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換卡

信用卡快將期滿,新卡寄到,便要進行確認和啟動的動作。

由於這張信用卡是兼有「八達通」的功能,所以便要小心地,不讓所有本來的功能中斷了,讓生活出現麻煩。

但還有一樣事情,是不能只自己一人閉門便做到的,因為除了信用卡、「八達通」卡的功能外,還是家中進出時的門房卡,這個特定的服務,便要到客戶服務中心處理,但中文卻不是每天開門的,便要遷就了。

現今社會,很多物事都可一體多用;使用之時很是方便,但一旦丟失,便又同時在多方面都遇上阻礙,十分麻煩。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電子書的版權

現在找尋電子書閱讀,都是經「好讀書網」找些大路的作品。到底那些作品的電子版,是經正式授權,有關創作者可以獲得一些利益,抑或還是純粹被盜取了版權呢?我一直沒去了解過。

見過許多例子,版權被侵害了的,不是不可追討,也未必是不想追討,而是成本太高,又或是成本不很高但能追回的利益更低,所以不化算。

實體報紙,被人掃描成圖像或 PDF 檔,周圍分享,難道不會影響到人們購買報紙的意慾?但犯罪者多,要花費許多金錢去告,又不一定告得成,就算告得成,能索償的金額也不會很高,來來回回計算之下,最後還是不會採取法律行動的,真是無奈。

我自己也是個既得利益者,也說不得許多了。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假預知

倪匡筆下故事中,有個叫「追龍」,近年常被談起,讚嘆倪老預言神準。倪老推測時事有前瞻性確係事實,但他時常作多方面預言,關於世界末日的原因,已有多個版本,當中不乏互相矛盾的;若只挑他準的談,不計那些不準的,便太偏頗。

現在在看「木蘭花故事」,有本「秘密黨」,把當年香港暴動的情況寫作情節,對照當下城中情形,也很有「神預言」的感覺,但事實當然不是。

事實只是因為世人沒有從歷史中學乖了太多,當年血的教訓對之叱責甚深的人,居然犯了從前指責別人的所為,┌太陽之下無新事」,寫歷史的,卻似是預言了。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具體寫作

倪匡早期作品,情節描寫都是較具體的,「女黑俠木蘭花」故事中,主角眾人常常被敵人囚禁,陷於險境,如何脫險,過程都是仔細描述的,所以構思起來,相當困難。

後期的作品,有些兒取巧,因為把角色描寫得世界知名,又且神通廣大,所以如何可以在十秒八秒間打開牢固的鎖扣,已經不必多作解釋,而且如何可以向軍事大國借用大型武器、如何輕易知道某人的行蹤和動用、如何可以親見大國領袖等等事情,都當成順理成章,主角做得到是應份的,輕輕一筆已經把事情交代了。

這種離地的描寫,可以烘托出角色的利害,但是對故事而言,便太過虛空。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歡看木蘭花的故事,多過衛斯理的故事;以題材變化以及小說技巧而言,都應是「衛斯理故事」較優勝的,但對於某些朋友「木蘭花故事」的鍾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木蘭。遲

倪匡的作品,不少都看過很多次,但也有不少是沒有細讀過的。著名的「女黑俠木蘭花」系列,約 60 個故事,沒有看過或沒有細看過的還有近半;看過的好一些情節都已遺忘了。

經過半個世紀之後,現在才利用電子書的方式,順著「木蘭花」出版的次序,從頭到尾看一遍,至今,進度約為三分之一。

綜合資料,「女黑俠木蘭花」的故事應是早於「衛斯理故事」面世,不少朋友,在倪作科幻未曾大熱之前,追看的主要便是木蘭花的故事。情節之中,多次出現疑似外星人到訪地球的個案,木蘭花都是抱著不相信的態度的,而結果,也是她對;後來的倪匡作品,外星人題材成了一大主流,事情真是難以逆料。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中文譯本

有一個「梅森探案」系列的推理故事,不久之前,利用平板電腦閱讀了,所下載及儲存了的電子書,應是根據台灣翻譯而打成的;後來在整理家中時,找到一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版本的「梅森探案集」,包括了的兩個故事中之一,便是相同的小說,我又再看了一遍。

當然,故事的內容是一樣的,情節變化以及破案謎底等等,盡皆早知,但是在閱讀過程中,留意兩地翻譯手法的不同和帶給讀者不同的感覺,是另一種趣味所在。

絕對是我個人主觀的看法───儘管也聽過有朋友持相近的意見:台灣所譯成中文的小說,常保留著西方文字原本的結構和用法,閱讀之時很容易會察覺那時翻譯而成;而中國大陸的翻譯,用語方面有時與原著不合,但整體流暢自然,感覺若那原著作者是中國人的話,他要表達所想寫的意思時,採用的文法和字眼也會差相彷彿。

我個人而言,較喜讀大陸方式翻譯版本,可惜不是每一部我有興趣閱讀的故事,內地都有翻譯出版。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貨款與運費

有本香港漫畫出版,向朋友訂了貨,現在貨到了,得朋友接納,先把貨留下,再看遲些有些其它東西在購買後,一併付運;否則書價才 HK$30,運費起碼也接近 HK$20,很不化算。

曾在海外拍賣場見到感興趣的物品,貨價不高,但因不同東西是由不同賣家出讓的,不能合併付運,如此一來,運費變成了貨款的多倍,本末倒置,令到本來吸引的物品變成不夠吸引,只好不了了之。

有些舊稿,一直想整合起來,自資出版,再經郵寄銷售。原意是按相近題材,編成多本小冊的,但這樣做法,運費相對貨款比例便甚高,加上中間又要有收款、付運的動作,時間及成本都會令事情變得不實際;那是否要把它們多合一呢?一直猶豫。

現在,社會上協助小量寄件及收款的平台多了,有機會解決問題,不過具體做法如何,仍然未想通。所以自資出版一事,仍是束諸高閣,知道終會出現,卻不知何時。