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旋律特色

早前聽過一首電視台外購劇集的主題曲,也算悅耳;之後有另一套劇,另一首的主題曲,聽來耳熟,腦海中即時聯想到的,便是早前聽過的那曲。近日看一套外地拍攝的金庸小說改編劇集,片頭用了數十年前顧嘉煇寫的著名作品改編之曲調,片尾有歌詞的另一首曲,聽來又像是之前聽過的那兩首作品!

若細聽旋律及細讀歌詞,幾首作品不是沒有差別的,但我從聽者的角度去感覺,卻似十分雷同。就像是在生活之中,會遇上明明不同的兩個人,但他們的言行舉止給我的感覺,卻很相像的那種情況。

請教音律方面的專家,亦得到同樣的感覺,故請教:「那麼到底幾首曲中相似的是什麼元素,才導致這樣效果?」專家稍想一會,便說應是「Melody Pattern」方面近似。

我以聽到接近的發音「Melody Pattern」到網上查找,另見有「Melodic Pattern」的近似詞彙,不知是否指相同之物?而中文的叫法,則有如「旋律性」、「旋律特色」之類。

現今世代的許多種創作,就算是出自不同國家的不同創作者之手,概念及演繹手法也常有「大同小異」的感覺,難怪大家都說現在的作品內容不容易記住。回想昔日就算同是顧嘉煇及黃霑的曲詞組合,作品之間帶出的感覺也是迥然不同的,直至今天,仍是經典;現今,「Me Too」作品充斥,面目都模糊了,記都記不起,還說什麼經典不經典?

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37 克與 40 克

政府部門的一些官方規定,因具體限定與商品生產商的最新標準有所出入,令到一些「用家」能夠享用到的兩種朱古力豆,供應出現問題,就這事件,寫過一篇叫「3 克之差」的網誌。事情近日有了變化。

查實際情況,40 克包裝的朱古力豆是舊款,而 37 克的則是新款,所以前者漸消耗在市面會漸少,而後者則是會長期供應,所以若官府維持可通過的非 40 克不可,則有關的「用家」以後也難有那些朱古力豆食用了。結果,有關方面大致上維持舊時規定,只是把准許的重量從 40 克改成 37 克,從某日起生效;而舊款包裝,在該生效日期起計一個月內,仍然會被接受及處理。

行動是慢了些,而且也容易陷於被動,將來廠商怎樣變動,也只好跟隨修改指定,但始終,也算是從善如流了。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瘋狂實驗

在互聯網上常可看到有人貼出分享,講述自己進行過的一些實驗,當中有些,很具趣味,但又有些,我並不認同。

有些人在新手機初出之時,已經高價買入,然後以不同方式,測試手機對於各樣破壞的抵禦能力如何,結果,那部手機當然是破爛收場了,十分浪費。那些方式,並不止於凌空下跌等「常見問題」,又有用到電鑽或機器重壓的,相當瘋狂。

當中有種實驗,在金屬錫溶解後,把溶液倒在不同物品上,後溶液冷卻凝固後,再看效果如何。這類實驗本來也可視作上述破壞性測試之一,而等閒視之,但又多次見到他們把錫溶液倒進蟻窩中,然後把因沿著蟻窩路徑流走後冷卻成古怪形狀的「成品」取出「欣賞」的,這行徑,輕鬆易做,但多少螞蟻生命一下子便送掉了!螞蟻何辜,要得這飛來橫禍?真是討厭之至!

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寧靜食店

過往的工作,常有需要在食店與人會面交談。

我們作為用家,自然希望可以隨時前往,都可找到座位,而且在用餐過後,繼續留坐一段時間,也不會對店舖造成不便,或遭受店家的白眼,但這樣的要求,變相即反映了該店的生意不會十分好,而這自然又會有另一擔憂───它會否生存不下去?

