事中看見提及過的經典小說,歷年來看見過幾多衍生商品出現,全球又有多少愛好者,讓我以為它是和「西遊記」、「封神演義」般悠久歷史的書本,起碼也會如「紅樓夢」般有過百年的歲月,卻原來我當年閱讀時,它只面世了三幾十年。

計算起來,它和金庸的開山武俠作品「書劍恩仇錄」的年紀也差不多哩。

真是年輕得太出乎我意料了。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全形和半形

近期,試過多次在街頭上有人跟自己打招呼,當時自然一定會立即反射行為地回應的,之後卻又有點想不起對方是誰,頗為失敗。

原因不難明白:全城在過去數年,都在口罩下生活,認識不久的人,有可能從來未見過彼此的真面目者,現在一旦看到對方的全相,又似熟悉又似陌生,絕不奇怪。

以口罩將面容遮了一半,本來貌美的人會失卻一半漂亮,但本來平庸者反而可能因觀者加上自己想像後,增加了吸引力,現在要一起似真面目示人,魅力會因而升高或降低,都有可能。

身邊一些人,憑藉髮型、服裝等,有助產生直覺,一眼看去便能認出是誰,反而過了第一印象的十秒八秒時限後,愈看愈不敢肯定想法,最後認不到對方,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哩。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新梯隊

之前看電視台的綜藝節目,認識了一些資淺的藝員,他們雖比較少在劇集中露面,更莫說有什麼人所共知的代表作了,不過可以頻頻在綜藝環節中出場,對於知名度及經濟收入應該也有所幫助,是件好事。

後來電視台有計劃地,專為年青人頻道培育出一班新晉,那十多位年青藝人在不同的綜藝節目中,構成不同的人腳組合,有時有知名主持帶領,有時全由他們發揮,那些節目的成功程度有所不同,但久而久之,本來最新晉的團隊也有好幾位成熟了,主持質素穩定之餘,還隱隱帶點星味。

有這成績,對電視台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新人浮現,之前那批「新人」又如何呢?曝光率自然有所減弱了。有些過去的新人開始在劇集中有更出色表現,有些則像淡出了似的,若真如此,也不是不可惜的。

其實也沒辦法,古有名言,「學無前後,達者為師」,就算沒有公司推動,所有已出道的藝人,也是要互相競爭的,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情況下,唯有更加咬實牙關努力爭取表現了。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私房小趣味

今天是某位朋友的生日,較容易記,因為日子是「3─2─1」。

在 Blogspot 這個地盤寫點網誌,幾乎是只當成是寫給現在及未來的自己閱讀,獨自的寫,給獨自的看,冷暖自知。不過每當發現到日子、時間上可以玩點小把戲,很多時都忍不住出手,弄點古怪一些的做法,就算沒有別人知曉,也是個自己感受到的樂趣。

這天見日子是「3─2─1」,便把網誌定在晚上 11:45 貼出,若系統格式相就,或可出現「3/21 23:45」的情況。

若系統格式不相就那又如何?那也就只好由它吧,我也左右不到,自己樂了便算。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港式。廣式

親友往廣州短遊,回來談起經歷,說現在於當地的店舖內光顧,單憑說話語調、用字,已經不大分得開是本地人還是來自香港的旅客了。

我在工作需要還要多跑內地的日子,已經發覺深圳、廣州等地一來由於語言相通,二來因為香港娛樂產業的影響,大家頗有共同的集體回憶,見內地工作者的實質技能不少已超越香港,只因礙於國情,視野不夠廣闊,兩地的人相比,便呈現少許可以用個「土」字來形容的不足;經過這些年來的轉變,一些內地人生活得比香港人更「港式」,反而港人有時的「土味」更多。

不同地方的說話、寫作用語,差別常常很大,以前學習北方話,學習同一物品的不同叫法,是要特別注意之處,現在在內地用「電腦」而不用「電子計算機」,香港沒來頭的漸把「煙花」叫成「煙火」,都是例子,顯得有些趨向「大同」之局。

現在看內地的綜藝電視節目,藝人談話已經常見半句中文半句英文的夾雜,說者自然,聽者自懂,回想有個時期,那是外地人給予香港人的一個標籤,現今,已非獨有。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坐小巴

香港有不少小型巴士的路線,我常覺得,若能熟習這些小巴的服務走向,到很多感覺上偏僻些的地方,其實會頗方便的,不過一直沒有那份閒情去實踐。

因要到工業地帶去看個物業,便試坐一條已經久仰但好像都沒怎坐過的小巴路線前往。路程不長,收費也合理,經過體驗,車子從元朗出發,轉個彎到了大街,便一路向前,到了屏山那地標式的油站位置,便繞進去,再跟著包圍住宅地帶的主路轉個圈,途中要下車的便下車,要上車的便上車,到重回到切入點時,便大致上跟著原路回到元朗市中去。

在香港住得久,很多地名都是聽人說得多,自己未曾一到,無論別人說得多麼清楚,也是糊里糊塗的,但只要自己親身遊逛過一次,所有資訊頓時可以融會貫通,即使是沒真到現場的所在,也可利用已見過的環境來聯想,掌握起來,容易得多。

所以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