試過有家大型連鎖餐廳,我和兩位朋友在午餐時段就座,其間除我們外,只有另一桌客人;之後我們商討事情,一直留守,都沒再見有其他顧客了:至晚飯時間,我們三人點了兩份晚餐,其時餐廳再有另兩對客人光顧。就那麼多了。我們在該店坐了六七小時,就是這樣四批人的五次點餐。

那家食店,環境寧靜,座位舒適,食物也不錯;桌子夠大,幾個人把各種文件攤放其上,再加上放部流動電腦,也不覺擠迫。地方太舒服了,但眼見到的生意又太差了,我們知道它不可能久存。───而事實上,若不是大型連鎖店的旗下,可能早已結業了。

如果食店生意太好的話,莫說再坐些時間,可能連正常幫趁也不能了。那麼我們應該希望喜歡的食店,有生意還是沒生意?這是用家永恒的矛盾。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開書店潮

這邊廂,又聽到有大型書局關閉分店的聲音,那邊廂,又在 Facebook 上看到在全球不同地區,朋友的朋友新開書店的消息。

大型書店關閉,如此市況下,可以理解,至於開小型書店,除了一解自己心中的情意結外,店主是如何打得響生意經的,卻叫人懷疑。現今世代,喜愛閱讀的人已不算多,當中又有不少,是不看實體書的,而又有些人,會利用公共圖書館等社會福利,未必會掏腰包購買;就算仍在一直買書看書的諸君,也常經過互聯網購買了,而鮮到實體書店。

不少朋友都談過「想開家小 Cafe」的夢想,通常都是想到與朋友有個舒服地方聚頭的好處,而沒想到經營一門生意的瑣碎及忙碌,更未必念及若生意不佳時可如何變陣支持下去。須知道在生意開始前表示會支持的朋友,實際上未必真會幫趁,就算幫趁,也未必會夠密夠多,但店主的支出,卻是每分每秒都要面對的問題。

常聽到有人提出「支持小店」的口號。若值得支持的小店,有意發展成大型商號,還是否繼續支持?就算選擇支持,始終也要面對一個基本的問題:小店太多,一己之力,支持不到很多家。最後也只有反樸歸真,真有需要幫趁的才幫趁,而不多作「俾面消費」了。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原始設定

看各種媒體的故事,常遇上一些角色,初開始時,作者有些設定內容,後來卻消失了。有些初設定元素,之後更加強化;有些初設定元素,保持著但沒什發揮;有些初設定元素,壓根兒給撇除了。

例如日本漫畫「City Hunter」的主角,初時有個設計,說一到晚上,便沒有人知道他是在哪裡睡覺的;這設定印象中只寫了一次,之後再沒提過。有些這種消失的設定,可能是因為運用不易,也可能是因為帶不出戲劇性及娛樂性。看過一個故事,說主角既沉默寡言,又無好奇心,如此這般的性格,寫一兩個故事還可,再多的話,便難以構想如何令事情可以扯到他的身上,而產生故事了。

倪匡筆下的「亞洲之鷹」羅開,後期故事常強調他的堅毅,甚至是面貌上的強烈線條,至於首故事中提過,他愛在別人面前裝成普通人的這一設定,之後提都沒提了。

有些設定,則是想更改也改不了的。阿嘉莎。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 以好些角色創作出系列式的推理故事,當中也有些年輕的人物,但偏偏最出名的二人,神探白羅瑪波小姐,都是老人───瑪波小姐擺明是以年老婦人姿態登場,而白羅則是已退休的名探,年齡當然也不會很輕。當這兩個系列,長寫長有時,到了最後期,他們的年紀便很大了,所以情節中不時會有人聽到他們的名字,而脫口說出以為他們已離世了的場面。這種困局,也不會是作者一開始時能夠逆料的。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怪談千一夜」原作者市川國彥?

「金剛出版社」有種著名的袋裝書系列,叫「怪談千一夜」,每本封面都是一樣的設計,內容方面,當然不同,不過就都都是篇幅不長的小說。

這批書有個副題,具「恐怖小說」四字,統一都是「汛卡迪譯」;汎卡迪者,據資深文化人沈西城兄指出,就是「封面大師」董培新的太太周恒,另有著名筆名「張宇」,這一點,也曾在「龍之天地」這裡寫過。汛卡迪是譯者,那麼故事的原作者是誰?

在這系列書推出的最早期,廣告中有較詳細介紹:「日本小說家市川國彥得意傑作,名作者汛卡迪精心釋述」,後期的書,都是只見譯者名字,不見包括作者之名。我以「市川國彥」的名字在網上查找,並無所獲,也不知是因為找得粗率以致遺漏,抑或是另有原因。

Blog 友諸君如果有這方面的更多資料,可作分享,便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